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181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县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大投入,着力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加大投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日渐完善。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个,乡镇体育中心*个,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个,农家书屋*个,村体育场*个;每个村配套有图书、音响出版物2000余册,电脑、投影仪等文化设备

2、齐全;*年投资*余万元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和“户户通”工程,建成“村村通”工程*处,为*万个农户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县乡(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二)夯实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年投资*万元,在*等乡镇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个,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平方米,为二层砖混结构楼房,一层设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二层设图书阅览室、科普宣传及电教室、办公室,同时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音响、投影仪、电脑、电视、桌椅等文化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二是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农家书屋79

3、个,给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了图书1400多种,1500多册,音像制品70多种,150多张,实现了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良好。投资*万元建成了*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个,为县级支中心配备了电脑、液晶电视、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移动播放器等设备,为每个村级服务点配备了投影仪、碟机、音箱等设备,实现了我县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四是“村村响”、户户通和村村通长通久通。*年底全面完成了农村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的建设任务,实现了县域农村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户户通”、

4、“村村通”的全覆盖。(三)创新载体,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一是发挥农民文化主体作用。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开展“种文化”工作,利用传统和重大节日、庙会等,开展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鼓励指导民间力量兴办了社火表演、弦子腔演出、自乐班献艺等活动,这些自办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创建了一批文化示范村,开展了“农村文化活动示范点”评选,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二是开发民间优秀文化资源。*年,根据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文化资源,编排了*、以、*等民俗文化节目,首次将我县民俗文化搬上舞台,演出后好评如潮,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赢。(四)扶培并重,文化人

5、才队伍日益壮大。一是加强乡镇街道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全县*个乡镇均设有文化站,每个文化站配有1-4名文化工作人员,纳入乡政府行政事业编制,与其他政府工作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配备了业务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居多,文化体育类专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5%。二是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通过实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命名等工程,培养了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解决了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全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村文化能人*多人,文旅局每年对这些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保障其文化传承活动的顺利开展。二、存在问题我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用科学

6、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目前,*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有些没有开展正常活动。全县*个行政村,50%的村庄没有户外文化活动场地,已建成的文化活动室也有一半以上没有达标,体育器材破损比较严重,没有及时更新。“无文化阵地,有阵地无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陈旧”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二)文化产品供应不足。大部分农村受场地、经费、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群众参与率不高。县文旅局组织送戏、

7、送图书、送电影下乡,但覆盖率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看电影难、看图书难、看戏难的现象。农家书屋使用率不高,村上害怕丢失,现有书籍没有正常借阅。一些地方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如农村“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儿童的文化活动开展难度比较大。(三)农村文化队伍薄弱。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不足。全县*个乡镇中,综合文化站的在编在岗人员极少,大多数文化专干的主要精力放在乡镇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专干不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另一方面,乡土文化人才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培训,补贴经费偏少,不能有效调动乡土文化人才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农村文化发展失衡。乡与乡之

8、间、村与村之间,因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文化建设也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总体上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相对较好;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也处于相对的贫困状态。(五)文化经费保障不足。农村公共文化经费少是阻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瓶颈,以农家书屋为例,农家书屋出版物由省上配套后,几年来一直很少更新,许多技术类出版物早已不能适应当下农业生产需要,有些科普类书籍中的知识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但因为没有经费无力更新。还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补贴标准低,无法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乡、村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无经费支持,致使活动范围、效果受限;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经费偏少,无法满足正常工作所需。三、对策

9、建议针对我县农村文化基础差、农村文化建设难、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可概括为“四个一”,即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建立一套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人才队伍,完善一个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多级联动、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配套、供需衔接的农村公用文化服务体系。(一)做好一个总体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制定和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指导农村文化建设。总的目标要求,要紧紧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10、,保证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坚持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发掘、保护、开发优秀的文化遗产,壮大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二)建立一套体制机制。一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村的比例,同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动机制,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保障农

11、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意识。(三)打造一支人才队伍。农村文化人才是扎根群众的宣传力量,他们的作品对农村群众而言最具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为群众所接受并发生共鸣,因此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要作为农村文化工作的重点。在政府职权范围内,深化农村文化队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文化队伍管理制度,理顺乡镇文化站及其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机构编制、工资福利、学习培训等方面的

12、关系和机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深造、骨干示范、专干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音乐、美术、书法、剪纸、文学等多门类的农村文艺人才,改善其工作环境,充分释放他们的才能和潜力,让民间优秀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为群众创造更多接地气、有活力、高情趣的精神食粮;发展一批弦子腔、健身队、秧歌队等群众性文艺组织,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建立一支永不离村的文艺队伍。(四)完善一个服务体系。要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建立和壮大先进文化传播阵地,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中心,以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为网络,辐射

13、带动乡村文化发展,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一是功能定位标准化。坚持需求导向,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定位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着力打造集“一场两室四墙”为一体、标准化的中心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有效整合党员活动、留守儿童、妇女之家、广播室等功能,开展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政策形势及科技法律宣讲、生产技能培训、文化节庆、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二是服务内容标准化。坚持软件与硬件相适应、活动与设施相衔接、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确保服务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主要包括“四个一”:每年举办一次戏剧演出,

14、保证每个乡镇一年有一场正规文艺节目;月均放映一次电影,合理安排时间,建立农村数字电影监管服务平台,保证群众每月看一场高质量的电影;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图书资源流通、服务网络,每半年对图书和期刊进行一次流转交换,解决农民经常看新书、看好书的问题;组织一次文化礼仪活动,重点对老人、妇女、儿童等农村留守群体的文化需求,充分挖掘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组织开展节庆礼仪、乡风文明、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文化活动。三是运行管理标准化。要统筹资源,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专职队伍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要制定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的规范,对文化礼仪活动提出较为规范的流程,制作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书面资料加以引导。每个村验选定1-2名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管理。要建好宣讲员队伍、志愿者队伍以及业余文艺团队,抓好农村文化能人、文化骨干和文化热心人的培训,确保事情有人做、设施有人管、活动有人办。要健全能量化、可操作的投入、管理、运行、考核评价等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循、有序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