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耳鼻咽喉科腔镜器械的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耳鼻咽喉科腔镜器械的处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耳鼻咽喉科腔镜器械的处理耳鼻咽喉科器官的解剖特点是位置深凹、腔小洞深,对这些器官进行检查或手术时,必须借助一定的设备才能更清晰地暴露这些部位结构。近年来,内镜的应用,促进了耳鼻咽喉科的检查与手术的快速发展。(一)鼻内镜1901年HirSChnIan首次试用改良膀胱镜检查鼻腔,成功地检查到中鼻道内情况,并在镜下试行中鼻甲及筛泡手术,获得了成功。1925年MaItZ建议用这一内镜技术诊断鼻旁窦疾病,并首次称此内镜技术为鼻窦镜。但旧式膀胱镜为前端灯泡照明,受温度和直径大小的限制,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亮度,因而不能推广应用。英国HOPkinS曾假定一种理论,即光学玻璃的导光能力比空气要高
2、数倍,若在内镜构造中占少数的玻璃凸镜由空气代替,而占多数的空气段改为柱状玻璃,亦即原镜是空气中有几个玻璃凸镜,新镜改玻璃棒间有少许空气,这样由导光力强的玻璃与导光力差的空气这一交换,会提高新的亮度与清晰度。根据这一理论,德国StOrZ公司利用冷光源系统,试制成新式内镜,由于其镜身细、导光力强、视野大和无限焦距的性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1971年奥地利Messerklinger与Storz公司合作,将Hopkins理论的柱状潜窥镜型内镜制成适合鼻用鼻内镜和鼻旁窦内镜。新式的内镜利用冷光源系统,使原内镜接物端的光源改为远距离光源,并用玻璃纤维导光,使制成细杆内镜成为可能。现在使用的鼻内镜直径4mm
3、和2.7mm,亮度比旧式内镜提高约6倍,视野是原镜的3倍,另外无焦点的潜窥镜型性能,近到镜面前l2mm,远到几百毫米,视野都非常清楚。结合各种角度的内镜,可检查鼻腔及鼻旁窦的各个角落。Messerklinger和Draf等1978年正式发表了他们使用HOPkinS式鼻内镜的总结,对鼻科学影响极大。1980年世界各国都相继引进该技术,并推广应用,发展迅速。我国于1980年由天津最先引进此镜,1984年开始开展鼻内镜手术。现在全国各地许多医院都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1971年,鼻部应用的0。、30、45、70内镜及系列手术器械在德国问世。此后鼻内镜手术迅速在国际上广泛开展,目前国际上有多种鼻内镜产品
4、。1 .鼻内镜型号直径为2.7、4.0m的0、30、45、70鼻内镜(图7-54),镜身长2023cm0直径为2.7mm内镜适合对儿童进行鼻腔、鼻旁窦检查。2 .各种型号鼻内镜的用途(1) Oo鼻内镜:鼻腔、鼻咽部检查,鼻内镜下鼻甲手术,鼻内镜鼻中隔手术,鼻内镜鼻息肉或肿瘤摘除手术,鼻内镜筛窦、蝶窦手术。(2) 30鼻内镜:鼻腔、鼻咽部检查,鼻内镜下鼻甲手术,鼻内镜鼻中隔手术,鼻内镜鼻息肉或肿瘤摘除手术,鼻内镜上颌窦、筛窦、蝶窦手术。(3) 45鼻内镜:鼻腔、鼻咽部检查,鼻内镜下鼻甲手术,鼻内镜鼻中隔手术,鼻内镜鼻息肉或肿瘤摘除手术,鼻内镜上颌窦、筛窦、蝶窦手术。(4) 70鼻内镜:鼻内镜上颌
5、窦、额窦手术。3 .鼻内镜手术重要器械电动吸割器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由控制台、脚踏开关和微型切割器头组成。微型吸割器头由手机和刀头组成,手机内有驱动刀头的电动机和中央吸引通道。刀头由内外两个空心管组成,远端有开口。手术时将吸割器的刀头远端伸入鼻腔内,刀头可以将息肉吸入刀头远端的开口内,由于内刀片的转动,吸入的组织立即被切碎并吸走。通过刀头侧面的开口,可以准确控制组织切除的范围,对息肉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由于连续的吸弓I,使术野清晰。由于微型吸割器头工作时产生嗡嗡的响声,因此有人又将它称为Hummer(蜂鸣器)。微型吸割器头型号与用途:有0直形、40。弯形、60。弯形、反角40。弯形(图
6、7-55),前三种型号用于鼻内镜息肉或肿瘤摘除手术、鼻内镜鼻旁窦手术,最后一种型号用于腺样体切除手术。4 .鼻内镜器械与设备的消毒和保养鼻内镜和手术器械以及录像、摄像、照相系统均属精密贵重仪器,须由专人保管。(1)鼻内镜:内镜镜身内部是一条玻璃柱,如果玻璃柱断裂,则光线将无法通过,因此要轻拿轻放,以防碰撞或摔落。内镜镜面为光学玻璃,受潮易发霉,因此要放在干燥的器皿内保存。(2)光缆:其内部是导光纤维,容易折断,使用时要避免扭曲。(3)手术钳、吸引管和其他手术器械手术后要刷洗干净,烘干后涂以石蜡油。(4)鼻内镜、光源缆、摄像镜头和照相机等可以用低温等离子消毒,不可以用高温、高压消毒。每次不少于4
7、0分钟。(5)门诊使用的鼻内镜,可以用75%酒精消毒法消毒:将清洗过的鼻内镜用75%的酒精里外擦拭后晾干,用纯净水冲洗晾干。或用0.5%碘伏擦拭法消毒:将清洗过的鼻内镜用0.5%碘伏擦拭里外面后,用纯净水冲洗后晾干。5 .吸割器头的清洗与消毒(1)冲洗:0。直形吸割器头:取出内管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孔道及吸割器头,高压水枪冲洗内外管道。刷洗时前端必须漏出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弯形吸割器头:因内管不能取出,需清洁毛刷彻底刷洗孔道及吸割器头,高压水枪冲洗内管道。(2)酶洗:将擦干后的鼻内镜置于酶洗槽中(多酶洗液的配置1:100),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
8、液吸入孔道中。操作部亦用多酶洗液擦拭,将擦干后的吸引器按钮和活检口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35分钟。多酶洗液于酶洗内镜后更换。(3)清洗:多酶洗液浸泡后用流动水冲洗,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用50ml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充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液,将内镜置入流水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并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4)消毒:必须用纯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浸泡1015分钟(结核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一)喉镜喉镜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对咽喉部疾病的认识。从最初的间接喉镜到直接喉镜,从硬性喉镜到软性喉镜,从纤维
9、喉镜到电子喉镜,经过一代代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耳鼻喉科医生手中的一种重要工具。1.间接喉镜喉镜用过后立即用多酶洗液冲洗25分钟,并用清水彻底清洗,清除表面的黏液和血迹等污染物,用纯净水冲洗后晾干,浸泡在2%戊二醛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取出再用流动水反复冲洗镜身和镜面,将消毒液彻底冲净,用75%酒精冲洗控干备用2 .直接喉镜1895年,德国内科医生AIfredKirStein对硬性食管镜进行了改进,发明了一种能够直接观察到喉部的检查器械,称为“autoscope”,开辟了直接喉镜临床应用的先河。1906年,美国的ChevalierJackson结合了硬性内镜和电灯照明设计制造出著名的JaCkSon式
10、直接喉镜。以Jackson内镜为基本原理的各式硬性喉内镜应用了近半个世纪。由于最初的直接喉镜需要检查者用一只手提喉镜柄,才能使直接喉镜固定在某一位置,1910年德国医生GustavKillian设计了一种原始的悬吊喉镜(suspensionlaryngoscopy),改变了手工提举喉镜费力且不能持久的局面,使外科医生的双手解放出来,从而为20世纪中期逐步开展的显微喉镜手术奠定了基础。1961年德国医生OskarKleinsasser发明支撑喉镜(self-retaininglaryngoscope),利用放在胸部的一种支撑装置,将硬性喉镜伸入咽喉部并固定,能够很好地显露出喉内的结构。这种原始的
11、支撑喉镜设备随后得到逐步完善并在临床上得到快速推广应用,通过联合应用光源、摄像头、显微镜等设备,可以放大观察喉部影像并进行手术操作。到了1970年,美国医生Jako对支撑喉镜进一步改良,率先将激光技术引进喉部手术。直接喉镜属于硬性内镜的范畴,通过硬管在外部直接观察,无论从图像的清晰度还是光线的亮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20世纪60年代后HOPkinS-玻璃纤维-杆状透镜光学系统得到成熟和发展后,出现了光线亮度和图像清晰度明显提高的硬性喉内镜,其与直接喉镜结合应用后,大大促进了喉部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一直延续使用到现在。喉镜用过后立即多酶洗液冲洗25分钟,再用清水彻底清洗,清除喉镜表
12、面的黏液和血迹等污染物,同时用毛刷反复刷洗管腔壁,用纯净水冲洗后晾干,高温消毒。3 .动态喉镜又称频闪喉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声带振动和黏膜波传播的电子仪器。动态喉镜用过后立即用清水彻底清洗,清除喉镜表面的黏液和血迹等污染物,同时用毛刷反复刷洗管腔壁,然后将动态喉镜浸泡在2%戊二醛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取出再用流动水反复冲洗镜身和管道,将消毒液彻底冲净,用75%酒精冲洗控干备用。也可以采用:75%酒精消毒法,将清洗过的喉镜用75%的酒精里外擦拭后晾干。用纯净水冲洗晾干。0.5%碘伏擦拭法,将清洗过的喉镜用0.5%碘伏擦拭里外面后晾干,用纯净水冲洗后晾干。将喉镜按程序清洗、冲洗干净风干后低温等离子灭菌。
13、4 .纤维喉镜硬性喉镜在局麻检查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希望用可弯曲的软管内镜以减少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和降低并发症。光导纤维的发展,为硬性不可弯曲内镜变为可曲性内镜提供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荷兰HeeI和美国Brien相继将玻璃纤维制成束状,使光线能通过每根纤维向前透射。1954年英国Hopkins和Kapany又按光学原理将玻璃纤维有规则地排列成束,制造出了用于体腔观察的内镜,并称之为纤维镜Cfibroscope)o1957年美国消化科医生BasilHirschowitz与其他人合作发明了第一根胃十二指肠纤维镜。但在当时,内镜的照明是靠安装在内镜顶端的小电灯泡来完成的,亮度有限,不能够
14、有效地进行图像的观察和记录。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日本的Shigetolkeda设想通过玻璃导光纤维将外部更亮光源的光线传送到内镜的前端,从而取代安装于前端的小灯泡,于1964年请求MaChida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纤维支气管镜的原型。1966年日本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纤维支气管镜。纤维喉镜的发展落后于纤维消化内镜和纤维支气管镜,1968年日本东京大学言语与嗓音医学研究所的Sawashima和Hirose首先报道了用于喉部检查的纤维喉镜。20世纪80年代后,纤维喉镜的目镜部分与摄像机连接,组合成电视纤维喉镜,可将病变放大并在电视屏幕上实时显示病变的图像或手术过程,改变了过去医师单人窥视及治疗的状
15、态,能够提供多人同时观察,便于示教。纤维内镜的出现宣告软性内镜时代的到来,使内镜下的检查及治疗进入一个新的篇章,成为临床上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纤维喉镜用过后立即多酶洗液冲洗25分钟,用清水彻底清洗,清除内镜表面的黏液和血迹等污染物,同时用毛刷反复刷洗管腔壁,然后将纤维喉镜浸泡在2%戊二醛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取出再用流动水反复冲洗镜身和管道,将消毒液彻底冲净,用75%酒精冲洗控干备用。也可以采用:75%酒精消毒法,将清洗过的纤维喉镜用75%的酒精里外擦拭后晾干。用纯净水冲洗晾干。0.5%碘伏擦拭法,将清洗过的纤维喉镜用0.5%碘伏擦拭里外面后晾干,用纯净水冲洗后晾干。将纤维喉镜按程序清洗、冲洗干净
16、风干后低温等离子灭菌。5 .电子喉镜是继硬性内镜和纤维内镜之后出现的新一代软管内镜,被认为是内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电子喉镜的出现与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1983年美国WelchAllyn公司研制并应用微型图像传感器一-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了纤维内镜的光导纤维导像束,宣告了电子喉镜的诞生。1984年富士公司研制出日本国内第一套电子喉镜。由于鼻咽喉部各器官解剖结构的特殊性,需要非常纤细的管径才能通过鼻腔再探查到咽喉部,而20世纪80年中后期生产的集成电路微型摄像机体积偏大,不能经鼻腔置入。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的生产能力逐渐成熟,日本的AsahiOptical公司于1993年首先生产出外径为4.9mm的电子鼻咽喉镜PentaXVNLT530。日本东京都立大冢病院的耳鼻喉科医生KaWaida于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