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3年全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为了加强全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工作要点。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控大事故、防大灾害”为目标,加快数字赋能,强化党政履职,严格监管执法,压实主体责任,深化专项整治,加强应急准备,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预防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坚决避免因灾导致人员伤亡,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为“四区”建设提供坚实安全保障。二、重点任务(一)加快数字赋能,提升基层基
2、础1 .实施城市安全数字赋能行动。按照实用管用的原则,把握高效协同的要求,构建应急管理“1+1+N”数字化格局。瞄准城市安全“一屏统揽、一屏统管”的发展方向,健全全区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优化“观、研、管、处”流程,建设集日常管理、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安全智慧大脑”。完善隐患排查数据系统和工贸行业安全管理系统,建成磁器口防汛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在燃气安全、道路交通、森林防火、防汛抗洪等场景的应用。2 .实施基层“五有”规范化建设行动。落实全市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指导意见,围绕有机构、有人员、有条件、有能力、有规则的“五有”标准,启动镇街和功能区应急
3、管理规范化建设。2023年年底前,基层“五有”建设达标率不低于30%,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率、救援力量覆盖率以及应急救援、执法装备标准配备率达100%o3 .实施防灾减灾基础建设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化治理,开展今冬明春灾害防治基础建设,新建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2个、火情智能监控点28个;完成小龙坎街道马家岩加油站后不稳定斜坡和天星桥街道岩口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4 .实施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持续打造“沙小安”安全品牌,发布推广安全微视频,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月、“5.12”防灾减灾日、“12.2”交通安全日等活动,参加“安康杯”企业安全知识技能竞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最
4、美应急人”等活动,推动安全科普体验馆(室)建设,深化安全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农村。强化重要节点、重要事项、重要政策安全宣传和新闻发布。(二)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党政履职5 .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务实履职。坚持党政领导干部清单履职,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履职的重要标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纪实报告制度,强化重要时段、重要节点履职调度。落实安全生产述职评议制度,将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常态化警示曝光机制,严格落实通报约谈、末位发言等措施。6 .强化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以
5、及业务相近原则,厘清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不断消除监管盲区。理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燃气、自建房、电动自行车等行业领域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老旧楼栋电梯加装、家庭装修、外立面(城镇风貌)整治、非A级旅游景区、游乐设施等安全监管责任。7 .强化安委办、减灾办统筹。强化安委办、减灾办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同级部门和下级政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定期上报安全履职及督查考核情况。优化“两委九办四指”组织架构,建立专项安全办公室月报告、年述职机制。8 .强化“实名制”安全监管。聚焦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重点管控企业(单位),规范开展“分级监管、划干分净、落到人头”实名制监
6、管。根据安全风险和规模大小,按分级明确行政负责人、行业监管部门负责人、企业(单位)责任人“三个责任人”,及时调整优化,统一挂牌公示。严格“三个责任人”履职标准,行政负责人、行业监管部门负责人每月至少开展1次检查指导,每半年完成1次挂牌企业(单位)指导检查全覆盖,在重要节点、复工复产、出现险情、发生事故等特殊时期必须到场履职。(三)坚持依法治安,严格监管执法9 .坚持严格执法总基调。严格执法检查,科学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落实“日周月”执法检查要求,在重要时段、重要节点加密执法检查频次。严格执法规范,强化检查诊断、行政处罚、整改复查“三部曲”闭环执法,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执法决
7、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执法处罚,坚持执法“清零”和执法“三个强度”提升,对突出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严格执法问效,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八号检察建议”要求,加强对执法监管人员失职渎职等行为的调查追责。严格“互联网+执法”,重点企业信息录入率、执法人员信息录入率、线上执法率、监管行业覆盖率达100%o10 .加强事故灾害调查处理。坚持“有案必查、一案双查、三责同追、四不放过”,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对道路运输、建设施工、生产经营性火灾等重点行业领域典型事故实施挂牌督办。强化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严格执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落实洪涝灾害、森林火灾调查评估制度。加强应急与公检法等部门协作联动,落实
8、安全生产与灾害防治“行刑衔接”制度。11 .加强问题隐患警示曝光。落实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交通、建设、消防等重点行业部门要常态化开展典型事故责任单位通报约谈,对存在突出问题、事故多发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进行警示曝光。12 .加强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机制,深化举报奖励工作宣传发动,扩大有奖举报知晓率、参与率。充分利用举报奖励系统平台,提高平台使用效益。抓实抓好线索依法查办和举报奖励兑现,提升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管理13 .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
9、、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以标准化为统领,构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岗位达标。组织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和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深化“日周月”隐患排查,分级制定清单,严格排查整治。落实关键环节总工程师制度,危险化学品、工贸、建设、交通等行业领域重点企业要设置总工程师岗位,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强化一线岗位规范操作,按照全员、全过程、全岗位要求,全面推行“两单两卡一会”制度,确保岗位风险清单、职责清单、操作卡、应急处置卡“记得住、说得明、做得到”。14 .压实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重点单位,水库、堤防护岸、城市大型综合
10、体、交通枢纽、隧道桥梁等重点设施,以及山洪、低洼易涝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管理单位,要清单化明确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好责任公示、风险研判、安全巡查、隐患整治、监测预警、紧急管控等重点工作。(五)着眼两个根本,深化专项整治15 .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治理。立足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将有效经验固化为制度性成果,建立落实重点行业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长效机制。16 .深化“两重大一突出”集中整治。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持续开展易发群死群伤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11、道路交通领域,深化“三化六体系”和农村“两站两员”建设,严格“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管,开展客运车辆、9座以上租赁客车、旅游包车、货运车辆违法行为整治,建设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7公里。建设施工领域,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建设施工“两防”和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情况专项整治。消防领域,深化高层建筑、厂房库房、老旧小区等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打通“生命通道”整治,完成磁器口古镇消防设施升级改造。危险化学品领域,加强危化企业安全风险防控,实行分类整治。工贸领域,持续开展“四涉一有限一使用”专项整治。燃气领域,加快老旧管道更新改造,推进燃气安全装置加装和设施智能化改造,严查第三方施工破坏行为。推
12、进特种设备安全乘梯守护行动。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专项整治。17 .深化“打非治违”专项治理。健全部门联动打非工作机制,严格整治危险化学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非法储存油气、非法运输销售成品油等行为;严查烟花爆竹非法经营销售行为;大力整治建设施工违法分包转包、资质挂靠等行为。(六)加强应急准备,筑牢最后防线18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修订区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情景化编制各类现场处置方案。加强预案信息化管理,实战化开展应急演练。19 .加强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强化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实施灾害风险区划管理。加强风险定期研判和临灾会商研判,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监测预警。全面推行重要
13、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完善区域、行业、单位、部位灾害预警“熔断”机制。落实“断、禁、停、撤、疏”紧急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各类极端灾害。强化与周边区县事故灾害应对处置联动,完善上下游区域和邻近区域应急联动机制。20 .加强救援力量建设。完善“专常群”应急力量体系,做强专业救援队伍,推动专业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建立财政保障机制、执行任务费用补偿机制。2023年,区级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完成率达100%、镇街应急队伍建设完成率达100%。21 .加强指挥和通信保障。出台区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处置指挥管理办法,强化专业技术现场指挥官制度,提高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和处置应对能力。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推进区
14、、乡镇(街道)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应急指挥通讯保障,提升现场通信网络开设、通信紧急恢复等保障能力。22 .加强物资装备保障。推进区级物资库建设,采取实物储备、产能储备和企业代储等模式,加强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和信息化管理。及时开展灾后倒损民房重建工作,落实“一卡通”救灾资金发放机制,确保受灾困难群众“五有”生活保障率达100%o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各项安排部署落实到位。严格规划管控和产业安全准入,推动一批有利于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长期发展的项目落地实施。持续实施安全专项资金机制,强化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资金保障。(二)强化激励约束。加大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督查力度,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对出现特定情形的严格“一票否决”。(三)强化队伍建设。按照部署要求,推行应急系统准军事化管理,推进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加强对应急管理干部的关心支持,做好应急管理津贴补贴实施工作,落实应急管理立功授奖机制。加强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做好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