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实施信息化监控和数据处理及风险管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实施信息化监控和数据处理及风险管理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施工现场实施信息化监控和数据处理及风险管理措施第一节施工现场实施信息化监控和数据处理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多方位的管理,每天都将发生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大量的资源流。如何将资源流转化成信息流,用处理的信息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支持项目管理及辅助决策,是将项目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我公司将运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对工程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的新的管理模式,它体现了管理的系统化、数据化和程序化,在项目管理的各相关职能间将信息流动起来,形成数据信息网络,达到资源共享,实现无纸办公,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管理更严谨、更量化、更具可追溯性。整个系统
2、信息的输入、流通、存储通过工作界面来实现。在工作界面的环境下,每个用户通过权限设计,在由各职能数据库构成的菜单栏中可进行方便的查询和调阅。项目经理部为实现对业主的承诺和上级的管理要求,将在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文明施工四个方面作为项目的管理目标。系统数据库名称辅助决策的内容辅助方式质量辅助决策系统施工考评库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考评记分分项工程评定确定质量管理重点,加强质量控制核定优良率及超差点率质量成本控制库控制因质量返工造成的成本浪费损耗率指标测定工期辅助决策系统计划数据库通过周月施工计划与总控计划对比,确定控制重点数据图表对比统计数据库通过工程量累积完成对比,确定管理重点累积完成工程量比率的
3、测定成本辅助决策系统专项成本预控库通过收支对比和降低成本的期望值来采取相应措施核定成本降低率安全辅助系统违章统计数据库通过统计违章发生的频率,确定动态管理重点核定统计违章发生频率现场管理考评库确定安全教育重点,实施分包队伍的优化考评记分一、系统功能:1、本系统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公共基础系统、维护系统和业务职能系统。公共基础系统主要以项目共性的信息为主,如工程简介、保证体系、上级文件等,它将为项目人员提供基础性信息。维护安全系统是确保系统不断发展和正常运行的辅助系统,它通过规范新信息的约束条件来满足系统的正常运行。业务职能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由6个模块构成,有:工程管理系统、技术质量系统、商
4、务系统、物资系统、安全保卫系统、行政系统等2、本系统是从工艺与成本两个方面进行预控管理的:(1)按照系统信息流程图示意,经理部首先根据管理目标制订出施工总控计划和部门工作计划,所有的管理工作将围绕这两个计划展开。(2)当一个分项工程开始前,技术部方案工程师根据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工艺要求、现场条件和资源信息情况编制出具有操作性的施工方案或技术交底,经业主、监理审批后将文件共享,并经信息系统向各部门发送,支持组织施工和材料设备进场,实现工艺预控。同时还及时将洽商等变更在网络上发布,保证技术文件传递的及时准确。(3)根据施工方案中的资源需求,商务部进行成本预测,并下达此项预测,然后再根据成本控制要
5、求,选择适宜的分包商,确定合理的材料(设备)价格,签订有利的合同,最后商务部以交底会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和人员交底,并在网络上供其它部门查询,达到成本预控的目的。3、本系统对过程管理的支持是,时间上以月、周、日的施工计划为主线,形成过程的系统管理。4、系统对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支持是设立管理点数据库,它将不同阶段不同工序的预测和控制的重点积累起来,同生产计划和工艺有机地结合,使管理起来更有针对性和及时性。5、经过了职能部门的预控和过程管理后,在系统内产生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包括技术资料,质量保证资料,竣工图,日、周、月统计和工程量及形象进度统计,成本控制数据等。二、系统特点:1、全面性:涵盖了施工
6、项目管理的全部内容,任何一个管理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几个相应数据库的支持。2、科学性:是适应信息时代的管理要求建立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信息更准确、更适用。3、灵活性: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适用于各种结构形式的工程,能够满足工程的管理。4、实用性: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没有特殊要求,工作内容规范、标准统一,可使组织体系相对稳定。5、安全性:对基础工作的规范和维护安全系统的完善,能保证系统有效地运行。6、可追溯性:以IS09002标准为依据建立的,能够满足对数据和过程的追溯。第二节风险管理措施一、风险管理目的1.试图系统化地瓦解不确定因素对项目计划(质量、预算、进度、资源分配等)的威胁。2 .通过风
7、险的管理变被动的面对风险,即消防状态为主动面对风险,即钓鱼状态。3 .知道什么是紧急事件,让我们能够依据FIRSTTHINGFIRST的原则处理紧急事件。二、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1.从项目的时间、质量和成本目标来看,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风险管理来降低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方面的风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4 .从项目范围管理来看,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界定项目范围和对项目范围变动的控制。通过界定项目范围,避免遗漏而产生风险。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来评价变更的不确定性,从而向项目范围管理提出任务。5 .从项目计划的职能来看,风险管理为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项
8、目计划考虑的是未来,而未来必然存在着不确定因素。风险管理的职能之一是减少项目整个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有利于计划的准确执行。6 .从项目沟通控制的职能来看,项目沟通控制主要是对沟通体系进行监控,特别要注意经常出现误解和矛盾的职能及组织间的接口,这些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反过来,风险管理中的信息又可通过沟通体系传输给相应的部门和人员。7 .以项目实施过程来看,不少风险都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潜在变为现实的。风险管理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消除、缓和、转移风险,利用有利机会避免产生新的风险。三、风险管理计划1 .风险管理计划主要说明如何把风险分析和管理步骤应用于项目管理之中。
9、2 .风险管理计划应详细地说明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评价项目整体风险。四、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IIiRWI风除陈述l2分析IU风险IJ4产划I:I4煦踪IR5控制1(风险消舲整个过程的核心依据是需要一个不断优化更新的风险预见思想风险管理过程如下:风险规划,:风险识别卜风险,后下!五、风险识别的方法(1)文件资料审核从项目整体和详细的范围层次两个方面对项目计划、项目假设条件和约束因素、以往项目文件资料审核中识别风险因素。(2)信息收集整理1)头脑风暴法2)访谈法3) SWOT技术(3)流程图法流程图是将项目全过程,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制成流程图。针对流程中
10、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和对项目全过程造成的影响有多大。(4)工作分解结构识别风险先要弄清楚项目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性质、它们之间的关系、项目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可利用工作分解结构来完成。六、项目风险控制1 .项目风险控制就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应对措施。风险控制的依据包括:风险管理计划、实际发生了的风险事件和随时进行的风险识别结果。风险控制的手段除了风险管理计划中应对措施外还应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权变措施。2 .项目风险监控项目风险监控就是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剩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
11、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有效性。风险监控上建立在项目风险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基础上的一种管理工作。通过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对风险信息的收集,就可以采取正确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七、风险监控的技术和方法建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风险监控的方针、项目风险控制的程序、项目风险责任制度、项目风险信息报告制度、项目风险预警制度和项目风险监控的沟通程序等。项目风险审核项目风险审核上确定项目风险监控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和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的检查。项目风险审核是开展项目风险监控的有效手段,也
12、是作为改进项目风险监控活动的一种有效机制。挣值分析挣值分析就是将计划工作与实际完成工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符合计划费用和进度的要求。如果产生偏差较大,则需要进一步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量化。附加风险应对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事前未预料到的风险,或者该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较大,而且原有的风险应对措施又不足以应付时,为了控制风险,有必要编制附加风险应对计划。项目风险评价项目风险评价按评价的阶段不同可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和跟踪评价;按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不同可分为:设计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设备安全可靠性评价、行为风险评价、作业环境评价、项目筹资风险评价等;按评价
13、方法不同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八、风险监控方法:(1)建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2)项目风险审核(3)偏差分析(4)附加风险应对计划(5)项目风险评价2)风险应对计划的执行风险应对计划是整个项目管理计划的一部分,其执行与其他计划的执行具有共同之处,只是风险事件一旦产生,其后果是严重的;而且有些风险事件有可能是突然发生。因此,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将风险应对措施落到实处;其次在组织上进行落实,如对风险的分析、跟踪、反馈、决策由哪些部门和人负责。在编制风险应对计划时,很难预见到一切变化的因素,因此,只有通过调度工作,才能保证应对计划的顺利开展和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3)风险应对计划的更新在风险应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所发生的风险事件是事先未曾项预料到的,或其后果比预期的严重,风险应对计划中预定的应对措施无法满足要求时,必须调整或更新原有的风险应对计划,使之能适应新的情况,尽量减少风险导致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