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典型经验材料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典型经验材料两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典型经验材料两篇(-)近年来,XX市XX区深入贯彻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项安排部署,探索建立“责任、资源、队伍、品牌、动能”五链联动模式,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强劲引擎。一、拧紧责任链,破解“组织领导不力”难题。一是凝聚工作合力。成立XX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抓总,组织、财政、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推动,乡镇(街道)相应成立发展工作专班负责具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促进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二是动态跟踪调度。建立由组织、财政等13家部门和乡镇(街道)、相关银行、国有企业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
2、由区委组织部召集,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每半年召开一次,也可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围绕集体经济发展通报情况、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助力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召开联席会议4次,解决问题23条。三是强化督促指导。明确组织、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围绕村级集体经济机制体制建设、“六共”机制推广深化和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技术帮带等方面,结合基层党建督查等,定期开展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督查,时时了解推进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按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共开展督查8次,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二、整合资源链,破解“发展规模不强”难题。一是设立资金池。按照用途不变、渠道
3、不乱、投入不散的原则,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设立财政扶持资金池IOOO万元,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坚持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采取“逐年比例还款、回笼滚动发展”的办法,从第3年起,采取“235”模式,对初期投入的财政资金进行偿还,确保财政涉农资金投入不流失、产业保值增值。二是引入春晖力量。将在外乡贤、创业大户、国企职工等纳入春晖台账管理,通过发放倡议书、上门拜访等方式,争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春晖力量主动回村发展。截至目前,共成立春晖社100个,纳入春晖力量台账管理3000余人,礼聘春晖使者931人,累计募集春晖产业发展资金、公
4、益基金280余万元。三是整合资源要素。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林地、劳动力、集体经营性资产等资源,围绕产业发展、扶贫小额贴息、培训等项目整合涉农资金9701.221万元,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是选强干部“领工注重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任村干部,通过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594人,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占比达100%、学历年龄实现“一升一降二同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截至目前,在全区8
5、3个村(农村社区)建立合作社,村“两委”人员到村合作社担任职务256人,村干部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挂钩的有57个村272人。二是专业团队“引,支持合作社通过聘请、引进职业经理人、专业团队的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技术服务指导,有效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效益。如,XX区木耳产业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专家团队技术支持,在菌种研发、产品精深加工、废旧菌棒综合利用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多彩木耳等科研成果率先在XX落地,袋装木耳产量提高6倍,一级标准以上超70虹三是职业农民“带二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重点加强村支书、村主任、产业大户、致富能手等领头人
6、的培训和培养,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截至目前,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71人。四、打响品牌链,破解“产业效益不高”难题。一是创新组织方式。坚持党建引领和组织推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下溪乡供销社在乡党委带领下,采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模式发展“三位一体”新型供销社建设,发展山地刺葡萄3000亩,年产量达600余万斤,年收入800余万元,带动IOoO余名村民增收致富。二是突出龙头企业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发挥“九丰农业+”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符合种植条件、满足市场需要的高质量蔬菜,建成
7、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79个3万余亩,紧扣“1+N”产业格局,培育形成万亩竹君、万亩生态葡萄、万亩香柚、万亩车厘子、万亩油茶、万亩食用菌的产业格局,辐射带动全村农户增收致富。三是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的结合点,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实现村集体产业接二连三。如高楼坪乡青年湖村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境内优美生态环境,将美丽乡村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以侗家民族风情、田园自然风光、农业产业观光、垂钓休闲游憩等资源为卖点,打造星空泡泡屋、露营烧烤区、荷塘垂钓、“微菜园”等多元休闲旅游体验产业,形成“旅游+民宿体验”“旅游+果蔬采摘”
8、等系列特色品牌,建成“农家旅居、农耕体验、休闲垂钓”等于一体的“城郊休闲农旅综合体”。五、激发动能链,破解“内生动力不够”难题。一是与推荐表彰奖励挂钩。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推动抓实农村集体经济。对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IOO万以上、收益10万元以上、积累达500万以上的村,由区财政一次性奖励8万元。同时向市级财政申请奖励补助2万元,用于激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同等条件下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U)O万以上的村作为优先推荐。截至目前,对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资金位列全区前列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共33人进行
9、推荐并表彰。二是与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挂钩。对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资金位列全区前列且表现突出,熟悉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的村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按照程序选配进乡镇领导班子,切实打通拓宽村干部的晋升渠道。截至目前,考入行政事业单位村干部12名,提拔为乡镇班子成员2人,12名优秀村干部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三是与产业创收和群众增收挂钩。按照“24211”分配模式,即村民分红占20%,合作社滚动发展资金占40%、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占20%、脱贫户等人员分红占10%、村级公益事业占10%,形成多元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的格局。截至目前,累计分红2395.91万元。同时对于聘请专业团队运作的集体经济,合作社
10、可先将纯收益与专业团队进行资金分配,村集体占比不能低于51%o(二)今年以来,XX市XX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制度联抓、组织联动、资源联用、产业联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释放乡村振兴动能。一、制度联抓促统筹发展。一是建立定点督导机制。区委常委定点包保1个乡镇(街道),每月到乡镇(街道)调研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2次以上,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分别联乡镇联产业,定期到“六共”机制示范点调研指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二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组成联席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
11、会议,围绕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通报情况、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共召开联席会议4次,解决问题23条。三是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出台关于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情况开展工作督导的方案等文件,实行纪委监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督查制度,通过日常督查、暗访督查、专项督查的方式,对作风漂浮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截至目前,共开展专项督查8次。二、组织联动促抱团发展。一是组织联建。推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83个行政村党支部结对,将参与结对的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编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队”,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每季度至少到村党组织“先锋队”参加1次活动,根据参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12、乡村治理等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积分,所获积分作为评优评先、结对帮扶成效评估重要参考依据。截至目前,共组建党员“先锋队”103支,将1340余名党员编入管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00余次。二是村企联手。建立健全“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先后引进贵州盐业公司、贵州桃源发展有限公司、梵天菌业等龙头企业,为食用菌等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搭建区级农产品销售平台一一翠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订单式收购,品牌化销售”模式统筹全区蔬菜收购销售。今年以来,共销售黄瓜、丝瓜、辣椒等580万斤,销售额约800万元。三是服务联享。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根据群众在事务办理、村
13、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需求,通过XX红APP等平台点单,实行“党群服务中心派单、网格员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确保群众有需求,我们有行动。目前,XX区99个村(社区)共优化调整网格555个,配备网格员555名,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个。三、资源联用促互助发展。一是用好上级专项资金。选定22个“六共”机制试点村,制定“一社一方案”,分步骤、分阶段推动“六共”机制示范点创建,将8个“六共”机制示范点纳入IOO万扶持村创建范畴,着力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发展强村,实现壮大一批、扶持一批、带动一批。二是用实部门涉农资金。破解涉农资金使用“碎片化”问题,整合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力量,用好用
14、活各级各项涉农资金,推动各部门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围绕产业发展、扶贫小额贴息、培训等项目共整合涉农资金9701.221万元。三是用活东西部协作资金。推行乡村振兴“十大提升行动”,以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为试点,通过组织部帮助一点、项目部门拨付一点、东西部协作补助一点、村干部筹集一点的方式整合资金500余万元,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和农旅一体化民宿产业。截至目前,农家乐已超过10家,每年总接待游客数量近12万人次,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左右。四、产业联兴促高质发展。一是组织优势互补强支撑。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集体经
15、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截至目前,在全区83个村建立合作社,村“两委”人员到村合作社担任职务256人,村干部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挂钩的有57个村272人。二是资源优势互补共提升。探索跨村联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条件,实行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发展共谋,共建立集体经济合作社94个,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156个,实现每个乡镇(街道)培育1至3个特色产业、每个村培育至少1个集体经济。如鱼塘乡大龙村条件差、资源少,通过抱团异地兴建“飞地”产业项目让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仅在金盆村采取飞地合作的蛋鸡养殖基地就为新龙村65户脱贫户分红10.4万元,户均增收1600元。三是人才优势互补增智力。推行人才孵化机制,引导合作社通过聘请、引进职业经理人、专业团队的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技术服务指导,有效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共有省、市级科技特派员8人、服务坝区农技人员24人、基础性示范服务技术人员135人,累计开展技术指导2000余次,解决问题52个。木耳产业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专家团队技术支持,多彩木耳等科研成果率先在XX落地,袋装木耳产量提高6倍,一级标准以上超7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