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报告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报告 .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报告2022年学校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教职工绩效考核与激励、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和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等方面,具体改革举措如下:一、建立健全教职工绩效考核机制(1)建立由试用期满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部门绩效考核组成的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健全包括学校总体目标、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三级目标考核机制,将部门绩效考核与教职工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相结合。(2)在保持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基本框架稳定的前提下,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社会服务工作考核细则进行了优化,破“五唯”、重实绩,建立
2、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部门绩效奖金分配制度。(3)优化考核程序,充分利用考核系统和大数据,减少各部门考核工作负担;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二级部门的考核和绩效分配中的自主权,各部门自行制定部门内部考核实施办法和绩效分配办法,报学校绩效考核办公室备案后实施;强化程序公开、健全监管机制,保障考核过程公开、公正。二、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1)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分类,分别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同时将按文件规定单独设置思政教师、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2)优化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破除“五唯”倾向,主要改变了职称评审中必须要有论文、课题的规定,对申报人科
3、研工作进行多维评价。将主持纵向横向课题、完成各级政府“揭榜挂帅”项目、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获得专利授权、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科研奖励等业绩都纳入职称评审科研评价范围。(3)改进职教师职称评价方式,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评价时业绩更聚焦,突出申报人的强调创新性、贡献度与影响力。在职称评审中推选代表性成果评价,要求申报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申报人提供1-3份代表性成果,可以是单一成果或围绕某一核心问题的不同形式成果组合,申报人自行对成果的内容、创新性、影响力进行说明并提供佐证,由同行专家进行评价。三、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1)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4、的实施办法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党委、学院(部)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的教师工作机制,明确学校师德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进一步规范了师德失范行为举报、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申诉及问责等流程。(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师岗前入职培训、在职提升培训的“第一课”,组织新教职工岗前培训,会同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纪委办公室等部门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党建、意识形态安全、法规法纪、廉政警示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学校与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新教师岗前培训举行新教师宣誓仪式。(3)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
5、关,人力资源处会同相关用人部门对每一位新入职教师开展组织考察,审核档案,确保每位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过硬。四、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1)职称制度改革中将获得国家级(省级)技术能手、取得行业顶级论证或1+X高级论证证书、完成一定到账金额的技术转移或科技成果转化、主持各组政府揭榜挂帅项目、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等体现“双师型”导向的内容纳入教师职称评审可用业绩范围。(3)制定出台了卓越双师管理办法,将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习实践经验、指导实训实践教学、获得行企高级技能证书、担任头部企业的技术专家、获得省级以上技术能手等作为卓越双师的认定条件;将指导学生考取技能证书、指导青年教
6、师等教书育人成效和下企业实践、企业技术转让、对行企员工培训等行企服务成效作为卓越双师的考核条件。五、进一步改革学校岗位聘用制度(1)探索建立聘用制人员岗位管理制度。一是根据上级改革精神,结合学校聘用制人员管理实际情况,在岗位聘用与管理方面增加聘用制人员相关规定,明确聘用制人员均纳入岗位管理,有关事项参照常设岗位规定执行。二是积极研究制定学校聘用制人员管理办法和薪酬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聘用制人员人事管理制度措施体系。(2)在2017年第二轮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根据高校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等上级有关精神与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岗位管理办法给予调整并经过了学校教代会通过。下一步拟推进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对岗位聘用、管理等相关文件进行修改,建立能够激励教职工潜心教书育人、致力教学科研的人事制度。通过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聘用、绩效工资紧密关联,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提升职称制度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构建多维教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为学校打造一支卓越双师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