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2023-2024年教研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学校2023-2024年教研工作计划.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XX中学学校2023-2024年教研工作计戈IJ一、指导思想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使教育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宗旨,以创新为核心,质量为中心,服务为宗旨,管理为保证,提高为重点,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二、工作目标1 .质量发展目标。坚持绿色质量,严格落实“双减”要求,消除课业负担问政,学生学业素养合格率达98%以上。2 .教师发展目标。家长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达99%以上;专任教师全员参与教学研究,学科素养测试合格率达100%,骨干教师在课题、论文、讲课、竞赛等项目中至少有1项成果,每学期读1本教育专著。3 .学生成长目标。98
2、%的小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98%以上的中小学生阅读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能写规范字。教学质量总评成绩居全县首位。三、具体措施(一)灵活组织学习形式,促进教师分层发展1.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严格要求教师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研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写好读书笔记。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专题教研和学习活动,做到每位教师都学深学透,学有所得。教导处定期组织沙龙式读书交流会。2 .加强高效课堂校本培训。针对我校师资结构特点,利用业务学习期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培训、校本教
3、材建设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教学理念培训等,使老教师动起来,新教师快起来,倾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3 .积极开展教师分层培养。采用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的方式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依托青年成长学院,发挥骨干教师领雁作用,继续开展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必须带领1名以上徒弟,并定期听评课进行指导,每学期至少上1节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化成长发展规划,让每一位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1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积极申报省级、市级、县级课题,高级教师争取人人主持一项
4、的县级及以上课题,一级教师至少有1至2项参与或主持的课题,青年教师至少有1项参与的课题,使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角色的转变,促进教师最优化发展。2 .加强对在研课题的管理和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所有课题组人员必须完成以下工作:读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心得;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开一堂课题研究课;写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积累一些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等;期末形成一份研究工作总结。各课题组成员本学期必须有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或教学设计发表或获奖。(三)严格落实常规制度,规范教科研管理1.抓好教研组建设,发挥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教研组队伍作用。各年级设德法、语、数、英
5、、科学、劳动备课组长,由学科带头人带领,各教研组组织全组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学生教育发展目标。3 .高度重视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实行主备课人初备和全员复备制度,重在商讨教学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设计、课内外作业等。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组长要订好计划,精心组织。鼓励各教研组结合教学中存在问题每二周有一次形式灵活的随机集体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开展“互助式”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4 .加强听课活动管理。学科带头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龄3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龄3年以内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6、结合半日教研、学校课堂竞赛活动,对听课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提升教师听评课水平。(四)着眼教育质量提升,扎实推进“适才教育”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段特点,抓实集体备课、分层备课。深化“教学评一体化”思维课堂研究,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实施课堂监控督查,做实语文、英语学科课前三分钟演讲,各学科当堂检测,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优化作业教学管理,引领教师探索分层作业有效实施路径,严控学生课外作业量,达到作业不出校门。5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努力营造勤奋学习、注重实效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适才教育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根本,引导学生勤奋刻苦,静心读书,最大限度拓展学生发展空间。重视勤学氛围、良好学风的巡视和督查,培养学生良好、高效的学习习惯,力争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6 抓实学生基础素养全面发展。落实读写教育工作,打破课堂时长进行阅读课两节连排,保证阅读时间。在继续落实主题阅读基础上,开展整本书阅读。将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按比例计入教师绩效考核,带动教师抓实学生基础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