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14627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名师编辑PPT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内容一、儿童用药特点二、抗菌药物儿科应用三、抗菌药物特殊生理患儿中的应用四、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管理五、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六、儿童常见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一、儿童用药特点1.-FDA指南中对儿科人群提出以下分段:*新生儿:出生至1月 *婴幼儿:1月2岁 *儿童:2-12岁 *青少年:1216岁 *大于16岁等同成人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西安市儿童医院 王安民2014.2一、儿童用药特点2.-新生儿的特点 *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 *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 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大 *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大 *病理状况下,各功能均减弱一、儿童用药

2、特点 3、-药物动力学特点 *吸收与给药途径 病理状态时如腹泻可减少药物吸收,胃液pH 影响药物的吸收率,而胃排空时间延长可增 加药物与胃粘膜接触时间使吸收增多,能吃 奶的或经鼻饲给药能耐受的儿童,经胃肠给 药较安全一、儿童用药特点4、-药物动力学特点 胃肠外给药 *皮下/肌注:一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不适于皮下给药,较大儿童或新生儿可肌注 *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并迅速分布到作用部 位,是危重病人可靠的给药途径,但许多药物具有高渗性,短期大量输入可造成高渗血症,应注意一、儿童用药特点5、-药物动力学特点 分布:*儿童特别是初生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 大,总体液占体重的80%,细胞内液35%,外液4

3、5%,使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结果是降低血药峰浓度而减弱了最大效应.使代谢与排泄减慢,延长作用时间一、儿童用药特点6、-药物动力学特点 分布:*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物浓度增高,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全,新生儿易出现药物中毒及神经系统的反应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浓度低,与药物亲和力低,血pH较低,影响药物与蛋白结合,存在竞争 *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一、儿童用药特点7、-药物动力学特点 *代谢: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代谢清除慢 *排泄:肾组织结构未发育完全,肾小球数量少,以原型由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排泄的药物清除慢一、儿童用药特点8、-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特有反应 *超敏反应:

4、中枢神经系统尚末健全,对中枢神经系统药 物特别敏感,如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常规量洋地黄即 可出现中毒.对酸碱,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能力差,因 此酸碱性较强的药物应特别注意 *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 易引起新生儿溶血或黄疸的药物 *水溶性维生素K 磺胺类,呋南唑酮,噻嗪类利尿药 *影响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增加胆红素自肠道再吸收 *诱发胆红素脑病 一、儿童用药特点9、-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特有反应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红细胞内6GP和谷光甘肽还原酶不足 -还原酶和酶促活性不足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血脑屏障发育未成熟,药物易于进入所致,如吗啡类易引起呼吸抑制,抗组胺类,苯丙胺,氨茶碱,阿托

5、品可致 昏迷或惊厥一、儿童用药特点10、-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特有反应 *灰婴综合征二、抗菌药物儿科应用(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1、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患儿,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清感染病原,根据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特点及体内过程选择抗菌药物4、根据儿童发育和器官状态选择抗菌药物5、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1、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患儿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1)、根据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方有指证应用抗菌药物。(2)、由真菌、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方有指证应用抗菌药物。(3)、缺乏上述感染的证据、病毒性感

6、染的患儿均无指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清感染病原,根据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1)、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上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2)、急需治疗的患儿在药敏实验结果未知前,可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感染部位、季节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3)、经验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轻型感染、初治患儿选用一般抗菌药物;院内感染、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可选用广谱、抗菌活性强的杀菌药物,有指征时也可联合用药。(4)、药敏实验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应调整方案。3、按照药物的抗菌特点及体内过程选择抗菌药物(1)、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不相同,临床适应症也各有

7、不同。(2)、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在儿科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显著差异,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3)、选择抗菌药物应考虑药物特点及儿童生理特点。4、根据儿童发育和器官状态选择抗菌药物(1)、新生儿期患儿a、新生儿肝、肾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肾清除功能较差,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去甲万古等和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等。b、新生儿避免使用或禁止使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目前无安全性资料,应避免使用。c、新生儿肾功能不完善,主要经肾排泄的青霉素、头孢类等-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应减量使用,防止积蓄导致中枢N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d、抗菌药物新生儿

8、的药代动力学随日龄而改变,抗菌药物应按日龄调整方案。(2)、儿童期患儿 a、氨基糖苷类 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应尽量避免使用。b、万古、去甲万古霉素亦有一定的耳、肾毒性,应仅在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c、阿奇霉素,特别是静脉用阿奇霉素,目前尚无安全性资料,2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或谨慎避免使用。d、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可治牙釉质发育不良,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e、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引起幼龄动物软骨关节病变的不良反应,18岁以下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5、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1)品种选择(2)给药剂量(3)给药途径(4)给药次数(5)疗程(6)抗菌药物的更换(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1)品种选择 根

9、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实验结果,并结合患儿病情和生理功能状况选用抗菌药物。(2)给药剂量 a、按各种抗菌药物的儿童治疗剂量范围给药。b、年龄较大患儿按儿童治疗剂量范围的下限给药,年龄较小患儿按儿童治疗剂量范围的上限给药,但最大剂量不宜超过成人剂量或儿童剂量的极量。c、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感染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3)、给药途径 a、轻症感染,并可接受口服给药的患儿,应选用口服的抗菌药物,不必静脉或肌注给药。重症感染患儿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待病情好转或稳定时应及时采取序惯疗法。b、新生儿感染宜静脉给药。C、抗菌药物局部用药宜尽量避免。新生儿和婴幼

10、儿的皮肤、黏膜等相对面积大于成人,且黏膜较娇嫩,血管丰富,局部外用吸收比成人快,作用比成人强,吸收量比成人差异大,易引起不良反应和导致耐药菌产生。(4)、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最大的发挥药效杀灭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5)、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不同,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6)、一般感染患儿用药72小时或重症患儿用药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所用的抗菌药物。(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的指征。a、病原菌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患儿的严重感染。b、单一抗菌药物不

11、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一上的病原菌感染。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严重感染。d、治疗疗程长,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如:结核病、身部真菌感染。e、联合用药时,抗菌作用增强的同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也会增多。(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1、儿内科预防用药 2、儿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清洁手术(2)清洁污染手术(3)污染手术1、儿内科预防用药(1)、抗菌药物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用于预防任何细菌入侵,则一般无效。(2)、抗菌药物用于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则常常达不到目的。(3)

12、、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能有效。(4)、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如: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2、儿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儿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目的 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b、预防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c、预防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感染(2)儿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但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

13、果者,如头颅、心脏、眼内手术等。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人工 血管植入、人工关节治换等。d、免疫缺陷、营养不良、小婴儿等高危人群。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起感染,此类手术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道、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应用抗菌药物。3、儿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a、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b、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选用的抗

14、菌药物必须是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较低的品种。4、儿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a、接受清洁手术患儿 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杀灭手术中侵入细菌的药物浓度。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较大,可在手术中给予第2剂。手术时间短,不超过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1次即可。b、接受清洁污染手术患儿 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为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c、接受污染手术患儿 可依据患儿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三、抗菌药物在特殊生理病理患儿中的应用(一)肾功能减退抗菌药物的应用 基本原则:(1)根据病情

15、、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等选择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2)根据患儿肾能功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除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3)应尽量避免肾能功减退患儿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依此调整给药方案;新生儿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肾毒性抗菌药物。(二)肝功能减退抗菌药物的应用 基本原则 (1)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清除明显减少,但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该类抗菌药物仍可正常应用。(2)主要经肝脏代谢,因清除明显减少,可导致毒性反应发生,该类抗菌药物应避免使用。(3)抗菌药物本身毒性不大,肝功能减退应减量使用。(4)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抗菌药物,肝功能减退

16、的患儿应用时不需调整剂量。四、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管理(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可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分级管理。(1)、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经儿科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对患儿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抗菌谱相对较窄、价格相对较低、货源较充足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比较,本类抗菌药物抗菌谱较广,儿科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但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物价格等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3)、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为儿科临床应用疗效独特,但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加倍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二)、分级管理办法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儿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分析考虑。2、临床医师可根据临床诊断和患儿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若需要应用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