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说课稿 -.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005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杠杆说课稿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杠杆说课稿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杠杆说课稿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杠杆说课稿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杠杆说课稿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杠杆说课稿 -.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杠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淮北市杜集区毛郢孜学校的孙勇。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 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我将从以下这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前面第七章力和第八章运动和力,分别学习了 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平衡等相关知识。本节课从新的角度,在 不同层次上研究了以上问题。所以杠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伸。又是 学好后面的滑轮、斜面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重要保证。因此起到了承前启后的 作用。学情分析现有知识水平: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杠杆类的工具;对平衡也有 了一定的认识;数学中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已经做了深入的探讨。这些知

2、识都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思维方面: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 心理方面:心智不够成熟,喜欢动手动脑,对实验充满好奇。(过渡)结合新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认识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 出杠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关键能力:能从具体事例中提升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能从探究实验中提 升实验设计的能力;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结论。核心素养: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应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 杆,具有利

3、用杠杆方便自己生活的意识;养成交流合作的科学态度。(过渡)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杠杆和力臂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以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将利力臂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以及实验 方案设计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杠杆力臂概念的建立和理解;(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力臂概念的建立和理解;(过渡)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了能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是这样 设计我的教学过程的:三、教学过程:L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展示两幅图片:节首图和章首图。通过两个跨越历史长河的机械的 变迁,向学生展示机械历

4、史发展的进程,反映人类对机械的不断探索。这对于 杠杆概念的引入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2 .实验体验,认识杠杆我给学生提供以下器材:剪刀纸、酒瓶起子、玻璃瓶饮料、钢丝钳、铁 丝、平口螺丝刀、钉有铁钉和图钉的木板。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每 个小组至少完成三个小实验,如用剪刀剪纸,用钢丝钳剪铁丝,用羊角锤拔铁 钉等等。实验完成之后,我会启发引导以上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 特征?不难发现他们有以下三个共同特征:都是硬棒;都受到力的作用;都绕着固定点转动。从而得出杠杆的概念:在力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然后,抽象出他们的物理模型。进一步明确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概

5、念。课件展示:通过以上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过渡)“力臂”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以往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是直接给出力臂的定义,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力臂的物理意义。我是这样 引出的:直接给出杠杆平衡状态的概念,然后抛出问题。课件展示:我们把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叫做杠杆的平衡状态。接着抛出问题:课件展示:什么因素会影响杠杆的平衡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猜出:力越大越容 易撬动石头;手离支点越远越容易撬动石头。也就是说,力的大小和支点到力 的作用点的距离会影响杠杆的平衡。紧接着抛出问题: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课件展示:接下

6、来是探究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首先,出示实验步骤:课件展示:(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 态。(2)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 平衡。此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所受的重力。(3)右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动力Fi,左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阻力F2; 测出杠杆平衡时,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Ii和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点的 距离为12;把Fu F2、L、12的数值填入表格中。改变动力Fi和动力臂Ii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F2和阻力臂12,重复以 上实验多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小组内同

7、学密切配合, 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后,找部分小组的同学到前面展示自 己的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最终得出杠杆的平衡 条件:动力X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二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Flll=F212紧接着抛出问题: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规律呢?课件展示: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规律呢?接下来请看演示视频。介绍:这是一个事先已经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的杠杆;这是一根普通的 橡皮筋,在其两端各系有一个小铁圈,把其中的一固定在支点处,另一个套在 金属丝上。在支点的一侧,悬挂一定数目的钩码。在支点的另一侧用弹簧测力 计,通过金属丝沿着某一方向拉杠杆,使之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8、要确保铁丝 和杠杠在同一平面内)。此时,金属丝所在的直线就是力的作用线。轻轻地拨 动橡皮筋,发现小铁圈总是静止在金属丝上,某个相对固定的位置。记录测力 计的示数。用刻度尺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并记录,同时会发现橡皮筋与金属丝是 相互垂直的。保持力的大小不变,再一次改变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发现橡皮筋 的长度不变而且还是与金属丝相互垂直。第三次与前两次实验相同,由于时间 关系在此不作演示。课件展示:三次实验的图片课件展示:三次实验的表格。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表格中数据:三次实验中,改变了力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和力的方向,保证力的大小不变,会发现 橡皮筋的长度没有改变,杠杆的平衡状态也没有发生改变。看来,支

9、点到力的 作用点的距离和力的方向不是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所以,探究实验的结论不 具有普遍性。课件展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和力的方向,不是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然后出示问题:橡皮筋的长度表示什么?同学根据演示实验和表格中数据很容 易得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课件展示:三次实验的示意图会发现:只要力的大小不变,那么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不变,杠杆的 平衡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到此为止,同学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力的作用点 和方向,而是力的大小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的共同作用。从而引出力臂 的概念。课件展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以及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 念。探究

10、实验的结论因该更正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二阻力X阻力臂Flll=F212(过渡)通过以上的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力臂这一抽象的物理概念,而且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力臂”,使他们不光知其然而且知其 所以然,培养了同学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理解了力臂的概念之后,接下来就是力臂的作图。首先展示三张图片,尝 试着让学生作出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完成之后,抽取部分同学的作图加以 展示,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总结,最后明确力臂的正确作法。3 .学以致用,深化理解出示例题:(教材第78页的例题)例题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引导学生 把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中

11、的杠杆模型,为后面的生活中的杠杆问题做铺垫。(过渡)有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再来认识生活中的杠杆就容易多了。首先展示三类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和等臂杠杆。让学生尝试着画出它 们的力臂,完成之后,抽取部分同学的作图加以展示。对比动力臂和阻力臂的 关系,再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动力和阻力的关系,进而对杠杆进行分类。 从而得出生活中的杠杆有三类,分别是:等臂杠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进 一步明确三种杠杠的特点及优缺点。课件展示:杠杆的优缺点(过渡)通过例题和生活中杠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四、教学反思L教学理念:本节课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体验、教师演 示、 学生探究、师生探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获得知识,较好的达到 了本节课的预定目标。2.注重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如,在探究力臂的概念时,我选用了橡皮筋、铁丝 和小铁环。器材易得,操作方便,现象明显,轻松的突破了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