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十四五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不仅是顺应技术新产业革命趋势、抢抓催生新经济机遇、引领主导产业集群能级跃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要素,建设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十四五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围绕落实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示要求,根据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明确未来五年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愿景、战略定位、功能布局、发展重点和关键路径,是引领未来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旗帜纲领。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一、环境形势与发展基础(-)背景形势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活动的产业集合,
2、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节,具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等优势特征。当前,产业发展正处于着力补短板、寻求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加快构建与科学城战略定位相匹配的高技术服务业体系,既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服务业特色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1、顺应高技术服务产业趋势的发展需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全面加速。四经普期间(2014-2018年)规模以上软件信息、研发服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3、21.2%、15.5%、74.5%,远高于同期服务业增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呈现出跨界融合的新态势;进一步催生了在线经济、平台经济、无接触经济、直播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国家级开发区进入制造业和服务业区轮驱动发展阶段。各地把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提到重要地位。主动顺应高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加速培育有利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服务业,重点完善高技术服务供给体系,推动产业链水平的整体提升。2、支撑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需要近年来,市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z2020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07.3亿元,居城市第二位,但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服务业占GDP
4、比重明显低于其他3个直辖市,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近40%,新兴高端服务业总量规模不大、发展不够充分。为此,2020年,全市发布实施市关于新形势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级。必须着力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能级,凸显在全市服务业发展格局中最具科创属性的独特地位,更好地发挥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作用。4、服务科学城建设的战略需要面向未来产业、未来生活、未来风景的未来之城,鼓励创新、开放包容、追逐梦想的梦想之城,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的战略定位。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围绕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提出聚焦科学
5、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的思路,加快推进科学城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等重大战略叠加优势,最大限度激发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着力打造高技术服务业新高地,为科学城建设提供强大助力。(二)发展基础依托制造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资源,聚焦大学城片区等产业载体,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正展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产业载体初具承载能力。服务业初步形成大学城、园区三大片区为主体,特色街区和商务楼宇镶嵌其中的空间格局。大学城科技产业园、检验检测集聚区成功入围市第一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片区已成为地区检测企业最集聚、基础设施最完善、产业增长
6、最迅速的检验检测基地。正致力于打造集成电路领域研孵化基地。截至2020年,大学城累计在孵企业350家,培育5个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个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产业云平台加速构建,结合自身优势领域在布局产业云平台,加快促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大数据平台加快集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计算产业生态中心、数据中心纷纷入驻,为成为我国地区数字核心枢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综合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体制机制改革卓有成效,行政层级升格、隶属关系理顺,市级行政资源倾力支持,行政效率和管理能力大幅提升。自创区、自贸区、综保区多重战略叠加,机制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日益凸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
7、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在全市率先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张证,在全国率先推出三评合一环评审批改革z在全市首创政府投资项目以函代证、社会投资分段办理施工许可等制度。综合配套不断完善,20个重点项目开工,高铁站、地铁线,隧道等高能级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基建加快布局,建成5G基站1300余个。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高等级商业设施正加快落地,生活配套环境不断改善。(三)面临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体制机制调整前作为工业集聚区,服务业主要以生活生产配套为主,高技术服务业未处于经济发展的主力地位。地处三区交界,人口聚集度、城市化程度偏低,客观上限制了高技术服务业多元化、高端化发展。从现状基
8、础来看,高技术服务业在总量规模、内部结构、功能能级、配套环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一是总量规模偏小,缺乏体量支撑型主导领域。高技术服务业细分领域普遍规模较小,目前尚没有一个超过百亿规模。二是发展能级不高,缺乏标志性品牌竞争优势。代表新兴业态的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5.2%o制造服务融合延伸不够,龙头企业、标志性项目和高等级平台集聚不足。三是综合配套支撑不足,缺乏吸引高端要素的发展环境。中南部区域城市化程度偏低,公共设施建设总体滞后,生活配套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布局失衡。四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缺乏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顶层设计。适应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支持、市场
9、准入、服务监管等还有待完善。(四)综合评价总体来看,目前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处于扩规模、强基础、培优势、蓄动能的关键阶段,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制造业优势基础还不平衡,与拥有的特色资源和作为自贸区、自创区的制度创新优势还不匹配,与打造升级版、建设科学城的定位还不适应,与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经济圈战略定位还有落差。当然也要看到,正处于多重战略叠加、多种资源倾斜的蓄势发力期,伴随着战略定位的提升、基础配套支撑的强化、体制机制政策的完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必将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立足打造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总体定位,坚持高端化、品
10、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着力引进高技术服务业总部机构、领军企业、旗舰项目、功能平台、创新要素,优先布局研发孵化、软件信息、检验检测、数字文创、科技金融五大赛道,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关键链条的高技术服务体系和匹配科学城地位的创新生态圈,为增强科学城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供强大支撑,建成立足、联动经济圈、经济带和地区的高技术服务高地。(二)基本原则高端引领、创新发展。坚持按照科学城的目标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集聚各类旗舰型项目、功能性平台、龙头型企业、创新型要素,提升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把握新技术革命以及催生服务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机遇,前瞻培育高成长性的产业新领域,保持高技术服务业创
11、新发展动能与活力。增量驱动、集聚发展。坚持旗舰项目引领和功能性大平台区轮驱动的资源导入思路,以超常规的机制路径和高含金量的政策引导,带动各类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主体、机构、平台和要素的集聚,做大产业规模,增强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度和显示度,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快速集聚发展。强化品牌、特色发展。坚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打响研发孵化、软件信息、检验检测、数字文创、科技金融等高技术服务业具有竞争力的服务品牌。打造一批专业化、品牌化的服务业示范性园区基地、示范性特色街区与专业特色楼宇,打响一批具有科学城标识的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品牌。数字赋能、融合发展。顺应新技术革命发展新趋势,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服务业创新增值,推动
12、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嵌入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经济线上线下融合,前瞻布局引领数字服务、智慧服务的新经济领域,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持续发力,打造面向未来的融合型服务新经济的先锋引擎。积极融入、联动发展。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大开发、经济带发展和地区经济圈建设,深化区域联动、联动、市区联动、校区园区社区等多层次联动,在融入大局、耦合联动中拓展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空间、增强服务业集聚辐射能力和开放发展水平,凸显服务经济的地位与能级。(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高技术服务业集聚一批高层次主体、高能级项目,
13、发展规模快速扩张、内部结构显著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度显示度大幅提升,品牌进一步打响,经济贡献度、创新活力度、服务辐射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以高技术服务为主体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建成高技术服务的高地和数智赋能融合发展示范区。一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服务业规模实现跨越式赶超,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4%,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z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o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300亿,其中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150亿。研发孵化、软件信息、检验检测、数字文创四大产业实现营收300亿元,其中规上营收达150亿元,占规上
14、服务业比重70%以上。能级水平迈上新台阶。高技术服务业在集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功能平台、高端人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驱动型、知识密集型、智慧赋能型、跨界融合型服务业领域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力争到2025年,引入和培育一批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其中入选IOO强企业10家,入选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3家,区域性总部20家。主导领域打响新品牌。将研发孵化、软件信息、检验检测、数字文创、科技金融等打造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业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领域。到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营收超亿元企业集聚10家,引进和培育集聚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0家、软件信息服务百强企
15、业5家、数字文创龙头企业5家。发展环境形成新生态。形成适应新时代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市场准入合理宽松、行业监管审慎包容、政府服务便利高效,服务业载体支撑不断加强、配套环境不断完善,形成服务业发展硬环境更优、软环境更暖的全新生态。(四)空间布局根据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综合配套等各种条件,结合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空间布局的总体部署,加快构筑核引领、圈发力、片支撑高技术服务业空间格局。核:科创商务核。围绕管委会周边核心地块,高品质高起点规划建设金融街,打造以科创和金融为特色的总部集聚的科创商务核,打造最高能级的服务集聚区,发挥对服务业
16、的核心辐射和带动作用。圈:研发创新生态圈。依托环绕科学公园,加快推进科创要素与生态优势融合发展,全力建设以前沿研发孵化为重点的科学谷片区,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集聚,打造研发孵化和基础研究为主导的研发创新生态圈。大学城活力创意圈。充分发挥大学城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嵌入式布局创新载体,打造以信创软件和数字文创为重点的大学城活力创意圈,全面彰显服务业创新活力。片:检验检测片区。依托国家质检基地,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器件等领域,打造检验检测核心极;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孵化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片区。以微电子科创街和微电园研发群楼为重点,打造以集成电路(IC)研发设计为特色的软件信息类高技术服务业片区。三、构筑五大赛道高质量发展格局立足科学城的核心定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