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07939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篇一、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1.7.10 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连梁,当跨高比不大于2.5时,除普通箍筋外宜另配置斜向交叉钢筋,其截面限制条件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洞口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250mm时,可采用交叉斜筋配筋(图略),其截面限制条件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2当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400mm时,可采用集中对角斜筋配筋(图略)或对角暗撑配筋(图略),其截面限制条件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D受剪截面应符合式(1L7.10-1)的要求。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7.10-4)11.7.11 剪力墙及筒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斜筋及箍筋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连梁沿上、下边缘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且配筋不宜少于212;交叉斜筋配筋连梁单向对角斜筋不宜少于212,单组折线筋的截面面积可取为单向对角斜筋截面面积的一半,且直径不宜小于12mm;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和对角暗撑连梁中每组对角斜筋应至少由4根直径不小于14mm的钢筋组成。2交叉斜筋配筋连梁的对角斜筋在梁端部位应设置不少于3根拉筋,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连梁宽度和200mm的较小值,直径不应小于6mm;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应在梁截面内沿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设置双向拉筋,拉筋应勾住

3、外侧纵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中暗撑箍筋的外缘沿梁截面宽度方向不宜小于梁宽的一半,另一方向不宜小于梁宽的1/5;对角暗撑约束箍筋的间距不宜大于暗撑钢筋直径的6倍,当计算间距小于100mm时可取100mm,箍筋肢距不应大于350mmo除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以外,其余连梁的水平钢筋及箍筋形成的钢筋网之间应采用拉筋拉结,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400mmo3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宜按本规范第11.3.6条和第11.3.8条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对角暗撑配筋连梁沿连梁全长箍筋的间距可按本规范表11.3.6-2中规定值的两倍取用。4连梁

4、纵向受力钢筋、交叉斜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IaE,且不应小于600mm;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Omm的构造箍筋,箍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5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可作为连梁的纵向构造钢筋在连梁范围内贯通。当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的面积配筋率尚不应小于0.3%o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4.1 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O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

5、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O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6.4.2 一、二、三级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6o注:墙肢轴压比指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

6、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6.4.5 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表略)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可按图6.4.5-1(图略)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并宜符合表6.4.5-2(表略)的要求。2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以及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以上的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

7、墙肢的长度、配箍特征值、箍筋和纵向钢筋宜符合表6A5-3(表略)的要求(图略)。6.4.6 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6.4.7 当剪力墙或核心筒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7.1.8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2房屋适用高度

8、应比本规程表3.3.1-1规定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降低,7度、8度(0.2g)和8度(0.3g)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x80m和60mo7.2.1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墙体稳定验算要求。2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Omm;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80mm。3三、四级剪力墙:不应小于16Omm,一字形独立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尚不应小于180mm。4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60mm。5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Ommo7.2.2抗

9、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除应符合本规程第7.2.1条的要求外,底部加强部位尚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尚不应小于180mm。2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分别不宜大于0.45、0.50、0.55,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应相应减少0.1o3短肢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应按本节7.2.6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其他各层一、二、三级时剪力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L4、1.2和l.lo4短肢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应符合本规程第7.2.14条的规定。5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2%,三、四级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一、二

10、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不宜小于0.8%o6不宜采用一字型短肢剪力墙,不宜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上布置平面外与之相交的单侧楼面梁。7.2.13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一、二、三级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7.2.13(表略)的限值。7.2.19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7.2.26剪力墙的连梁不满足本规程第7.2.22条的要求时,可采取下列措施:3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按独立墙肢的计算简图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墙肢截面应按两次计算的较

11、大值计算配筋。7.2.27连梁的配筋构造(图略)应符合下列要求:1连梁顶面、底面纵向水平钢筋伸入墙肢的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IaE,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Ia,且均不应小于600mmo2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符合本规程第6.3.2条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构造要求;非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3顶层连梁纵向水平钢筋伸入墙肢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Omm,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4连梁高度范围内的墙肢水平分布钢筋应在连梁内拉通作为连梁的腰筋。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

12、应大于200mm;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其两侧腰筋的总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六、框架剪力墙结构(含板柱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5.1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O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6.5.2 板柱-抗震墙的结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18O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房屋高度大于12m时,墙厚不应小于200mmo2房屋的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楼

13、、电梯洞口周边宜设置边框梁。38度时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节点,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16倍,托板或柱帽的边长不宜小于4倍板厚和柱截面对应边长之和。6.5.3 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屋高度大于12m时,抗震墙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房屋高度不大于12m时,抗震墙宜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板柱和框架部分应能承担不少于本层地震剪力的20%o3板柱节点应进行冲切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计入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冲切,节点处地震作用组合的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冲切反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一、二、三级板柱的增大系数可分别取1.7.1.5x1.3o6.5.

14、4 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板柱节点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柱帽平板应在柱上板带中设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及柱两侧各不大于1.5倍板厚。暗梁支座上部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柱上板带钢筋面积的50%,暗梁下部钢筋不宜少于上部钢筋的1/2;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4倍板厚,肢距不宜大于2倍板厚,在暗梁两端应加密。2无柱帽柱上板带的板底钢筋,宜在距柱面为2倍板厚以外连接,采用搭接时钢筋辘B宜有垂直于板面的弯钩。3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6.6.4)4板柱节点应根据抗冲切承载力要求,配置抗剪栓钉或抗冲切钢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

15、08.1.3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2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3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16、;4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时,可按本规程第3.11节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和论证。8.1.6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体结构构件之间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较接。8.1.9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同时布置筒体或两主轴方向的剪力墙以形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并应避免结构刚度偏心,其中剪力墙或筒体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7章和第9章的有关规定,且宜在对应剪力墙或筒体的各楼层处设置暗梁。2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