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立人教育”课程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立人教育”课程规划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XX小学“立人教育”课程规划方案一、“立人教育”课程构建依据1 .教育的哲学思考教育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让人成其为人,就是立德树人,立足“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教育是完整教育的基本属性。鲁迅说过,“列国是务,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何为“立人”,我们把“立人”理解为“立德树人”,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何以立人,我们认为有仁爱之心、健康之体、尽责之勇、善学之能者,方能立足社会,成为大写之人。以何立人,需要完整的课程与完整支持的环境。2 .核心素养带来的思考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
2、、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有显著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科学性,也是“立人教育”的根源所在。3 .学校的办学愿景“办属于孩子的学校”,旨在让教育实践关注童年的价值。以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视角考虑教育问题,坚持根据儿童的需要、发展和天性开设课程,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坚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开展教学研究和课堂变革、组织校园生活。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成长、生活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天性,一切活动、管理,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使学校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乐园。4 .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底蕴丰厚、人格健全的阳光少年”。底蕴丰厚,概括了核心素养中对文化基础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知识基础的
3、描述;人格健全,是对德性、品格、情感、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概括描述,“阳光少年”再次强化了“立人教育”对小学段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追求。二、总体目标1 .课程目标突出强调了“立人”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支撑,以培养“底蕴丰厚、人格健全的阳光少年”的为目标,并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发展的定位以及学校对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价值思考,从人的成长规律和发展规律出发,充分关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2 .学生发展目标(1)培养具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社会参与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我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关注自我
4、生活,具有良好的个性、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生活乐观,充满自信。让儿童有仁爱之心和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2)拓展知识领域,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增进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良好学习习惯,善于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初步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探究习惯和科学态度。(3)通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
5、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成为身心健康的快乐儿童。(4)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形成较强的创造能力,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5)通过劳动与实践课程,让学生形成劳动态度,掌握劳动技能,参与社会生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增进自我理解,张扬自我个性。这一课程总体目标主要是基于学校办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发展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的,这是我校教师开发与实施课程的重要指南。
6、3 .教师发展目标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4 .学校发展目标通过三级课程实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立人教育”文化理念,实现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办属于孩子的学校”的新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三、“立人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以“培养底蕴丰厚、人格健全的阳光少年”为目标,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准,构建了实验小学“立人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由“品德与心理”、“智慧与探究”、“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劳动与实践”五大课程领域构成,分别指向仁爱与阳光、人文与科学、健康与意志、审美与创造、个性与实践等
7、核心素养,通过各领域下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大量必修和选修课程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厚学生的底蕴,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完整、健康地发展。四、四、课程的实施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体现了对课程理念的贯彻与执行,这就要求我们应为学生创设更加民主的、人性化的课程学习环境,使之成为发展自我的内在需求。课程在基于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应建立在对课程功能与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认识与引导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采用讲授式,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式,可以采用“走出去带进来”,更鼓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者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者以探究任务等方式来实施课程。课程实施基本
8、要求:1 .品德与心理领域,以品德学科为主线,通过全班授课、分组活动、辅导咨询、角色承担、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2.智慧与探究领域,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每门课程又分别开设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课程融合、必修、选修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培植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发展语言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3,艺术与审美领域,包括音乐、美术两门国家课程。充分调动音乐和美术教师的潜能,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班级团队活动;激发学生所具有的艺术表演欲望,使之具有持久的艺术学习动力和热情
9、。4,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全面落实课程内容;以体育节、达标运动会、单项竞赛、大课间、课题实验等,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5.劳动与实践领域,主要包括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指导去获取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五、课程评价课程的评价主要从课程实施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看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
10、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教研处、教务处通过听课评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三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评价要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看授课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发展,提出形成性评价;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提出综合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强调参与互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等。六、课程管理1 .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科学设置课程和课时,采取长短课时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切实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2 .
11、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2)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3)充分提供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3 .建立培训及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对教师在课程开设过程中遇到困难与困惑,采取请名家讲座和指导的形式,提升教师课程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实施与评价能力;同时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学成归来要为学科教师进行讲座,让更多的人员受益。4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学校将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业务常规检查,由学校教研处、教务处处负责学校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过程督导、听课评课、教案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专业和课程价值进行评价,通过听、评、查、访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阶段考察,对成绩突出者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课程评价结果计入教师业务档案和教师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