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一、城镇绿色转型更加全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成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城市韧性和安全运行能力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农业农村科技等各类人才。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完善涉农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完善农村工作干部培养锻炼制度和乡村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
2、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完善覆盖乡村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三、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坚持六个一的发展思路和六个更加注重的策略方法,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为方向,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城镇化,必须深刻理解新阶段、新要求、新使命赋予城镇化建设的新内涵。聚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聚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统一市场,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增长极;聚焦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新型工
4、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扎实迈向共同富裕;聚焦城乡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人民意愿,遵循自然历史进程,遵从资源生态环境约束,积极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围绕上述五个聚焦,坚持产业高端化、产城一体化、生活便利化,准确把握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要求。一、产城融合,智慧发展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促进人、产、城和谐发展。坚持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贯穿城镇化全过程,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完善城乡数字治理,构建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山东半岛智慧城市群。二、文化传承,绿
5、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现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全面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打造内涵深厚、多元开放、包容和合的城市文化,彰显齐鲁山水人文特色。三、以人为本,均衡发展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心用力用情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劳有所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大幅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城乡互促,双向发展坚持城乡一盘棋理念,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确保进得来、留得住、离得开,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实现
6、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第三节主要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工作体系、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成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新标识,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一、城镇绿色转型更加全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成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城市韧性和安全运行能力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区域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一群两心三圈布局持续优化,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成效突出,小城镇服务农村发展功
7、能不断夯实,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2左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治理能力和现代化加快推进。三、要素双向流动更加畅通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消除,城市人才入乡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模式更加成熟定型,人口自由流动制度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治理精准高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共同富裕取得更为
8、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四、规划实施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有效建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最大程度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第一节加强监测评估完善规划评估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将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以及重要改革推进情况,纳入各有关部门和干部评价体系。开展城镇化发展绩效评估,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行政问责制度,对城镇化发展成绩突出的市、县(市、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通报表扬,并在土地指标和城镇化发展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奖励,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城镇化统计工作,运用大数据、
9、遥感等辅助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强化监测成果运用,为城镇化重大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撑。第二节凝聚实施合力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整合人口、产业、土地、投融资、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政策,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实施计划,分解规划目标,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建立城镇化建设项目清单。依法依规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性评价、能源评价等前置评价,开展水资源论证,提高规划实施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强城镇化智库建设,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开展新型城镇化研究。深化城镇化国际交流合作。发挥群团组织、社会各界作用,凝聚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共识和力量。五、深入推进双向城镇化
10、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全方位开放布局,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快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形成更多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推动国内国外、区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产业协同发展。第一节发挥内外循环枢纽功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搭建战略性、引领性平台,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深化国内重点地区区域合作,培育发展城乡市场体系。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交通等综合优势,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一中南半岛、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加强与东盟经济合作,打造中国一东盟深度合作的重要门户、文化经贸交流新中心。推广班
11、列+商业模式,提高运贸产一体化水平。高水平建设临沂、胶州一带一路省级综合试验区。二、加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综合发挥与日韩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产业相融等优势,创新山东省与日韩地方对话机制,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立面向日韩高水平金融开放与合作机制,推进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中韩(烟台)产业园与韩国新万金产业园深化合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断深化东亚港口联盟合作。举办对话关西日韩山东商务周、中日韩产业博览会、日本、韩国、RCEP区域等3个进口商品博览会、黄河流域跨境电商进口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支持青岛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三、推
12、进黄河流域协同发展打破区域分割和行政壁垒,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发展空间、配置发展要素。探索建立黄河流域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飞地经济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发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支撑作用,带动沿黄城市形成分工协作、紧密联系的绿色经济带。深度挖掘整合沿黄科教、文化资源,构建沿黄科创、文旅大走廊。推动创新平台对接,加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郑洛新、西安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实现平台共享、资源共用。四、搭建高能级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实施自贸试验区2.O版,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运输来往、人员进出便利化自由化水平。高水平建设中国一上合组织地方经
13、贸合作示范区,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旱作农业、国际产能等方面合作,构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加快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培育形成国际一流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建立营商环境评价全覆盖机制。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服务体系。深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统筹规划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与国际质量、安全、卫生、环保、节能标准接轨。建设更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商品、服务、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建设国际仲裁服务平台,完善多元化商事纠纷
14、解决机制,支持济南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五、畅通城乡市场供需体系实施产品提质工程、进口替代工程,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显著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加强城市商圈规划,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北方消费中心和重要国际消费目的地,打造一批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把县域作为统筹城乡商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强化县城综合商业服务能力、乡镇区域服务能力、村庄便民服务能力,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向乡村延伸供应链服务,优化商品供给,营造点多面广、监管有力的县域市场环境。建设便民生活服务圈、城市社区邻里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社区综合性服务网点,丰富适合农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打
15、通绿色农产品入超、优质工业品下乡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第二节加快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外来人口城市认同感,着力缩小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一、引导城乡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居民凡在城镇居住或就业的,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均可落户城镇,促进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定居。畅通入乡返乡落户渠道,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促进人口双向流动、合理分布。建立现代化人口管理服务制度,加快建设电子证照和电子档案,推进户口、居民身份证办理无纸化免填单,实现高频事项全省通迁
16、通办。二、优化完善居住证制度探索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并轨的实现路径,健全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与就业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拓展居住证功能,增加居住证所附着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办事便利,将保障性住房(含公共租赁房)、职工基本医保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纳入居住证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有序提高居住证与户籍制度衔接水平,提升居住证持有者落户便利程度。三、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就业质量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就业规模,实现就业率与城镇化率同向提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推广农民工技能储备培训模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持续提升技能等级,延长职业发展通道。统筹发挥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及公共实训基地作用,不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质量。发展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育一批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