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省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培训班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全省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培训班的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参加全省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培训班的心得体会根据组织安排,自己有幸参加了全省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培训班。通过认真聆听各位领导及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的专题辅导,进一步加深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理解,切实增进了对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深入思考,学到了真知,开阔了眼界,汲取了经验,增强了干劲,受益颇丰。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要理顺“三大关系”:一是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县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规律谋发展的理念,着眼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区域主体功能,立足近期、谋划长远,通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进行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划分,合理布局生产、生活
2、、生态空间,统筹做好“增量”、做活“存量”、做优“流量”三篇“文章”,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城乡和区域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二是刚性与弹性的关系。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兼顾刚性和弹性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统筹安排各类用地需求,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实现全域类型用途管控。刚性约束上,承接好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系统性安排和约束性指标,以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各相关领域的空间需求,实现全市“一张图”的精细管理。弹性收缩上,兼顾经济与生态、开发与保护、未来与长远,在合理确定用地总体规模指标的基础上,为未
3、来留足发展空间。三是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充分考虑市未来发展需求,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契机,摸清查实全市山水林田湖草各类资源的面积、分布、质量等信息,通过调整利用、限期盘活等形式,推进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推动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拿我市来说,“十三五”期间省、市下达我市增量建设用地指标X亩,至今年已基本用完。近年来实施的6条高等级公路主线占用X万亩耕地,全市8个煤矿X万亩的采矿权范围与耕地、林地交叉重叠,且部分耕地达不到基本农田划定标准,剩余耕地数量严重不足,亟需加快编制存量土地再开发规划。其次,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要突出“三个关键”:一是做好空间重塑。就是在现有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深度开
4、发、优化结构、提升品质,不断提高国土空间的综合功能和承载能力,坚持增量规划与存量规划并重、空间开发与空间修复并举、地上开发与地下开发兼顾,协调安排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统筹布局城镇、农业、生态空间,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业空间,实现国土空间资源全域共享。二是做好自然赋值。一方面,通过合理调整生产用地、优先增加生活用地、持续扩大生态用地,通过减量规划、城市更新、增减挂钩等方式,提高土地财产附加值,最大程度释放土地红利。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国土整治修复等途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体系,增加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综合效益。例如,对现有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恢复,根据用地需求
5、确定利用方式,解决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需求。三是突出资源节约。规划管方向、管总量、管全局,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近年来,我市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区域交通条件大幅改善,进入快速发展关键期,城镇用地诉求加大。在规划编制中要聚焦市场失灵和市场缺位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粗放利用、空间发展失衡等问题,优化空间格局,推动资源节约,通过市场方式抑制资源不合理占用,增强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内生动力。第三,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要加快“三个转变”:一是在思维理念上由“循规蹈矩”向“主动谋划”转变。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要坚持从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治理两方面入手,努力转变传统规划思维、变革规
6、划手段、充实规划内容,在生态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升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速度,实现对自然资源全域全类型空间管控,构建出碧水蓝天的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美丽乡村。二是在数量类型上由“各自为阵”向“多规合一”转变。以“多规合一”为手段,严格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战略意图、约束性指标,发挥总体规划对专项规划、详细性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彻底解决现有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缺乏衔接和协调等突出问题,保障各类用地属性的唯一性和空间权威性,实现国土空间一张“蓝图”全覆盖。三是在路径选择上由“开发优先”向“生态优先”转变。突出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管控作用,坚持集约节约、生态优先、自然恢复发展理念,通过限定无
7、序扩张和粗放发展,适当增加生态功能区数量,制定符合实际的生态修复措施,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效率,做到保护环境、绿色规划,构建文明和谐的国土空间体系,确保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我市而言,贯彻落实好生态文明思想,优化国土空格局,自己理解就是要坚持把生态城市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原则,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和省市战略布局,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生态旅游强市。一是“以山定势”,构建体系完备的城镇发展格局。围绕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构筑交通路网发达、产业结构合理、设施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城市建设上,遵循地
8、形走势,打造以行政商务中心为核心,以东部绿色工业发展区、中部城市经济活力区、西部休闲养生魅力区为片区的“一心一轴三片”拉大城市框架。小城镇建设上,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建设两个“准县城镇”,两个“卫星城镇”三个“田园乡镇”,两个“民族风情乡”9个新型城镇,构建“一核九镇百村”城乡发展格局。二是“以能定业”,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立足做强绿色生态农业、壮大绿色低碳服务业和培育绿色循环产业3个维度,打造三大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生态农业集群,构建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带动核桃、药材、草畜、特色种养发展的“一园四带四区”现代农业格局。打造特色工业集群,以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为重点,加
9、强产业空间合理供给和保障,构建以工业园区为核心,X片区为载体的“一区四园”现代工业发展布局。打造特色文旅产业集群,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构建以城市休闲旅游带、“三线”军工文化旅游带和特色乡村旅游节为载体的点的“一区两带多点“全域领域发展布局。三是“以水定盘”,构建顺应自然的生态安全屏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针对水土流失、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在治水上,将森林覆盖率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抓好泗河流域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项目,进一步放大自然生态优势,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在净水上,以关山林缘区和讷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为重点,优化全市重要生态功能区布局、与保护利用规划,探索建立连通森林、湿地、公园和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廊道系统,一体化推进生态修复。在护水上,实施水资源总量、强度双控及分区域差别化管控,提升泗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针对以往“侵山”开发破坏生态、“割水”破坏建设格局、“占田”发展难以为计等突出生态问题,严格按照划定的四个生态功能区,加快替代水源建设,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