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事业发展“十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学院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增强学院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与战略性,根据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南昌航空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学院的发展定位与目标,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三五”发展回顾(一)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积极组织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在学院办学发展和服务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领导和组织抗疫斗争,统筹疫情防控与学院各项工作常态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视统战、工会工作。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成果显著,获评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1名辅导员荣获江西省“最美辅导员”提名奖,刘书强同学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20名,江西省唯一),周煜同学荣获全
3、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刘书强和吕虎威同学于2020年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并荣获第23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吕虎威同学荣获江西省2020年1-9月“江西好人”称号;两个班级团支部获江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二)人才培养1 .专业建设有新突破。获江西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全省第一;在中国校友网专业排行榜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认定为五星及以上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被认定为四星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面修订了各专业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
4、146门包含课程思政内容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贯彻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2 .本科生人才培养有新成就。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88.3%左右,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左右,均位于学校前列。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江西省一等奖、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及江西省选拔赛一等奖等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获奖179项;立项“三小”项目518项,发表科研论文118篇,授权发明专利4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三)学科建设1 .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物理与
5、化学”、“材料学”、“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和“高分子材料工程”4个二级学科,“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2017年获批“军用关键材料”国防特色学科。“航空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为学校博士学位学科建设点、江西省双一流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方向之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C档,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73位,进入前40%;2018年,“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l前1%,标志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且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十三五”期间,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以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优青和国家青千为学术带头人的学科
6、团队,同时柔性引进了一批符合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且在所从事学科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知名教授,帮助建立学科团队、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2 .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309人,招生人数从2016年62人到2020年增加到129人,36.5%来源于本校,5.4%来自双一流高校。研究生毕业人数共331人,硕士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达到98%,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攻读博士16人;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3篇,江西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篇;研究生以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其中SCI一区论文40余篇;与国外多所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拓展研究生
7、的国际视野,先后有8名学生赴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等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学院积极动员学生申请省级和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和课外实践等项目,增强科研能力。获江西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十三五”期间,学院在科研获奖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以第一单位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各I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9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6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45篇,EI收录352篇次;授权发明专利86项。承担863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科技平台子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其他项目440余项,其中国防
8、研究项目67项;科研项目经费共计7522万元,到款经费共计6746万元,其中航空企事业等国防项目经费2000余万元。(五)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育取得突破,师资队伍质量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全职引进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优青、国家“青千”各1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领军人才、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7人担任特聘教授。共引进博士36人(境外博士7,国内博士均来自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有6人毕业于航空类高校),培养博士14人(均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7人毕业于航空类高校)。“十三五”期间,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各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8人、江西省百
9、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金牌教师(金牌研究生导师)1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2人、江西省杰青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人才项目)1人。新增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5人;晋升正高7人(教授6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晋升副教授15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专任教师102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53人(正高20人,副高33人),占比52%;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90人,占比88猊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61人。国家级人才3人、省部级人才27人次。(六)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校门开展学术交流。选派出了9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
10、3名教师到乌克兰进行短期培训,7名博士到国内高校进修博士后,5名博士到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4名博士到地方政府挂职锻炼。大力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的联系、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邀请了29名专家31次来学院讲学,其中国(境)外学者4名。承办了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暨腐蚀控制安全与管理国际工程科技研究大会。二、差距与主要问题一是党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院党委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还需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能力水平、精神状态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二是“潜心教学、潜心育人”的理念在部分教师中有待加强。教师岗位职称晋
11、升、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导向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工作的“比、学、赶、超”氛围不够深厚,教学成果培育效果有待提升,“卓越工程师”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学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科方向不够凝练,团队管理有待加强;标志性成果不足,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数量不多、级别不高,缺乏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学科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力亟待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四是科技服务活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产业的引领性作用不明显。在国家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介入度和贡献率不足,与航空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总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滞后,
12、缺乏亮点,无国家级科研平台。五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学院学科带头人年龄偏大且缺乏,青年领军人才数量有限,有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进展缓慢;十三五期间,学院引进博士较多,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比例超过50%,特别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新进青年博士教师较多,因此青年教师发展潜力需要激发,需要多措并举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需要分层施策,协助他们快速成长,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态环境和支撑条件还有待改善。三、发展形势(一)发展机遇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西是航空资源大省,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拥有两个国家布局的航空总装厂,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固定翼飞机又有旋翼
13、机研发和制造的省份,江西高度重视航空产业的发展,提出航空强省战略:让江西航空研发“强起来”、江西飞机“飞起来”、江西航空小镇“兴起来”,最终让江西航空产业“大起来”。并且,江西省印发了江西省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开局起步行动计划,提到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展科技创新“铸魂行动”,遴选1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在开展产业升级“壮骨行动”中将推动航空产业重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教育部对江西航空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和支持,2019年起与江西省合作主办一年一次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南昌)会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情势下,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强化创新引领,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
14、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做到优势互补,推进航空合作高质量发展。江西航空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这进一步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当前,这也为今后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找到了思路。作为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唯一的具有航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材料与制造是国家制造水平体现,尖端航空飞行器是大国重器、是国家国防军事发展的需求。基于航空工业发展的强国强省战略,为学院的“十四五”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学院应乘势而上、乘势而为,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以国家航空战略发展为导向,以江西以及区域航空材料与工程发展需求为牵引,进一步加强与航空企业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大学技术中心(UTC)等校企院企
15、合作平台的高质量建设,深度参与军民融合,在承担包括“两机”专项在内的国家与地方重大重点项目课题方面有大作为,在解决航空企业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千锤百炼中,打造团队、凝练学科、发扬优势、强化特色,力争学院“十四五”期间科研与学科发展上台阶,为学校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做出贡献!(二)面临挑战“十四五”期间,作为区域唯一的高水平航空大学,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引导广大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与专业建设工作、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潜心教学、潜心育人”,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育学生的“航空报国”精神,在办学中彰显强化专业的航空特色,巩固提升学
16、院的特色办学条件。在“破五唯”的背景下,大力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与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抓住当前航空产业的发展机遇,学院将航空材料表面技术与热处理和航空用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学院现设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4个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腐蚀与防护两个专业方向起源于1952年建校时就设立的两个专业,有69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航空工业和中国航发中“热表”专业的技术骨干一半以上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和腐蚀与防护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这两个专业方向的航空特色鲜明、沉淀厚、基础好,在省内也处于领先地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但这两个老牌专业也面临发展的瓶颈,例如工艺工程化研究强,理论机制研究积累少,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上后劲不足,承担航空纵向课题的能力有待提升,承接航空企业课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