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前言5第一章发展基础6一、发展成就6(一)脱贫攻坚成果丰硕。7(二)外联通道四向拓展。7(三)市域交通城乡一本。8(四)惠民便民不断深化。9(五)绿色发展取得突破。9(六)平安交通保障有力。10(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11二、现状评价11(一)对外通道仍然不足。12(二)联通水平有待提升。13(三)枢纽体系亟待完善。15(四)服务品质还需优化。16(五)创新融合发展不足。17第二章发展形势17一、面临形势17二、阶段特征19三、发展要求20(一)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20(二)以当好发展“先行官”为定位。21(三)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21(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2、。22第三章总体思路23一、指导思想23二、基本原则23(一)着眼长远,适度超前。23(二)统筹兼顾,系统推进。24(三)创新引领,效益优先。24(四)开放融合,协同联动。24三、规划目标24(一)2035年远景目标。24(二)“十四五”发展目标。25第四章空间布局28一、外联四向五廊”28二、内畅“三维五网”29三、枢纽布局30四、融入新发展格局31(一)融入成渝她区双城经济圈建设。31(二)打造南向和西向门户枢纽。31(三)推动交通强国试点。32第五章发展任务33一、培育畅通“空中走廊”33二、扩容增效“航运中心”33三、提质提速“四向通道”34四、提升加密普通路网35(一)畅通干线公路。
3、35(二)优化农村公路。36五、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36(一)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36(二)打造人民满意出行系统。37(三)建设经济高效货运体系。38(四)构建现代化智慧交通体系。39(五)深化交通创新融合发展。39(六)推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40(七)实施高质量养护管理。40(八)提升交通抗灾能力。41(九)强化安全生产管理。41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42一、环境现状42(一)环境质量状况。42(二)生态环境敏感目标。43二、环境影响分析43(一)规划生态影响分析。43(二)环境影响分析。44三、承载能力分析45四、协调性、一致性分析46五、环境合理性分析46六、环境影响减缓措施47七、评价结
4、论48第七章保障措施49一、加强党的领导49二、加强组织协调49三、加强资金保障49四、加强要素保障50五、做强人才队伍50六、抓好试点示范50,1.x.1刖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先行官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贯彻落实省委“一千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坚持“旅游兴市、产业强市”战略,聚焦三大任务、优化四区布局、实现五个提升,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动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
5、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贡献交通力量。本规划是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规划编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和交通运输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共产党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相衔接,阐明“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是指导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接续开展两轮交通三年
6、攻坚大会战,通过枢纽项目“四向拓展”,“对外大动脉”逐步贯通,南北综合交通中轴线重要节点作用更加突出,城乡交通大幅改善,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推进以“两港四梯级、五铁十高速”为核心的重大项目建设,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达1160亿元,建成出境大通道3个,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16911公里,铁路运营里程328公里,其中高铁122公里,公路网总里程超过160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80公里,岷江犍为航电枢纽通航发电,通航里程526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20公里。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良好,有力支撑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民生保障水平
7、提高、发展格局优化、开发开放持续深化,为迈进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一)脱贫攻坚成果丰硕。仁沐新高速沐川及马边段建成通车,小凉山民族地区进入高速时代;农村公路通乡通畅率、通村硬化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均达100%,提前实现兜底目标;全市136个省定贫困村、175个市列贫困村依托交通育产业、建新村,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支撑脱贫摘帽;峨美路、五犍沐快速等项目陆续建成,带动公路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叠加效应显著增强,为彝区山区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不断加速,农村物流发展成绩显著,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快递服务入户等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交通+特色农业+电商”“
8、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岗”等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因路而起、因路而兴,为广大农民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二)外联通道四向拓展。高速公路里程达380公里,新增168公里,较“十二五”末翻一番。仁沐新高速、峨汉高速、成乐高速扩容、乐西高速等加快建设,在建里程达262公里。新增规划天眉乐、乐资、屏马峨等六条高速,规划里程超200公里,高速公路网布局更加完备。铁路运营里程达328公里,新增125公里,成贵高铁、成昆铁路复线成峨段相继建成,直达粤港澳、北部湾,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通航蓄水发电,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工程实现开
9、工,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工程、岷江(龙溪口枢纽至宜宾合江门)航道整治工程等前期工作不断破题,港总体规划修编应势而动,功能布局更加优化,岷江黄金水道“成都港”建设全面提速。(三)市域交通城乡一体。峨汉高速峨眉至峨边段实现贯通,乐西高速加快推进,县县通高速即将实现,小凉山地区进入市域“1小时交通圈二乐自高速城区连接线建成通车,成乐高速扩容城区过境复线、乐西高速绕城段建设不断提速,绕城高速即将全面闭环。省道308改线、省道215改线、省道103青五路全面落地开工,中心城区物流过境绕线指日可待。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388公里,是“十二五”时期的1.9倍,国省干线路网通行效率不断提升。乐沙大道、井乐快速、乐
10、峨大道、乐夹大道建成通车,环主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全面形成,为乐北城市组团同城化发展奠定基础。新改建农村公路超8000公里,现有农村公路等级公路占比从35%提高至近100%,等外公路全面消除,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大幅改善。犍为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峨眉山市、沐川县、金口河区、井研县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县,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四)惠民便民不断深化。成绵乐城际铁路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营,高峰增至42.5对、85趟次,北上南下朝发夕至,高铁成为国内出行首选方式,市民出行体验越来越好。客运形象大提升,新开行公交线路21条,中心城区587辆公交车全部升级为清洁能源公交;公交线网不断完善,在常规公交、
11、社区公交、城际公交、夜间公交、定制公交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菜农公交”“学生号”“法治公交”“旅游美食公交”等特色服务专线;“金通工程”11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五通桥区、沙湾区、峨眉山市、井研县等城市群开通7条城际公交,基本实现交通同城化;邮政快递智能投递终端广泛布点。大数据应用更加广泛,建成交通APP和交通出行服务网,开通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为公众提供实时、权威的出行服务信息,广受群众好评;实现中心城区公交车金融IC卡及扫码支付,智能化电子站牌及时更新播报公交信息。交通民生工程加快建设,通过“以坝代桥、渡口改桥”等方式取消渡口26座,惠及10余万群众出行;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县
12、县全覆盖。(五)绿色发展取得突破。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节能降碳取得实效,环境友好程度不断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行“避让一保护一修复”模式,推进生态选线选址,生态环保设计理念不断强化,有效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积极参与“绿秀嘉州”行动,对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进行绿化美化,交通沿线路域环境品质不断提升。运输车辆提质增效有序推进,累计淘汰994辆营运黄标车和93辆营运老旧车,全市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和城市公交占比分别达95%、82%o市域主要通航流域共计排查并拆除非法码头14个,全市18艘餐饮娱乐是船全部拆解,506艘船舶油水分离、生活污水和固体
13、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全部改造达标。(六)平安交通保障有力。交通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建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25处、机械化养护中心11个,实现县县全覆盖,建成养护管理站27个,完成普通国省道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453公里,公路路况质量持续优良,高标准通过五年一次“部检”,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8.3虬路面性能指数稳居全省前列。完成普通公路地灾整治720处,普通国省道灾损发生率较“十二五”末下降35.7%o实施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384公里,整治病危桥526座、特长隧道1道,建成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1个。应急处突能力显著提升。“两客一危”车辆监管实现智慧化,行业连续17年未发生
14、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监管设施更加完善,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正式运行,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测巡航救助一体化专项工程,实现市域公路、水路实时监测,应急处置系统更加完善。15支应急队伍时刻待命,成功应对2020年市“818”特大洪涝灾害。全力阻断新冠肺炎病毒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同时保障应急物资运输和人民生活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建设服务中心等机构改革推进平稳。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推进,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逐步形成。平稳完成市、县
15、两级路政体制改革、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公路路长运行机制,实现“工作不断档、路况不下降”。中心城区巡游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平稳推进,全面实现公司化经营管理。二是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持续深化。以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工程为载体,法治贯穿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安全生产全过程各方面,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提供坚实保障。修订完善市中心城区巡游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规范,制定印发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服务,办事效率显著提升,营商环境逐步优化。推动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激发了交通发展活力,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二、现状评价位于南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成渝地区南接云贵、沟通东盟,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成渝地区南向开放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隶属省五大经济区中的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南、攀西经济区接壤,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水运枢纽和唯一港口城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2020年,市GDP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