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多在问题中“浸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查研究要多在问题中“浸泡”.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调查研究要多在问题中“浸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一环。在调研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多在问题中“浸泡”,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发扬“勤调研”的作风,从“实处”发现问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习惯“文来文往”“指来指去”,让调研变成了典型的“纸上调研”“关门调研二事实证明,“沾着泥土、冒着热气、带着露珠”地调查研究才能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这就
2、要求领导干部要减少“线对线”的隔空调度,增加“面对面”的实地调研,将纸上文字转化为实际行动,多深入群众,揭一揭米缸、看一看住房,多问问“有没有”“好不好”“需不需”,多听取群众“异见”,什么事“烦”就列入问题清单,什么事“难”就纳入攻坚范畴,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有针对性、接地气、能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只有把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贯穿调查研究始终,对发现的问题做到不回避、不敷衍、不糊弄,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才能不断推动调查研究取得实效。提高“善调研”的本领,从“细处”找准问题。调查不是简单的“调取”,只有“扎”下去,才能“捞”上来。
3、毛泽东写寻乌调查期间,曾问红四军宣传队:“你们在寻乌作了调查没有?”大家答:“调查了J毛泽东继续问:“你们讲一讲寻乌做生意哪一类最多?”有个别人说:“大概是做豆腐的最多吧!”毛泽东继续追问:“寻乌哪几家做豆腐做得最好?”这下,大家被彻底问住了。可以看出,开展调查研究就要求实、求深、求细,通盘考虑问题各个方面的内在逻辑,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才能把问题弄得一清二楚,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硬招。因此,要善于分析比对、反复论证,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结论深刻化,直至看透问题背后的本质,摸透事物背后的规律,得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认知。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力开
4、展嵌入式、蹲点式、体验式调研,才能在“解剖麻雀”中摸清实情、找准症结、提出对策。秉承“真调研”的态度,从“难处”解决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关键要看能否解决真问题、呈现真效果。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将“解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抓住核心问题和要害环节,抓住推进工作的“牛鼻子”,认真践行“三法三化二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对策在一线研究、工作在一线落实、难题在一线破解、短板在一线补齐。“调研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党员干部要把“调而知”和“研而用”贯穿起来,做到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工作“回头看”,推动各项工作在破题中深入、在破题中见效。唯有下足深功夫、力戒搞形式,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带着问题下去”调查,“带着问题回来”研究,“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势”,最终才能想出思路“破题”、找出办法“破冰”、拿出措施“破局”,真正做实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