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 陇春35号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品种 陇春35号编制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小麦品种陇春35号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提出并负责起草小麦品种陇春43号地方标准。该标准依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育种项目“小麦优异种质挖掘及抗逆品种选育”(项目编号:2021GAAS03)的实施。标准制定对陇春35号的鉴别、推广以及标准化生产有重要意义。二、目的和意义(一)小麦新品种选育目的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陇中地区是春小麦种植重要生态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总产量42万吨,亩产208.5千克,占甘肃省小麦总种植面积的18.15%和总产量的14.94%,该区小麦总产和单产均相对于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
2、原因是该区气候干旱少雨、土壤较瘠薄,条锈病频繁流行,小麦种植效益低下导致种植面积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的稳步发展和区域粮食安全。针对甘肃省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培育种植抗旱丰产抗病新品种是区域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确保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关键。为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出抗旱、丰产、抗病的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陇春35号是以丰产品系9064(陇春20号/定西35号)为母本、陇春8139为父本杂交,经北育南繁和水旱轮选,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由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70005。2014-2015年,陇春35号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品种
3、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28.21千克,比对照西旱2号增产12.06%o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4.29千克,比对照西旱2号增产8.93%。2015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陇春35号对条锈病表现为抗病。2016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该品种容重742gL,粗蛋白(干基)15.60%,湿面筋34.0%,面团吸水量58.5mL100g,形成时间2.7min,稳定时间1.9min,拉伸面积26cm2,延伸性152mm,最大拉伸阻力105E.U,属中筋小麦。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春麦旱地品种类型区及类似生态地区种植。(二)标准制定的意义陇春35号目前在甘
4、肃主要适种区如定西、白银、兰州、武威以及宁夏、新疆等地开展大面积示范及推广。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明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充分挖掘增产增收潜力,保证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实现品种标准化、市场化,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负责编制了小麦品种陇春35号地方标准,为该品种在产业化应用中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实际指导,而且为我省中部旱地春麦区和国内同类地区小麦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三、编写的依据本标准的编写及制定是参照陇春35号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甘肃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等环节的相关研究报告。其生物学特征、籽粒产量指标,主要依据2014-2016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报告、生
5、产试验报告。品质特性采用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检测结论。抗病性(抗白粉病、抗条锈病)采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检测结论。适宜区域来自甘肃省品种审定证书。在标准编写过程中,品质指标以GB4404.1、GB/T14614、GB/T14615、GB/T5506.2、NY/T3为参考标准;肥料使用以NY/T496为参考标准;农药使用以GB/T832L3、GB/T8321.10为参考标准。四、编写过程(包括起草人员所做的工作、征求意见过程、重大分歧意见处理情况)(一)前期工作地方标准小麦品种陇春35号起草工作小组于2022年1月,着手采集有关陇春35号在2014-2016
6、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数据,以及自2017年审定后各示范点农艺性状及产量数据。在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有关技术资料后,按制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标准主要由袁俊秀、刘效华、丁文庆、孙毓民、柳娜、刘风等人起草。2022年3月,起草人通过网站查询、咨询专家意见,对标准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进行了深入学习,严格按照GB/TL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起草编写甘肃省地方标准小麦品种陇春43号(草稿),并上报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之后,根据提出的意见,项目小组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上报主管部门甘肃省农
7、业农村厅审查推荐。(二)征求意见过程经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推荐,2023年3月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了2023年度第1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小麦品种陇春35号(2023-T-040)o2023年3月至2023年4月下旬,起草小组广泛征求甘肃省种子管理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21家单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并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根据指导意见,对标准提出的抗病性表述、田间栽培技术进行了细化,将产量、农艺性状、品质采用幅度描述,并对文本前言及范围格式的修改、文本单位的
8、统一、文本结构进行重新整理。经过与各个科研院所、种子管理部门、农技部门等相关专家的沟通与整理,进一步完善送审稿。五、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陇春35号的术语和定义、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结构、品质性状、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区域等内容。六、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七、贯彻实施的措施、建议本标准主要用于小麦品种陇春35号的品种鉴别和推广。标准颁布后,转发至各级农业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等部门,使其了解标准内容,自觉地执行标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培训,确保标准实施到位。八、标准实施的预期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为了推动小麦品种陇春35号在栽培、良种繁育及产业化应用中的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特制定小麦品种陇春35号地方标准,从而为陇春35号在大面积推广种植中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提质增效,提高种植效益。预期本标准制定实施后,通过抗旱、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应用,种植区小麦的农药用量减少、抗旱节水效果明显,生态效益良好。通过示范种植,陇春35号较当地小麦品种增产5%以上,亩增产小麦20公斤,新品种累计应用面积300万亩以上,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800万元。通过陇春35号的标准化种植,使其在生产应用中效益最大化,促进我省小麦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