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全].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455312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全].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案1 .实施四大工程,加快智慧平台建设(1)事务驱动型智能校园建设工程。基于智慧校园建设需求,升级网上办事大厅,以事务驱动为核心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构与再造,打破线下业务流程模式和部门界限。以服务师生为宗旨,深化业务系统应用,构建全方位的事务流程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高效、面向对象的一站式服务。利用一表制技术,互通多个部门的数据表,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的审批流程,为实现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转变奠定基础。实现短信平台对接,通过短信提醒功能促进软件系统与用户无缝对接,实现人机交流通畅,达到智能校园业务功能提醒消息及时推送到用户,推进事务流程办理效率,使智能校园的业务功能快速普及。(

2、2)校园移动应用建设工程。在原有移动校园的基础上,建设高度集成、易用的移动校园应用,服务师生移动学习、移动生活。搭建统一的移动校园平台,持续升级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移动支付等平台,扩展建设移动教务、移动学工、移动迎新、移动科研、移动办事大厅、移动教学(慕课)等移动应用,实现基于移动端的随时随地办公、学习、交流。(3)智能化运维系统建设工程。建设智能化运维系统,实现校园网全业务的智能化管理。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关键业务等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主动预警和异常报警。智能化运维系统对问题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大数据安全分析及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工程。加强意识

3、形态建设,采用多种信息技术实现对舆情全面监控。建立安全大数据中心,采集网络流量及设备日志等信息,归一化处理后存储在校内搭建的大数据存储平台中,实现对校内网络行为全方位监控。完成云端威胁情报、本地安全规则与本地安全数据进行自动化关联。开发威胁感知、关联分析、日志检索、告警响应中心、报表中心等专用的安全模块。建立态势感知中心利用可视化技术使得网络安全由不可见变为可见,帮助网络安全管理者迅速判断并做出决策,全面提升学校对网络安全态势的把控能力。2 .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基于校园各业务系统的完善应用,利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抽取、转换、清洗,形成权威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

4、,针对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教学诊断改进等要求,建设各项综合管理、决策和分析平台。(1)提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水平,结合现有档案系统实现重要内容智能归档,提升档案自动化水平。建立移动发布平台,实现智能推送和预警机制。基于移动校园APP和QQ公众号平台,完善移动平台功能。根据权威数据中心及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源,对数据的完善程度和用户关心信息进行数据质量检测,通过移动端推送提示报告信息,实现对重要数据的预警,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2)加强基础数据质量管控。修订完善基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状态数据采集制度,依托学校大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数字化系统(如人事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

5、科研系统等)的关联和共享,完善数据分析应用功能,根据数据的性质,确定采集的周期性,确保准确、及时。(3)对重点领域实现数据挖掘。在权威数据中心基础上,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主题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实现横向、纵向的分析,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充分发挥信息化服务师生、辅助决策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作用。(4)建设教学运行与质量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接现代职教课程平台、教务管理系统,支撑教学运行质量管理与分析,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业预警等重点领域分析挖掘,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与决策,及时把握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3 .打造双百门信息化课程,推进智慧课

6、堂建设(1)深化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智慧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已建成的智慧教学平台基础上,继续引进云空间及课程运维服务平台,为建设和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提供平台支持,打造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慕课及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互动、课程资源管理、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于一体的智慧教学平台,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互联网+环境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为课后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同时,依托智慧课程教学平台,逐步实现分层教学,通过分析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帮助教师实现基于大

7、数据的实时教学过程评价和精准诊断,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2)打造双百门信息化课程,整合现有专业教学资源库,围绕无人机、药品生产技术2个重点建设专业群,联合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大力开发专业群教学资源,形成完善的专业群教学资源体系,打造区域内共享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促进数字化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推进百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并以混合式课程为基础,精心打造百门在线精品课程,定期组织校级在线精品课认定工作,对被认定的校级在线精品课程负责人给予L5倍课时费,并提供3万元的升级建设经费,充分激励教师开发并应用线上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能力,并每年从校级在线精品课中遴选5

8、门课程按照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标准进行重点打造,到2022年,力争有3-5门市级在线精品课程,1-2门课程达到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传统课堂向翻转课堂、智慧课堂转变。校企合作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国家规划教材10种,积极探索项目式、案例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提升学生获得感与满意度。针对1X证书制度试点,基于互联网+,配合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线上培训课程资源,打造为农民工、退役军人等提供共享培训的资源,实现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培训的供给服务,形成为区

9、域经济发展提供教学、培训、法规等教学资源的共享模式。4 .升级信息化管理设施,构建共享型智慧环境(1)提升教学无线网络性能。利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进一步扩展校园网的在教学区的覆盖范围,使全校师生能够在教学区方便高效地使用校园网络。提升无线网络的整体接入性能,满足校内师生日益增长的移动终端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对互联网访问的需求。充分发挥无线校园网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建成适合现代教学模式的高性能的无线网络。(2)建设双活云数据中心。建设双活云数据中心,存储采取双活SAN构架,实现数据实时同步,互为容灾,故障时自动切换,关键业务零丢失。数据中心对基础架构层的计算、存

10、储、虚拟化等资源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和运维,为智能校园业务系统、虚拟仿真平台等提供统一云平台服务。(3)构建大数据共享交换分析平台,推进学校管理方式变革,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根据业务需求,构建面向业务部门的应用,形成面向不同主体的、特定方面应用主题的数据集合,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组织、汇总、管理数据,满足学校各级部门的数据应用主体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评价和预测的需求。实现多维度关联,打通学校各个业务间的数据壁垒,完成学生服务类大数据及学校管理类大数据的整合,提供两类大数据服务支撑校园的师生服务。通过数据治理后无缝地与各业务系统对接,提供标准接口,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汇集不同来源的各种教育数据资源,建

11、立起统一、规范的校内教育教学数据信息视图,形成覆盖全校业务的、综合的、面向各种主题的数据资源中心,实现统一的教育教学数据管控、治理机制。建立分析性数据应用服务的统一出口,通过灵活的组件化方式,将特定的数据集以合适的数据展示形式及时地、直观地提供给各种不同的数据应用部门,满足学校监管与决策的数据服务需求。5 .多措并举多方协同,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1)依托学校师资能力发展中心,定期开展关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课堂教学的专项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构建校级、市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体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力争到2022年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0项;并将信

12、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与教师个人考核,对各部门信息化应用情况、网站建设、信息安全进行考核,对信息化应用及管理不到位的部门,在年度评优中进行一票否决,对省级、院级在线精品课程,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在职称评聘中给予赋分,促进教师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2)多方协同,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以专业试点的形式,分批开设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课程,试点过程中及时更新、动态调整、螺旋提高;构建市级、校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体系,通过信息素养大赛,加强学生信息检索意思,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创新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管理方式,深度融入信息化元素,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多方协同,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