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干部关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干部关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3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民政干部服务的大多数是弱势群体,清廉是最好的选择,实干是最好的担当,需要提高认识、主动作为、注重实效。工作就是修行,尤其作为年轻干部,不能被日常的平淡、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消减了优良的工作作风。要树牢担当实干之风,弘扬清廉守正之风,坚守求真务实之风,把更好的成绩写在民政项目上,支撑资源平台服务下沉Q一、精心谋划储备项目,夯实项目费源下沉基础。推进项目资源下沉,事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事关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既是工作要求,更是政治要求。民政项目建设管理的质效影响民政服务对象的荻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下基层时,在福利院看到3名失能老人没住上失能房,上卫生间和
2、洗澡需搀扶穿过十几米的走廊,每次老人和护理人员都累得满头大汗:洗碗池露天设置,即使是高温、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工作人员和院民也要在室外洗碗,我心情非常沉重Q结合办实事机会,配合支部书记落实帮扶资金,帮助福利院解决了维修改造事项。为提高项目建设针对性,谋划“十四五”储备项目XXX多个,夯实了项目资源下沉的基础。二、从严加强项目监管,发挥项目资源下沉实效。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加强项目赞金监管,对24个预算内项目进行核查审计和整改情况“回头看”。紧盯项目招投标等重点环节,加强资金管理权力制约监督,健全”省、市、县”联动监督机制,坚决防止产生“破窗效应”,强化项目廉洁用钱和建设效益,提高项目资源下沉的
3、效果。三、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健全项目资源下沉机制。健全了项目库管理功能,分类整理XX多条储备项目数据。建立了项目服务科,解答疑问。开展项目库操作培训,做好技术服务。修订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用制度管理项目、服务项目。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一、坚定推动民政事项下沉的信心。在推动下沉的4项民政服务事项中,聚焦社会救助对象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是方便群众的可见可知可感的实事,能有效回应民政服务对象期盼。特别是社会救助对象认定事项,经过多年放权赋权实践,临时救助乡镇(街道)审批金额逐步提高,探索了较为成熟的基层实践经验。要坚定信心,借势加强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实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
4、好。二、练就为基层放权赋能的匠心.为基层科学放权、精准赋能,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民政服务时效性、优化困难笄众获得救助体舱的重要举措。要为基层承接事项创造充分条件,将民政平台和资源下沉作为服务下沉的基础,明晰责任边界。要全面提升民政服务水平,聚焦民政事项办理程序,持续简化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精简证明材料,推行告知承诺制,从过去纷繁复杂的申请材料转变为“一证一书一表”受理,从“进多扇门、跑多次”到“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甚至“零上门”,实现“掌上办、随时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帮助困难科众在家门口办成事。三、保持为民政对象服务的恒心。在跟踪XX社区1位困难群众申请低保
5、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其家庭遭遇的重大变故、困难情形、生活现状,和当地街道、社区及处室一道给予了爱心帮扶,也亲身体验了困难群众申请低保的流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未来社会如何发展进步,总有一批困难群众需要民政部门来兜底,也许各类民政服务事项的办理,于我们只是一项项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但对于正在遭遇苦难、家庭突发变故或受到疾病折磨的困难群众而言,却是帮助他们在黑暗中坚持下去、挺过难关的一丝光亮。我们广大民政干部坚持服务困难群众的恒心,体现了社会的良心、政府的责任心,能够有效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的发生。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我与支部全体同志一道一丝不荀地做好为民服务每一件小事、
6、实事,努力将更多资源、平台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一、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在下基层活动期间,认真倾听、记录群众每个愿望。当我们为省水稻协会快速完成登记手续时:为困难群众介绍低保等制度,传递党的温暖时;动员支部全体同志和社会组织捐款捐物、结对帮扶、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时,看到他们的表情由“阴转“晴,心理负担逐渐卸下时,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份量,也深刻体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深远内涵Q特别是听到群众的感激之言,无论多累,一切都值得!二、取之于基层服务好群众。“做好群众路线要眼暗朝下看,走好群众路线要脚步往下迈”,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取得“真经”。一是深入基层是思想淬炼的好法宝。通过实践活动更加坚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看到困难群众负担反肩,我们有贲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高温等艰苦环境中,没听过村干部叫苦说累,他们那种顽强的精神让人敬佩,取炼了我的耐性和韧性。二是向荻层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无论是XX市社会组织服务窗口“容缺受理”机制的创新探索,还是婚姻登记处面对未来可能出现办事高峰期的前瞻性安排,都值得我们学习。同时,通过深入社会组织了解服务升级和系统优化的突破口,从而建立精准服务长效机制,主动分类提供“教办服务”“上门服务等5大类服务,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