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和深入打好污染 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提升有毒有害化学物 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结合我 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遵循全生命周期 环境风险管理理念,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加强制度、 科技、法治、财政多元支撑保障,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加 快补齐新污染物治理短板,有效防控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持 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 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
2、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 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强支撑。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完成国家管控重点物质和我市重点行业化学物质 基本信息调查,完成首轮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围绕饮用水源地、 典型工业园区、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开展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调查 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试点,适时发布我市新污染物补充清单。全市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新 污染物调查、监测、筛查、评估体系初步建立,重点管控新污染物 清单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持续实施,新污染 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新污染物治理长效机制逐渐形成,新污 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三、重点任务(-)完善制度
3、建设,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L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建立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 商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药监等部门参加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 门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沟通协商,强化制度机制设计,统筹推进 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协调解决新污染物治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 强部门联合调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完善新污染物质治理管理 机制,全面落实新污染物治理属地责任。成立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 员会,在调查、监测、筛查、风险评估与管控等方面为新污染物治 理提供技术支撑。(二)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2.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
4、。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 度,衔接国家调查制度。按照国家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工作部署 安排,动态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 查工作方案,加强联合调查,调查信息及时共享。开展化学物质环 境调查,摸清化学物质底数。结合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国家重点行 业中重点化学物质清单,确定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清单,开展化 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基本信息调查。结合列入国 家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的化学物质清单,确定化学物质详细信息 调查清单,开展化学物质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数量及途径、 危害特性等详细信息调查。2023年年底前,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 部署,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
5、息调查和首批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 细信息调查。2025年年底前,逐步完善化学品环境管理平台,将 新污染物及其它需重点关注的化学品管理相关业务整合进行集中 管理,形成企业的一户一档管理模式。3.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 测体系。结合我市实际,落实国家新污染物专项环境调查监测工作 方案要求。按照国家新污染物调查监测任务安排,开展新污染物环 境调查。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 典型工业园区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2025年年底前,初步 建立新污染物环境监测体系。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以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点入海河口、重点海域、典型区域大
6、气环 境、市政污水处理厂为重点区域,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 提升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将已经具备日常监测能力的持久性有机污 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纳入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 络。建立健全基于现代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优化监测站网布局,推进与生态环境部监测信息联网,加强新污染 物监测信息共享。提升新污染物非靶向监测和痕量监测水平,探索 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方法。2025年年底前,组织完成一轮土 壤、地下水新污染物摸底调查监测试点。4 .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化学物质风险评估制度。 根据国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工作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化学物 质环境风险筛
7、查和评估方案,对重点区域的高风险化学物质开展风 险评估,逐步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及时衔接落实国家 化学物质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化学物质筛查和风险评估。以高产(用) 量、高环境检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学物质为重点,开展环境与健 康危害测试和风险筛查,落实国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 分阶段、分批次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2025年年底前,完 成第一批高风险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专栏1重点区域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及风险评估行动在饮用水源地、典型工业园区、入海口等重点地区设置新污染 物监测点位,启动包括新污染物在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内 分泌干扰物、全氟化合物等重点管控化学物质调查
8、监测试点。基于监测结果,开展新污染物等分布特点、随季节变化规律分 析,初步摸清我市新污染物环境赋存底数,探索构建地表水和沉积 物中新污染物等调查技术体系。结合新污染物环境分布特征,选择典型水期、典型区域、典型 人群,探索建立新污染物环境健康暴露模型、评估模型,评估其环 境风险以及经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风险,为准确识别污染源、开 展新污染物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5 .动态发布、实施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落实国家重点管控 新污染物清单管控要求和相关行业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和指南,因 地制宜研究制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和一品一策管控措 施,开展管控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社会影响初步评估,识别主 要
9、环境排放源,适时制(修)订相关地方标准。专栏2新污染物筛选及一品一策管控行动基于我市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数据,重点筛选具有持久性、 生物累积性和毒性(PBT ),致癌、致畸和致突变(CMR ),以及 内分泌干扰性等固有危害大、潜在环境暴露高、在环境中可能持久 存在,且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富集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在国 家管控清单基础上,因地制宜研究制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 单。依据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原则,锚定其中毒性强、暴露高等风 险较大的物质,选取2-3种重点关注新污染物,开展环境风险表征 分析,评估环境风险以及经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风险。根据重点关注新污染物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按照
10、一 品一策原则,综合提出源头管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生命 周期管控措施,从管控措施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经济性等方面 出发,分析管控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社会影响。(三)严格风险管控,全过程降低新污染物环境风险6 .严格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监督执法。严格执行新化学 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相关要求,加强宣贯和督导力度,深入开 展排查,督促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单位落实环境风险防控主体 责任。配合国家联动监督执法,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将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事项纳入环境执法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厉打击涉新化学物质环境违法行为。7 .严格实施淘汰和限用措施。严格管控国
11、家淘汰和限用化学物 质。按照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要求,禁止、限制重点管控新污染 物的生产、加工使用和进出口。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对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工业化学品、农药、兽 药、药品、化妆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产品登记或生产 许可证核发。对纳入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的化学品,严格落实 进出口管控要求。对纳入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 严格落实进出口环境管理要求。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履行化学品国际 环境公约和国际化学品环境管理的任务部署。依法严厉打击已淘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非法生产和加工使用。强化建设项目环评源头 防控作用。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管理,依据
12、相关法律法规、 技术导则、标准等强化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全 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严厉打击涉新污染物企业环评弄虚作假 行为,进一步落实好环评监管长效机制。8 .加强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对采取含量控制且 控制要求纳入玩具、学生用品等相关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重点 管控新污染物,建立和动态更新监管产品目录清单,严格监管企业 落实相关标准。全面落实国家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标准、认真、 标识体系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限值和禁用要求。9 .加强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严格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清 洁生产审核办法。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 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
13、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 核。鼓励其他化学物质生产或使用量大的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 审核。全面推进原辅料无害化替代、生产工艺无害化优化等清洁生 产改造。督导企业依法落实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采取便于公众知晓 的方式公布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情况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的名称、浓度和数量等相关信息。对已纳入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严 格管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新污染物管控要求纳入绿色制造 体系。在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等认证中, 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加强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铅汞锚等有害物质源头管控和 绿色原材料采购,推广全生命周期绿
14、色发展理念。10,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分级管理目录要求,规范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加强抗菌药物合理 应用培训考核和处方权管理,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销 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加强药品零售企业监督检查,对零售药店不 凭处方销售抗菌类药品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加强安全合理用药宣 传,提升百姓合理用药意识。强化兽用抗菌药全链条监管,严格执 行凭兽医处方销售使用兽用抗菌药。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 动,到2025年末,全市5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施养殖减抗行动。11.强化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农药使用管理。严格管控具有环境 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
15、按照农业农 村部部署,淘汰禁用农药,加强限用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对禁限用 农药成分开展农药监督性检测,严格监管禁限用农药的使用,推广 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示范应用绿 色防控。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合理使用农药。2025年年底前,主要 农作物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 收处置。落实国家农药包装材质、规格、清洗、无害化处理和资源 化利用等系列标准。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基本建立以谁使 用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专业机构处置、市场主体承担、公共财 政补充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探索利用农 村垃圾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
16、收处理的 环境监管,组织危废处置单位及时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收运处置工 作。12 .加强新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协同治理新污染物。加 强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治理,落实相关污染控制技 术规范。加强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控制,实施 VOCs全过程综合整治。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探 索开展新污染物与常规污染物协同治理。监督和指导排放重点管控 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采取污染控制措施,达到相关污染物排放标 准及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加强排污许可管理。监督和指导企业依法 申领排污许可证或填写排污登记表,依法依规将新污染物污染控制 标准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等落实到排污许可中。将生产、加 工使用或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纳入重点排污单位。 监督和指导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对排放(污)口及其周边环境定期开 展环境监测,评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依法公开新 污染物信息,采取措施防范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