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147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 年)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 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落实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 产业的意见,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持续发挥全过程创 新生态链优势,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增强发展动能,推动构建面向未来 的现代产业体系,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发展基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 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

2、+ 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经济发展和创 新实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均衡、单 一产业比重过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 展不够等问题,亟须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领军企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性力量,具有显著先发优势 O 深圳产业发展已具备较好基础,产业链相对完备,合成生物、区块链、 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扩张期,已初具规模,5至 10年内有望实现倍数级增长;脑科学与类脑智

3、能、深地深海、可见光 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孕育期,规模较小,10 至15年内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立足深圳实际,前瞻谋 划、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动我市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 链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 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具有重大意义。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 牢牢把握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和双改示范重大历史机遇, 以深化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进四链协同为主线,突出强主体、 促融合、分梯

4、度、聚空间,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培育战略性新 兴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实现深圳高质量可持 续发展。(二)基本原则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服务等支撑,激发 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前瞻布局,重点突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系统性跟踪前沿引领技 术,找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先发展、集中攻关,全力突破产业发 展瓶颈。优势聚焦,分类培育。聚焦现有产业特长和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成 熟度,分产业分阶段培育,推动产业接续发展,有效衔接战略性新兴产 业。创新引领,协同推通 强化创新功能区的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围绕 全过

5、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资源向未来产业集聚,实现四链协同 发展,加快发展未来产业。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紧盯世界产业发展前沿,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周期,构 建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不 断增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培育若干个战略性新 兴产业集群,构建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产业梯次接续发展。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 技术等产业出现爆发性增长;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 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产业形成技术研发优势。梯次成长、接续发展 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二)产业竞争不断增强。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培育一批专 精

6、特新企业,取得若干个突破性科研成果,拓展若干个未来技术应用 场景和迭代示范工程,新增若干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产业空间持续优化。以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 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东部滨海国际生 物谷、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深圳国家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布局公共 技术服务平台、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聚集一批科技型企业。(四)产业生态不断完善。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重大科技 基础设施和科研机构,构建小试中试平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 的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拓展、产业集 聚、人才汇聚、金融支撑的产业生态。四、发展重点(一

7、)5至10年内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 强化前沿技术研究和技术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 和颠覆性技术,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壮大产业新增长点。 合成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定量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创 制等。区块链产业重点发展底层平台技术、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智 能制造、区块链+供应链等。细胞与基因产业重点发展细胞技术、基因 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等。空天技术产业重点发展 空天信息技术、先进遥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空天装备制造等。(二)10至15年内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脑科学与类

8、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 息等四个未来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重大科学问题 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产业发展集聚创新能 量。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重点发展脑图谱技术、脑诊治技术、类脑智 能等。深地深海产业重点发展深地矿产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 空间开发利用、深海高端装备、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技术等。可见 光通信与光计算产业重点发展可见光通信技术、光计算技术等。量子信 息产业重点发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五、重点任务聚焦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 过程创新生态链,实施强基 突破 加速 融合 汇聚五 大

9、工程,推动创新资源向未来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 教育链四链深度融合。(-)基础研究强基工程。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大力开展 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基础研究专项,重点开展产业需求导向 的科学问题研究,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 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供给,提升从。到1原始创新能力。聚焦未来 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载体,打造未来产业策源地。(二)技术攻关突破工程。探索央地协同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 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技术攻关专项,建立企业界出 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按照理技融合、 研用结合,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

10、联合体,探索产学研协同 攻关和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建立一产一策、一技一策、一企一策 工作机制。()成果产业化加速工程。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成立联 合实验室,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 台、众创空间和孵化器。聚焦未来产业,搭建一批应用场景,支持企业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推广。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科技成 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建设全国性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 权交易中心,推动成果评价、市场定价、技术交易等信息互联互通。举 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发现遴选一批颠覆性技术项目,开辟全新技术 赛道。(四)科技金融融合工程。建立市科技研发资金与政府引导基金、 天

11、使投资引导基金等金融资本的联动机制,支持科技项目成果加速产业 化。依托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南方创投网投资联盟等机构,以企业 融资及项目合作需求为导向,完善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机制,实现评估、 咨询、融资等全链条对接,为未来产业高科技成果项目提供全方位、全 流程专业咨询与融资服务。建立覆盖种子期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并购重组投资未来产业的基金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未来产业科技创 新类项目。鼓励信贷机构根据未来产业研发投入特点,创新金融产品, 支持企业采用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服务模式,加快产品开发 与应用。(五)创新人才汇聚工程。探索学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学 校十大型科研院所 学校+龙

12、头企业,开展新理科 新工科新医科建设,实施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专项,面向未来产业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建立人才跟踪培养机制,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取得突出成 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 向,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加大青年科技奖奖励 力度,实行提名制,激励和释放科研人才创造力和创新力。六、空间布局坚持全市统筹、差异布局、协同发展,以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 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东部 滨海国际生物谷、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和深圳国家高新区南山园区、坪 山园区、宝安园区、龙岗园区、龙华园区作为未来产业6+5核心承 载区,根

13、据核心承载区资源禀赋与产业创新基础,优化整体布局,合理 规划产业发展,提升未来产业发展能级。七、保障措施(-)组织保障。加强统筹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领域和跨部门重 大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源,完善市区协同、部门联动机制,明确 推进举措,落实各项任务,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二)资金保障。围绕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合优化科技计划体系, 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市区联动配比、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 共同支持的投入机制。(三)制度保障。充分发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优势,大力推进项目 管理、经费使用、成果评价、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全方位改革,完善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四)跟踪监测。根据未来产业发展特点,建立一套科技创新体系、 一张重点企业表、一份重点项目清单、一张创新资源分布表、一套政策 金融工具包、一份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清单六个一工作体系,做好未 来产业动态监测、评估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劳动合同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