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685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动计划一、发展目标一、近期目标到2022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糯稻、全域旅游和膏盐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农文旅养三产融合初步显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彰显成效,乡村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以汤池、杨河、杨岭、城北、杨河、田店、义和等6个特色乡镇为重点,建成应城乡村五大振兴示范强镇,进而将应城打造成江汉平原振兴发展样板区、湖北省农文旅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二、远景展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

2、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财政优先保障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强化乡村振兴新动能。现代农业体系更加健全,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全面建成,绿色发展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稳步实现省级农业强市既定目标。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一个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屹立在华中大地。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

3、、有人才的要求,加强四馆三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博物馆,剧场、综合排练场、文体广场)建设,推进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五个一标准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恢复重建科技馆,加强校园小小科技馆建设,注重发挥科技馆先进科技知识普及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推进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实施百团千队万能人扶持工程、百姓舞台工程。鼓励发展乡村社会文艺团队和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完善乡村文化工作网络。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

4、级以上标准,村(社区)文体活动广场实现全覆盖。二、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需求引导文化供给,建立乡村居民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行按需制单,百姓点单服务模式,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符合乡村居民的需求、更受乡村居民的欢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健康适用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活动,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培训行动。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积极推出反映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到2021年,全市所有社区和行政村实现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所有的街道办事处、乡镇都有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5、。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扶持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和文化娱乐活动。通过组织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大型展演等形式,为农村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以春节、国庆、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载体,组织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持续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推动传统戏曲、全民阅读和经典电影进乡村。鼓励创新发展现代楚剧、摄影大赛、乡贤文化节、音乐诗会、体育比赛、文艺创作等各类文体活动。三、总体要求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到2022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既要实现全面小康,又要

6、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第一节指导思想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总路径,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农文旅养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应城三宝(膏、盐、温泉)特色资源优势,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促进特色产业壮大发展,维护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做好做实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坚决打赢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攻坚战,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环境综合整治村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

7、平,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谱写应城乡村振兴新篇章。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农民主体,以人为本,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和发展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

8、推进。第三节发展目标一、近期目标到2022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糯稻、全域旅游和膏盐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农文旅养三产融合初步显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彰显成效,乡村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以汤池、杨河、杨岭、城北、杨河、田店、义和等6个特色乡镇为重点,建成应城乡村五大振兴示范强镇,进而将应城打造成江汉平原振兴发展样板区、湖北省农文旅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二、远景展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

9、理政策体系,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财政优先保障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强化乡村振兴新动能。现代农业体系更加健全,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全面建成,绿色发展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稳步实现省级农业强市既定目标。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一个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屹立在华中大地。四、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优化乡村生产、

10、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第一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一、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坚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对接应城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构建应城市乡村振兴一主两重两轴四片多点发展新格局,形成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的城乡体系布局。一主:指主城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平衡新老城区关系,发挥支点吸纳作用,打造吸纳农业人口转移集聚的主阵地。两重:指东部重点中心镇和西部重点中心镇。其中,东部重点中心镇是由东马坊和长江埠共同发展形成的新区;西部重点中心镇由汤池镇十杨岭镇组成。依托东

11、城区工业重镇和西部地区旅游景区的特色产业,带动优势资源快速发展,建设成为应城东西两大经济新引擎。两轴:即横向城镇发展轴和纵向城镇发展轴。横向城镇发展轴:沿八汤线连接汉宜公路东段,贯穿主城区、东城区所在的核心区和西片区;纵向城镇发展轴:沿烟应一应天线,连接市域北片区、主城区和南片区。四片:是围绕主城区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四大外围片区。东片包括老城区、东城区、城南新区、黄滩镇、郎君镇(东西汉湖以北)、三合镇以南部分村,为工业发展引领区;西片包括汤池镇、杨岭镇和城北街道办事处城区以外区域,为旅游发展核心区;北片包括田店镇、杨河镇、三合镇,为农业发展示范区;南片包括天鹅镇、义和镇、陈河镇、南垸良种场及郎君

12、镇(东西汉湖以南),为生态特色保护区。多点:即6个特色镇和IOO个中心村。特色镇分别为汤池、杨岭、城北、杨河、田店、义和。选择人口在1500人以上的较大行政村建设中心村,每个镇重点扶持510个中心村。二、探索城乡差异化发展路径1、工业发展引领区在加快促进原有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要加大农业科技、精深加工两方面招商力度,依托工业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以工带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东城区:东城区以东城工业园和赛孚工业园为依托,重点推进现有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引进知名品牌商贸企业

13、,提升现代服务业实力。按照城区南移、工业西进、美丽乡村集并、城乡互为一体的路径,将东城区建设成为应城城乡融合示范区。城南新区(黄滩镇):重点发展粉笔特色产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着重提升科技、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将其建设成为公共服务与特色产业发展区。打造秀美大富水,发展农旅融合区,绿色种植示范区,蒲骚泽畔、古碧遗风四季沐歌。要协调和处理产业与城市的空间关系,以产业作为城市支柱和动力源泉,以生态作为城市发展的特色,构筑起宜居宜业宜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四里棚街道:鼓励盐化工业园延伸发展盐化工下游产业,重点建设农产品商贸物流园、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筹备建设木材产业园等专业市场,将其发

14、展为应城现代物流商贸中心。城北街道: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包含果蔬加工区、调味加工区、粮棉油加工区、畜禽加工区、商贸服务区、市场服务区、仓储物流区等八大功能基地,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湖北省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矿山公园爱漫文旅小镇建设,整合魏河油菜花、赵贩采摘园、五龙寺观光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魏河、盛滩韩湾为龙头的民宿旅游村,沿大富水、发展戴河肖廖农旅融合区、沿江古渡、上河柳岸、万家灯火。打造省级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郎君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东西汉湖以北镇区为工农业融合发展区,主要发展华能热电产业园等绿色工业项目、绿色糯稻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东西汉湖以南则主要发展绿色糯稻和特色水产养殖

15、。为城区人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建成应城绿色产业综合发展区。2、旅游发展核心区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形态,推动旅游+农业、文化、养生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和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社区,优先实现由农业、农村、农民向工贸、城镇、市民的转换。汤池镇:重点围绕汤池温泉4A级景区,不断注入农文元素新动能。重点建设孝感市农旅融合建设试点项目陶家湖田园综合体,四星级农家乐陶家湖农庄,深入挖掘汤池传说、灵泉文化、红色文化、陶文化和美食文化,以建设温泉康养小镇为突破口,将其打造成为应城西部旅游核心区,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16、,全国休闲养生度假区,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速。杨岭镇:依托楚珍园3A景区,龙池山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新四村美丽乡村旅游基地,龙池山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结合楚珍园赏花观灯节、龙池端午诗词会等文化活动,东承应城城区的交通商贸区位优势,西连汤池温泉4A景区优势,以建设爱漫文旅小镇、侨亚龙池康养为突破,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着力点,以糯稻等农业产业为支撑,形成与城区和汤池镇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将其打造成应城农旅融合示范镇。3、农业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农业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全力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实施科技强农、品牌兴农战略,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加工企业领头羊,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工程,注重开发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杨河镇:充分利用杨河糯稻省级种植示范基地和绿色糯稻原料基地,重点扶持糯稻加工企业做大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