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1557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邪外犯证: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红,苔薄白。(二)肝火上炎证: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加重,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三)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皖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四)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舌质暗红。(五)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无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吃腹胀满,大便滤薄,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

2、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耳聋1.评估患者耳聋的程度以及有无眩晕等伴随症状。2.禁用耳塞,嘱病人勿用力挖耳,避免污水入耳。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内耳、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肝火上炎者加肝穴;风邪外犯者加肺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合谷、耳门、翳风等穴。5.遵医嘱刮痂,取风池、翳风、听宫,耳门等穴;背部取大杼、风门、肺俞等穴。(二)耳鸣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耳、神门、肾、心等穴。(三)耳内胀闷1.观察有无耳痛情况。2.伴鼻塞、流涕时,指导患者正确摞鼻方法。3.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耳门、翳风等穴。(

3、四)头晕目眩1.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2.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低头、旋转等动作,做好安全措施。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心、皮质下等穴。肝火上炎伴血压升高者可加降压沟、肝阳等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印堂、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五)夜寐不安1.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交感、神门等穴。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三阴交、肾俞、涌泉等穴,伴心悸者加内关、心俞等穴。3.遵医嘱中药泡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3

4、.刮痂(详见附录2)。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减少噪音刺激,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2.双耳重度耳聋者避免单独外出,注意行走安全。3.避免剧烈咳嗽。4.指导患者正确攥鼻,防止涕液注入耳窍。(二)饮食指导1.风邪外犯证:宜食疏风解表、散邪通窍的食品,如薄荷粥、葛根粥等。2.肝火上炎证:宜食清肝泻热的食品,如绿豆、冬瓜、梨、菊花叶、芹菜等。食疗方:芹菜瘦肉粥。3.痰火郁结证:宜食清热化痰的食品,如意或仁、梨、枇杷、莲藕、百合等。食疗方:百合粥。4.血瘀耳窍证: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红糖、山楂、韭菜、黑木耳、桃仁等。食疗方:桃仁拌黑木耳。5.气血亏虚证:宜食健脾益气、补

5、血的食品,如大枣、枸杞、山药、桂圆等。食疗方:红枣桂圆粥。(三)情志调理1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如采用文字书写等。2.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及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等。(四)康复指导1.鸣天鼓:调整好呼吸,将两手掌心紧贴于两外耳道口,使外耳道口暂时处于封闭状态,两手指放于枕部,食指叠于中指上,食指从中指上滑下,轻轻扣于脑后枕部。左右手各叩击24次,再两手同时叩击48次。2.营治城廓:以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每次做15分钟。3.鼓膜按摩:以手食指(或中指)按摩耳屏,随按随放,每次按2030下,用力均匀,应先左后右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

6、4.自行咽鼓管吹张术: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先用口吸气,然后闭唇,再用力用鼻呼气。可反复多次,使咽鼓管通畅。急性鼻炎或鼻腔浓涕较多时不宜使用此方法。五、护理效果评价附: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联系电话: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邪外犯证口肝火上炎证痰火郁结证血淤耳窍证气血亏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耳聋口1.病情观察口2.耳部护理3.其他护理措施: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2.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3.刮痛口应用次数4.其他:_

7、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次,应用时间:天次,应用时间:天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口一般差耳鸣L病室环境2.其他护理措施:L耳穴贴压应用次数2.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般差口耳内胀闷1病情观察2.探鼻方法口3.鼓气吹张法4.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2.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差头晕目眩1病情观察2.安全护理3.其他护理措施: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2.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3.其他:_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一次,应用时间:天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差夜寐不安其他护理措施: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2.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3.

8、中药泡洗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次,应用时间:天次,应用时间: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差34.其他:一_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天其他:(请注明)1.2.3.好口较好口一般差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刮痴中药泡洗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护士长签字;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

9、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倪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倪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服药温度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3.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二、内服中成药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3.密切观察用药反

10、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服用胶囊不能铿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三、中药注射剂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

11、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2.

12、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5.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7.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8.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2.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

13、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舐部不宜施灸。3.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7.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10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

14、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剂量。11.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舐部禁用。3.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5.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6.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7.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否则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8.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缙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9.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