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强迫症的心理治疗.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13058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强迫症的心理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强迫症的心理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强迫症的心理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强迫症的心理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强迫症的心理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强迫症的心理治疗.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3强迫症的心理治疗强迫症(OCD)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精神障碍。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没有必要或不正常,虽违反自己意愿,但无法摆脱,常为此感到焦虑及痛苦。强迫症症状复杂多样,病程易慢性化,致残率高,对婚姻、职业、情感、社会功能存在严重影响。尽管如此,大多数患者早期并不会主动寻求医治。强迫症终生患病率为08%-30%,占精神科门诊患者十分之一左右,发病年龄平均为20岁,2/3患者症状起病于25岁前,女性患病率稍高于男性。药物治疗的不足药物治疗OCD常采用高剂量抗抑郁剂,少数还常合并使用抗焦虑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如单靠药物治疗的话,临床治疗存在一

2、定困难,因药物治疗有效率仅为一半左右且需要长期维持,停药后复发率高。再加上OCD患者会因各种担忧,反复寻求确认以及进行大量重复行为,为一点小事反复问询医务人员,这也会让医务人员很头痛,因为医务人员反复多次说同样的话却发现见效甚微彳艮容易因此变得烦躁或者有挫败感。因此,心理治疗现作为OCD常规药物治疗外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为治疗OCD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面对OCD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即让患者先理解认知理论是如何看待强迫症的;然后通过行为治疗,即让患者暴露于他所害怕的情形中,放弃他习惯采用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帮助行为,从而有新的认知收获;再

3、通过这样的认知改变继续进行暴露治疗,其中也不时会穿插认知层面的讨论以改变其既有歪曲认知,最终达到治疗效果。常见疗法包括思维阻断法、暴露与反应阻止法、系统脱敏法、合理情绪疗法等。虽然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且暴露疗法和反应阻止法已经被大量的研究证实是有效的。但是由于此方法需要患者直接面对弓I起焦虑的刺激或环境,并且不能采取件可降低焦虑的防御手段,患者在此过程中必须忍受巨大的精神痛苦,很多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治疗。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以无意识理论为基础,重视患者童年创伤和无意识动机。认为强迫症产生是由于其童年的经验、创伤被压抑到个体的潜意识中,在后天环境的偶然刺激下以强迫

4、行为表现出来。精神分析疗法主要通过自由联想、释梦和积极想象等技术挖掘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和欲望以及所遭受的精神创伤,然后进行合理的解释让患者领悟到症状的真正意义,体验和感受症状的幼稚与可笑,症状因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除,从而调整精神活动,逐渐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森田疗法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森田治疗法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突破,现在可广泛的适用于各大精神患者的治疗之中。森田治疗的机理主要是对神经疾病的发展原理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神经发病与神经质有关,其主要的表现为神经内向、有疑病的倾向,其主要特点就OCD患者试图将客观存在的东西通过主观的意识改变,拥有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但是森田疗法并不适用于一切神

5、经症病患,原因在于:只有神经质是森田疗法主要对象,然而很多神经症起病原因都不单一,情况复杂。参考文献1.汪辉艳.强迫症的心理治疗人健康必读2020年9期,214页,2020.2.牛玉,崔界峰.强迫症病理性认知特征及其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3,23:363-369.3.吴攀攀.强迫症心理治疗方法的新进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95-96.4.Citkowska-KisielewskaA,RutkowskiK,MielimakaM,etal.Obsessive-CompulsiveSymptomsin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andin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OccurrenceandCorrelationsJ.JPsychiatrPract,2020,26(2):101-119.DOI:10.1097PRA.0000000000000451.5.HauserTU,WillGJ,DuboisM,etal.AnnualResearchReview:DevelopmentalcomputationalpsychiatryJ.JChildPsycholPsychiatry,2019,60(4):412-426.DOI:10.1111jcpp.129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