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篇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篇7.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篇7要把客座研究员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科技创新的各方面,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项目、具体任务,加强人才智力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要充分发挥客座研究员在学术、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思想库作用,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人才智力资源的共同开发、成果共享,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学术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学科发展的关键是学术创新,保障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逐步遴选了首席研究员和学科带头人,今后还要继续遴选学科骨干,完善荣誉研究员和终身研究员制度。建设以两院院士、国医大师为引领,由首席研究员、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共同组成的学术人才队伍,能
2、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术人才梯队,遵循了中医药继承创新的学术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心任务。要按照“规模适宜、梯次合理、动态管理、有序竞争”的思路,以学术进步为根本尺度,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实际及时做好后续遴选工作,不断提高学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人才工作,在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团队、完善学术人才队伍、落实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的同时,还要紧跟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科研、临床、技术、服务、管理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科研和临床人才队伍是主体,重在形成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队伍和解决临床重大问题的医学家队伍
3、。技术人才队伍主要由从事实验设备仪器管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的科研辅助人员组成,重在形成高技能实验人才队伍。服务人才队伍是从事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重要专业人才队伍。管理人才队伍重在形成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强、具有现代科学素养和战略眼光、善于协调落实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复合型管理专家队伍。增强自主选题对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安排年度工作时优先安排人才工作与人员培训经费,形成主要依靠提高队伍素质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工作局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建设终身专业化职业教育制度开展体现中医药特点的教育培训,是提高中医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措施。实施“名医传承”项目,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
4、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实施传承博士后多导师指导计划。实施领军人才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对科技发展的引领能力和组织能力。办好“中医医院现代职业化管理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推进管理职业化发展。实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训计划、百名青年名中医培养选拔工作、护理人才学历教育计划。开展多层次专业化继续教育,积极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联合,并充分发挥研究生院的作用,开办多种类型的培训班,为中医药发展培养满足职业需要的专业化和高层次人才。改进各类人才的使用评价机制制定和完善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形成动态管理、有压力有动力、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潜质的人才评价机制。对科研人才,强化创
5、新能力,鼓励潜心研究;对临床人才,强化实践能力,淡化论文要求;对技术人才,强化实验技能,鼓励实验方法研究与创新;对服务人才,强化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管理人才,强化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把履行管理职责放在第一位。完善向科研和临床等一线倾斜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和岗位聘任办法。完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制度,形成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前沿水平的中青年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广泛开展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流动的有利时机,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开展选派优秀科研、临床、护理和管理人才到国外、境外接受培训工作,探索与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大学、企业
6、双向培养高层次中医药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注重在推进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中培养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人才,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以国际化人才带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积极建设更加开放的吸引海外高层次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的平台,逐步增加海外客座研究员数量。用好国家深入实施的各项政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营造创新文化环境建设院史陈列室,启动百年中医史研究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史研究与编修工作,重视加强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以更好地服务当代、启发后学、继往开来。完善学风建设与监督保障机制,维护学术尊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服务基层一线、引领道德风尚、带动资源流动、促进团结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心胸,尊重个性、团队协作的开阔气度,崇尚创造、宽容失误的创新环境和科学民主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