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挑花风俗.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03231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梅挑花风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梅挑花风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梅挑花风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梅挑花风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梅挑花风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黄梅挑花风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梅挑花风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挑花风俗.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习俗黄梅挑花风俗推车走亲戚黄梅挑花又名十字花、架子花。最基本的挑法是在土布上按经纬线组成的纱眼数针脚(或3根纱一针,或4根纱一针),用彩色绣花线逐眼挑斜十字,组成各种图案。黄梅姑娘一般从10岁开始学挑花,15岁左右就开始挑定情信物,如方巾、搭肩等。她们飞针走线,寄情于画,将自己的缕缕情丝都挑到方巾之上。每年三月三庙会,四乡八湾的姑娘都戴着最美的挑花头巾披着漂亮的挑花披巾,揣着心爱的挑花手巾集会蔡山,蔡山便成了挑花作品的露天展厅。在黄梅,挑花是姑娘心灵手巧的象征,能挑得一手好花的姑娘处处受到人们的称赞和羡慕。黄梅的民风民俗成就了黄梅挑花的艺术价值,在民间习俗中,黄梅挑花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与人的

2、诞生礼、婚礼、葬礼这三大礼仪习俗密切相关。【挑花方巾送情郎的风俗】在黄梅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隋文帝登基不久,在全国挑选贵妃,结果选中了一个头搭挑花方巾的王美人。隋文帝为了试探这位美人的胆识,说:头顶方巾是遮灰还是盖日?王美人很乖巧地回答:太平盛世,只有阳光雨露,哪有灰土尘埃?妾身只愁沐阳光雨露之恩无多,哪有遮盖之理?方巾准备献给万岁,既不敢装在袖里,也不敢夹在腋下,将礼物顶在头上表示敬重J隋文帝听了大为高兴,就叫王美人呈上方巾。打开一看,那方巾面料不是绫罗绸缎,而是一种宝蓝色的粗纱棉布。只见上面挑出了各式各样虫鸟禽兽和花草图纹。整个方巾由主花、填花、角花和边花组成。主花挑的是一只大龟,那六方型

3、的龟纹像一个紧挨一个的古钱。奇怪的是王美人在龟背上一不挑白鹤,以示龟龄鹤寿;二不挑大蛇,以示青龙玄武,而在龟背上挑了一枚古梅作为方巾的主花,在四角分别挑上了双喜图案、寿字花纹、百吉图案和万字花纹。意思是说:双喜临门,寿比南山,百事大吉,万事如意。隋文帝很喜爰这块方巾,但不明白龟与梅为什么放在一起。王美人说:妾是黄梅蔡山人,黄梅县因山中多梅得名;蔡山又因山上有大龟出名。方巾上龟梅合一,表示黄梅蔡山的地名,又有永结同心的意思,当地叫团花。隋文帝连连点头,将王美人封为贵妃。从那以后,挑花方巾送给情郎的风俗就在黄梅传开了,直到现在,仍然是蔡山姑娘的挑花儿最好看。姑娘们一旦定下了意中人,便开始为嫁妆做准

4、备。她们在枕套、帐沿、袜底、鞋垫、拖鞋、围腰等物品上挑出各种图案。黄梅姑娘陪嫁的礼物数目与五、七相关,挑的花纹图案也要与此相合,一般都要挑五子登科、“七子团圆、五彩宫灯、七女送子”等图案。【黄梅挑花婚俗】婚礼更是展示姑娘黄梅挑花才艺的最佳时刻。在黄梅不会挑花的姑娘被称为“整巴掌,会被人看不起,是嫁不出去的,会挑花绣朵的姑娘则受人称赞。她们将自己对意中人的情感,对未来家庭的美好愿望,一针一线地挑制在自己的嫁妆中。在婚礼过程中,她们的挑花作品就是一个小型的展览会。黄梅婚俗中有这样一个习俗,姑娘出嫁的那天,把女的拖鞋统在男拖鞋中,统与同”读音相似,以表达“同偕到老的祝福。所以姑娘们制作嫁鞋时要特地选

5、用同色面料,挑成同样的花以取吉祥。姑娘们在出嫁前还要精心挑几条手巾,作为送给新郎的特殊礼物。新婚之夜,男女候相将新娘挑绣的各色绣品摆设张挂起来让大家欣赏,闹新房成了赏花会,姑娘、小伙一面与新郎新娘打趣逗乐,一面品评新娘的挑花技艺。黄梅人闹新房有一项特别的内容问花,亲朋贺客要新娘将洞房内的各色挑花逐一介绍。房门帘上挑的“凤穿牡丹,来客就问凤指的是谁?牡丹又指的是谁?帐沿上挑的喜鹊怎样登枝头?枕头上的莲花为什么要并蒂?头巾上的鹭鹭怎样把荷戏?平时伶牙俐齿的新娘,这时也羞得满面桃花,闭口不语。男女俱相见此情景忙上前解围,对唱众和二绣手巾两面花,姐想情郎郎想她。乖姐想郎人勤俭,郎想乖姐会挑花。至此婚礼

6、达到高潮。【挑花诞生礼习俗】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妇女一旦怀孕就称为“有喜。过两三个月要回娘家住上十天半月,在母亲的指导下与嫂嫂、妹妹一起为未来的小宝宝挑绣兜肚、涎围、荷包、小花鞋、小花帽等。她们全身心地挑出最好的图案用在婴儿降生的第九天的“洗九朝仪式中,娘家的兄弟将准备好的油面、鸡蛋、红糖、鸡以及婴儿衣帽等各种挑花制品送去,称为送祝弥。送祝弥”的活动饶有情趣,婴儿的舅舅将送给婴儿母亲吃的食物放在竹笋里,把给小宝宝的挑绣用品用红绳串成各种吉祥图案,从管筐上摆到扁担头挑在肩上。花团锦簇,走村过道,围观者众。一路走一路招人围观、评议、称赞。狮、虎是婴儿衣饰的主要图案,挑上它以期驱病免灾。【挑花葬礼习

7、俗】黄梅人不仅出生就有挑花相伴,辞世也有挑花随行。葬礼在黄梅称为白喜事,黄梅人在安葬死者时在棺材中放置挑花绣品,一般用其生前准备好挑有吉祥纹饰的挑花头巾盖在死者的脸上,如“福寿双挑纹的头巾,一方面是对老人生前的评价,更多一面是希望老人升天后,能在另一世界继续有美满幸福的生活。【七夕乞巧习俗】穿针乞巧”是黄梅旧时风行的七夕习俗之一。好语到来,云耕星驾;巧思乞至,瓜果几筵。这是古时黄梅七夕乞巧的写照。相传,七夕穿针乞巧,起源于汉代,后流传于世。因织女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缤纷的布匹,所以,在她与牛郎相会的七夕,人间妇女们于当晚穿针乞巧,祈求织女赐以一双巧手。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

8、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初学记之四中南朝梁宗慎也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输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舆地志中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肴,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在元氏掖庭录中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这种习俗在吴头楚尾的鄂醯皖一带也非常流行。据明弘浩黄州府志记载:古时每年七月七日夜,楚乡有富家搭彩楼于庭院,贫家则设茶果案于月下,年轻女子佩带灵符,在月下引线穿针,名曰乞巧。江西原德化县志载曰:是夜,全邑(含封廓洲与桑落洲族家在村头搭棚架谓之乞巧楼,年轻姑娘穿戴彩衣,坐在月光下穿针引线。若花线顺利穿过七孔针,则谓织女赐巧,即引以为幸事。黄梅丙子志风俗篇也有同样的记载。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文人钱惟演的七夕诗句即咏唱此事。止匕风俗到民国以后就失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