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高层组合结构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高层组合结构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高层组合结构篇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20164.1.3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各类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柱,(沿房屋高度)当采用不同类型结构构件时,应设置过渡层。5.1.2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和转换梁中的型钢钢板厚度不宜小于6mm,其钢板宽厚比应符合表5.1.2(表略)的规定。5.5.5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梁端应设置箍筋加密区,其加密区长度、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5.5.5(表略)的要求。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5.5.9型钢混凝土托柱转换梁,在离柱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应设置箍筋加密区,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
2、应大于100mm,加密区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psv0.9ft/fyv(5.5.9-1)2地震设计状况一级抗震等级psv1.2ftfyv(5.5.9-2)二级抗震等级PSVl.lftfyv(5.5.9-3)三、四级抗震等级sv1.0ftfyv(5.5.9-4)5.5.11型钢混凝土托墙转换梁与转换柱截面中线宜重合;托墙转换梁的梁端以及托墙设有门洞的门洞边,在离柱边和门洞边1.5倍梁截面高度范围内应设置箍筋加密区,其箍筋直径、箍筋面积配筋率宜符合本规范第5.5.5条、第5.5.7条、第5.5.9条的规定。在托墙门洞边位置,型钢腹板两侧应对称设置支承加劲肋。6.
3、1.5型钢混凝土柱中型钢钢板厚度不宜小于8mm,其钢板宽厚比应符合表6.L5(表略)的规定。6.4.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应设置箍筋加密区。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4.1(表略)的规定。6.4.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其箍筋加密区应为下列范围:1柱上、下两端,取截面长边尺寸、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值;2底层柱下端不小于1/3柱净高的范围;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4-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6.4.3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式规定:pv0.85lvfcfyv(6.4.3)式
4、中:pv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强度等级低于C35时按C35取值;fyv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Iv最小配箍特征值,按表6.4.3(表略)采用。6.4.6 型钢混凝土转换柱箍筋应采用封闭复合箍或螺旋箍,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和6倍纵筋直径的较小值并沿全高加密,箍筋未端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6.4.7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型钢混凝土转换柱,其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v应按本规范表6.4.3的数值增大0.02,且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5%o6.4.8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跨比不大于2的型钢混凝土
5、框架柱,箍筋宜采用封闭复合箍或螺旋箍,箍筋间距不应大于IOomm并沿全高加密;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烈度时,不应小于1.5%。7.1.2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管壁宽厚比b/t、h/t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7.2.10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其轴压比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宜大于表7.2.10(表略)中规定的限值。n=N(fcAc+faAa)7.2.10)8.1.3圆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和转换柱的钢管外直径与钢管壁厚之比D/t应符合下式规定(图&L3):Dt135(235fak)(8.1.3)9.1.16考虑地震作用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
6、下墙肢的轴压比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宜超过表9.1.16的限值。n=N(fcAc+faAa)(9.1.16)表9.1.16型钢混凝土剪力墙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特一级、一级(9度)一级(6、7、8度)二级、三级轴压比限值0.40.50.6注:当剪力墙中部设置型钢且与墙内型钢暗梁相连时,计算剪力墙轴压比可考虑中部型钢的截面面积。1.1.1 特一、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轴压比大于表9.2.2的规定值时,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墙肢截面轴压比不大于表9.2.2的规定时,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表9.2.2
7、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表抗震等级特一级、一级(9度)一级(6、7、8度)二级、三级轴压比限值0.10.20.39.2.3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端部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Ic、配箍特征值入V宜符合表9.2.3(表略)的规定。在约束边缘构件长度Ic范围内,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的箍筋体积配筋率PV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9.2.4 特一、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端部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分别不应小于本规范图9.2.3中阴影部分面积的L4%、1.2%、L0%、1.0%o9.2.6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宜按图9.2.6(图略)阴影部分采用,其纵向钢
8、筋、箍筋的设置应符合表9.2.6(表略)的规定。9.2.8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表9.2.8规定,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直径不应小于8mm,拉结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表9.2.8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抗震等级特一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0.35%0.25%0.2%注:1特一级底部加强部位取0.4%;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0.3%o9.2.10 周边有型钢混凝土柱和梁的带边框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宜全部绕过或
9、穿过周边柱型钢,且应符合钢筋锚固长度规定;当采用间隔穿过时,宜另加补强钢筋。周边柱的型钢、纵向钢筋、箍筋配置应符合型钢混凝土柱的设计规定,周边梁可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或钢筋混凝土梁;当不设周边梁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暗梁,暗梁的高度可取2倍墙厚。10.1.7 考虑地震作用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宜超过表10.1.7的限值。n=N(fcAc+faAa+fpAp)(10.1.7)表10.1.7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特一级、一级(9度)一级(6、7、8度)二级、三级轴压比限值0.40.50.610.2.2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
10、小配筋率应符合表1022的规定,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拉结钢筋间距不宜大于40Omm,分布钢筋及拉结钢筋与钢板间应有可靠连接。表10.2.2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抗震等级特一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0.45%0.4%0.3%10.2.3 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端部型钢周围应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内配型钢的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有关型钢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规定。11.1.6考虑地震作用的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宜超过表ILl.6的限值。n=N(
11、fcAc+faAa)(11.1.6)Aa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两端暗柱中全部型钢截面面积。表11.1.6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特一级、一级(9度)一级(6、7、8度)二级、三级轴压比限值040.50.611.2.1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其端部型钢周围应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内配型钢的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有关型钢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2.4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
12、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11.1.2 混合结构高层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11.1.2(表略)的规定。11.1.5 混合结构在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应符合本规程第3.7.3条的有关规定;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应符合本规程第375条的有关规定。11.1.6 混合结构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应符合本规程第9.1.11条的规定。11.2.3 (混合结构外围框架柱沿高度)采用不同结构构件时,应设置过渡层,且单柱的抗弯刚度变化不宜超过30%o11.2.5 混合结构中,外围框架平面内梁与柱应采用刚性连接
13、。11.2.7 (混合结构设置加强层时)力口强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伸臂桁架应与核心筒墙肢刚接,上、下弦杆均应延伸至墙体内且贯通,墙体内宜设置斜腹杆或暗撑;外伸臂桁架与外围框架柱宜采用较接或半刚接,周边带状桁架与外框架柱的连接宜采用刚性连接。113.6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时,设置伸臂桁架的楼层以及楼板开大洞的楼层应考虑楼板平面内变形的不利影响。11.4.3型钢混凝土梁的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应符合本规程第6.3.4条第4款和第6.3.5条第1款的规定,且不应小于0.15%o2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应加密配置。加密区范围,一级取梁截面高度的2.0倍,二、三、四级取梁截面高度的1
14、.5倍;当梁净跨小于梁截面高度的4倍时,梁箍筋应全跨加密布置。3型钢混凝土梁应采用具有135。弯钩的封闭式箍筋,弯钩的直段长度不应小于8倍箍筋直径。非抗震设计时,梁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抗震设计时,梁箍筋的直径和问距应符合表11.4.3(表略)的要求。11.4.4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不宜大于表11.4.4的限值,轴压比可按下式计算:表11.4.4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一二三轴压比限值0.700.800.90注:1转换柱的轴压比应比表中数值减少0.10采用;2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轴压比应比表中数值减少0.05采用;3当采用C60以
15、上混凝土时,轴压比宜减少0.05o11.4.10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5柱长细比不宜大于80;6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应按本规程公式(1144)计算,并不宜大于表11.4.10的限值。表11.4.10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一二三11.4.14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本规程表7.2.13的限值,其轴压比可按下式计算:4周边有型钢混凝土柱和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应绕过或穿过周边柱型钢,且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当采用间隔穿过时,宜另加补强钢筋。周边柱的型钢、纵向钢筋、箍筋配置应符合型钢混凝土柱的设计要求。11.4.16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混凝土筒体应有可靠连接,应能传递竖向剪力及水平力。当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通过埋件与混凝土筒体连接时,预埋件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