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55816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等多种手段,构建非诉讼纠纷多元化解综合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根据江苏省司法厅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现就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拓宽维护

2、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途径,突出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强化多方参与、联调联动,整合各种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职能和资源,构建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非诉讼纠纷化解综合平台,努力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化解效率最大化,不断提升纠纷非诉讼化解工作的群众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度。主要目标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全业务、全时空、全生命周期的优势,构建覆盖市镇村三级,聚合行政机关、专门机构、社会组织、民间人士等资源力量的“三纵四横”工作网络,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等职能,建立全面覆盖民事、商事、家事、行政等四大领域的线上线下非诉讼纠纷化解综合平台,合理配置纠

3、纷非诉讼化解资源,强化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联调联动,丰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高效便民。坚持把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的根本标准,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尊重当事人意愿和方式选择权。向当事人宣传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所具有的程序简、耗时短、成本低等优势,引导建议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当事人明确拒绝的,引导当事人选择其他法定途径解决纠纷

4、。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维护公平正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坚持在法治框架内化解纠纷,注重在纠纷化解过程中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坚持调解优先,多方衔接联动。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积极统筹司法行政领域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资源,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合力,聚力安民。坚持预防为主,及时化解矛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落实属地和单位(部门)责任,努力在主动排查、源头预防上下功夫,在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就地化解上做文章,深

5、入排查本地区、本系统纠纷信息,主动作为提供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工作任务(一)建立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网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标准的要求,依托市、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设立“如皋市非诉讼服务中心”和“*镇(区、街道)非诉讼服务中心”,作为非诉讼纠纷案件一站式受理平台,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1、市非诉讼服务中心,主要受理、协调化解本辖区内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沟通协调各行政部门、行业主管机构、公证处、仲裁办,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律师调解组织,承办、委托、交办、转办纠纷案件,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矛盾纠纷数据信息分

6、析研判。6月底前,建立“如皋市非诉讼服务中心”并挂牌,中心主任由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任兼任。7月15日前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辟专用窗口作为非诉讼服务中心的接待受理的办公场所,并设置醒目服务标志,公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要求、服务人员等内容。2、镇(区、街道)非诉讼服务中心,主要受理、协调化解本辖区的矛盾纠纷,指导镇、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通过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宣传法律和政策等,及时向上级汇报纠纷化解情况;做好纠纷预警工作,及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结合村级平台上报情况,掌握辖区内不稳定因素,防止激化,并及时报告重大不稳定因素。7月15日前,实现镇级非诉讼服务中心全覆盖(标牌由

7、市司法局依照司法所建设导则要求统一制作下发)。3、村(社区)非诉讼服务中心,主要受理本村(社区)民间纠纷,发挥前端作用,结合网格化管理,定期对本村(社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掌握了解社情动态,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处置。针对本村(社区)多发、易发纠纷,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与宣传。7月底前,实现村级非诉讼服务中心全覆盖(标牌由各镇依照司法所建设导则中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格式标准要求统一制作下发)。4、依托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和其他各专业对接调解部门建立“非诉讼服务中心分中心”,将符合人民调解法、江苏省人民调解条例规定的要求,可以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的纠纷,通过委派、指派、转送等方式移交“非诉

8、讼服务中心分中心”,对接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等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化解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内的矛盾纠纷。(二)加强实体、网络、热线等平台建设围绕纠纷化解“接案、分流、化解、联动、处置”等重点工作环节,加强部门内设的实体、网络、热线“三位一体”矛盾纠纷受理平台建设,形成网上网下、衔接联动、全面覆盖的非诉讼纠纷多元化解综合平台。1、建立“线下+线上”的非诉讼分流中心。依托“非诉讼服务中心”和“非诉讼服务中心分中心”,设置专门导引窗口,指定专职接待人员,直接面向群众做好接待咨询、诉求收集、信息采集等集中接处工作,通过对纠纷基本信息、当事人实际需求等因素的

9、综合分析,分层级按权限对非诉讼纠纷进行分类筛选,指引导入相适应的纠纷解决平台,建立诉讼与非诉讼、不同非诉讼方式之间的导引分流机制。依托政务云、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以12348江苏法网为载体,融合各村社区法律顾问法润民生群、部门内微信(调解)群、人民调解小助手、如皋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视频调解系统、无人律所、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服务平台等多个线上渠道,建立非诉讼纠纷化解案件网上受理平台,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立非诉讼纠纷受理专席,实行群众热线求助24小时专员接案,融在线受理、在线分流、全程督查、结果反馈、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等为一体,方便群众在线查询、预约、办理非诉讼纠纷化解事项。2、建立

10、“分调+联调”的非诉讼办理中心。发挥司法行政统筹作用,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等工作职能和资源力量,按照“分工负责、分类化解”,推动各行政机关、专门机构、行业组织分类型依法设立非诉讼办理平台及网点。构建涵盖家事、商事、民事、行政等各领域非诉讼纠纷解决平台,加强各非诉讼纠纷办理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协作,建立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汇集、多链条驱动的非诉讼纠纷调处工作体系。依托非诉讼服务中心,在市镇村三级推动以人民调解为主体,整合行政调解、律师调解等功能进驻,汇集人民调解各方面参与力量和各类型组织,构建广覆盖、多领域的调解综合体。依法

11、承担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职责的相关行政机关,加快纠纷化解专门平台载体建设,建立健全行政调解组织网络。重点推动在公安、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重点部门,建立行政调解组织和专门调解室;各镇(区、街道)的行政复议事项,按照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机制改革要求,打造行政复议中心,实行“集中受理、集中审理、集中决定”。仲裁、公证、律师等专业机构,要推进组织机构建设,更好发挥非诉讼纠纷化解作用。仲裁要在案件集中地区、重点领域设立仲裁工作平台,加强网络仲裁服务,实现仲裁业务向基层延伸。公证机构要以参与家事领域纠纷化解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专门的公证调解平台。律师事务所要加快建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切

12、实发挥律师在非诉讼纠纷化解中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社会优势。3、建立“共建+共享”的非诉讼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以在建的司法行政数据资源中心为基础,联通汇集各类型非诉讼纠纷信息数据,建设集归类储存、统计分析、实时监测、预警研判等多功能的非诉讼纠纷数据中心,建立非诉讼纠纷化解专家库、法规库、案例库,智能推送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加强“四色预警”体系建设应用,促进社会矛盾纠纷风险研判、预警、处置科学化、智能化。(三)规范综合平台岗位职能设置在市非诉讼服务中心和各分中心应设置引导分流岗、调解处置岗、协调督办岗以及综合岗;镇、村两级视条件进行相应设置。1、引导分流岗。接待当事人,根据纠纷案件具体

13、情况,提出化解纠纷最适宜途径参考建议。当事人选择调解的,审查并接收相关申请材料,经审批后转调解处置岗;当事人选择其他非诉讼途径的,移交协调督办岗。2、调解处置岗。接收引导分流岗经审批的纠纷案件的相关材料,当班调解员能够现场处理的,由当班调解员直接调解处置;不能现场调处的,根据非诉讼纠纷化解组织机构名册通知对应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机关、律师调解组织或者公证机构等非诉讼调处组织处置。3、协调督办岗。引导分流岗根据纠纷案件的性质和疑难复杂程度,向审批人员提出协调督办建议,经许可后向协调督办岗移送一份有纠纷案件案情简介的受理材料,协调督办岗根据非诉讼纠纷化解组织机构名册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

14、议、行政裁决机关和公证、仲裁机构,跟踪督办对应部门后续化解工作。4、综合岗。接收其他平台分流纠纷,根据本系统、本组织、本机构非诉讼纠纷化解内部处置程序协调办理,及时将纠纷化解进度、结果反馈纠纷至原受理平台。(四)完善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程序1、接案立案程序。坚持统一接案,整合各类实体、网络、热线“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受理平台,对单位、个人申请调处或者人民法院移交的各类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的立案程序和接收手续,确保所有案件应立尽立。2、研判分流程序。建立一次性告知受理制度,制定非诉讼纠纷化解服务项目清单,为当事人提供纠纷化解途径、化解方法、法律知识、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解释和指导,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适宜

15、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进行案件分流。根据当事人所选途径,平台能够直接办理的当场受理,不能办理的根据非诉讼纠纷化解组织机构名册协调帮助当事人前往办理。3、调解前置程序。对适宜通过调解处理的案件,经当事人同意由平台委派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机关、律师调解组织、公证机构等进行调解。当事人拒绝调解的,可以引导其另行提起诉讼。4、动态调整程序。根据纠纷化解具体情况,分析纠纷发生、发展趋势,动态调整最佳非诉讼化解方式,及时为当事人提供全业务、全流程的指导和帮助。终结所有非诉讼化解程序之前,应当经过协调督办岗的综合研判,方可引导当事人选择其他法定途径解决纠纷。(五)健全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制度1、矛盾预防排查

16、化解机制。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时段,按照村(社区)每周,镇(区、街道)、行业专业每半月,市级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特殊敏感时期日排查零报告)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要求,开展“滚动式、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分类梳理,逐一登记建档,及时处置分流、预警报告,真正做到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处置快、预判准。2、非诉讼纠纷化解服务清单制度。根据群众纠纷化解服务需求,围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建立非诉讼纠纷化解基本项目清单,对办事涉及的事项名称、法律依据、办理层级、办理主体、条件流程、证件材料等基本要素予以统一规范,提供规范表格、填写说明和示范文本,推动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办理流程和评价标准统一。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维权指南、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非诉讼纠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