《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护理难点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护理难点及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概述】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也可为黏液。分泌性中耳炎冬春季多发,儿童发病率比成年人高,是导致儿童和成年人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病程,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为68周,若8周后未愈,即可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或由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分泌性中耳炎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亦可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后产生。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
2、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和气压损伤等为其主要病因。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全身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稀化黏液类药物,有鼻塞症状时使用鼻腔减充血剂喷鼻,咽鼓管吹张等。手术治疗可以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包括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单纯乳突凿开术、上鼓室开放术及后鼓室切开术等。【护理难点及对策】一、术前护理难点及对策难点1病人安全管理及干预解析:分泌性中耳炎小儿的发病率较成年人高,且常有听力下降,病人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等安全问题的风险增加。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使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对策:1.防跌倒:病人人院时及时进行跌
3、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筛查高危病人。如为跌倒/坠床高危病人,应做好床旁及腕带标识;保持病室地面干燥,及时清除地面水、油、水果皮等;保持病室内灯光明亮及通道无障碍物;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嘱24小时留陪护1人,穿防滑鞋,行走时穿合适尺码的衣裤,防绊倒,并确保病人及家属理解与配合。2.防坠床:保持床单元整洁,避免床上放置过多物品;随时拉起床档;上下床时需家属协助放下床档,动作宜慢;病儿不宜在床上蹦跳、打闹等。难点2病人及家属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干预解析: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常为小儿,对陌生环境感到恐惧、不安,且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家属担心全麻对病人的影响、术后听力的恢复情况、复发等问题。因此,
4、医护人员需要同时关注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给予恰当的干预措施,使病人及家属能以最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对策:1.积极主动迎接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缓解陌生环境对病人造成的影响。2 .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3 .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和麻醉的期望,通过提供相关信息以矫正其不正确的认知,确立适当的预期及应对方式。二、术后护理难点及对策临床病例病人,男,5岁,因“分泌性中耳炎”住院,在全麻下行“耳内镜下双侧鼓膜置管+腺样体刮除术。术后第1天,病人神志清楚,半卧位,体温正常,双外耳道无渗血渗液,鼓膜通气管在位。难点3鼓膜置管后效果的观察及护理解析:鼓膜置管可以改善中耳通气,
5、有利于液体的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鼓膜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36个月。预防通气管的脱落以及保证通气管留置期间鼻腔及咽鼓管的通畅尤为重要。对策:1 .评估病人鼓膜置管后有无听力改善及听力改善的程度。2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禁止游泳,洗头沐浴时要避免污水人耳。尽早清除鼻咽部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掌握正确的喷鼻法及滴耳法,坚持用药,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3 .预防通气管脱落。避免过度活动、摇摆头部及用力咳嗽、攥鼻、打喷嚏。勿挖耳、掏耳、剧烈运动(学龄儿童应减少体育活动)。观察通气管是否在位,如出现通气管脱落,应及时就诊。4 .适时拔除通气管。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36个月,短的为68周,长的可达12年。一般在病人咽鼓管功能恢复后拔除通气管。难点4感染的控制及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解析:过去人们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占1312,其中的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鼓膜置管术后,中耳与外界相通,易导致继发感染。对策:1.术后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5 .监测体温及血常规的变化,发现感染的征象及时处理。6 .加强身体锻炼,预防或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7 .通气管留置期间禁止游泳,洗头沐浴时要避免污水人耳,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