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药教育与监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药教育与监护.ppt(4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药教育与监护用药教育与监护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基础知识及危害及危害 胰岛素使用适应胰岛素使用适应证证 胰岛素的种类与应用胰岛素的种类与应用 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 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及自我监测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及自我监测 胰岛素的注射与贮藏胰岛素的注射与贮藏主要主要内容内容糖尿病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血浆葡萄糖即血糖是指存在于血液中的游离葡
2、萄糖。正常值: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 3.96.1 mmol/L胰岛素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作用:1)促进:-葡萄糖氧化、代谢,降低血糖 -氨基酸、脂肪酸、k+、mg+进入细胞 -肝糖原肌糖原合成,脂肪合成,蛋白质合成 2)抑制 -糖原分解 -糖异生 -脂肪或蛋白质分解 -酮体产生正常值:胰岛正常值:胰岛细胞中储备胰细胞中储备胰岛素约岛素约200 单单位,正常人每位,正常人每天约分泌天约分泌2550单位胰岛素单位胰岛素入血。入血。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胰岛素的分泌模式(1)基础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分泌不依赖于进食,其作用为阻止肝脏内储存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也阻止由
3、脂肪酸、氨基酸经糖异生途径再转变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对调节空腹高血糖和餐前血糖是非常重要的。(2)餐时胰岛素分泌 进食后,胰岛在血浆葡萄糖刺激下(当血糖5.55 mmol/L时)可立即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抑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随着消化过程的结束,血糖逐渐下降,大约在进食后23 h胰岛素的大量分泌也结束,很快恢复到基础分泌的状态。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胰岛素分泌与24 h血糖浓度配合默契血糖与胰岛素的关系血糖与胰岛素的关系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刺激刺激细胞细胞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血糖浓度至正常血糖浓度至正常胰岛素停止分泌胰岛素停止分泌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 我国目前采用WHO(1
4、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 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11.1或 空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7.0或 葡萄糖负荷(OGTT)后2 h血糖11.1糖尿病分型糖尿病分型 1型糖尿病(比例为 5%)2型糖尿病(比例为90%)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WHO,1999)2型糖尿病进展性疾病,型糖尿病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延续病情会随着时间的延续病情会越来越重越来越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三多一少三多一少”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不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1)反复生疖长痈、
5、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2)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3)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4)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5)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6)下肢麻木、烧灼感。(7)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危害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危险性增加危险性增加24倍倍病变更严重,预后更差、发病年龄更早病变更严重,预后更差、发病年龄更早视网膜病变和失明视网膜病变和失明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6、严重且治疗费用很高严重且治疗费用很高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项原则(1)糖尿病健康教育。(2)糖尿病营养治疗。(3)体育锻炼。(4)糖尿病的药物治疗。(5)糖尿病的病情监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1)口服降糖药(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使用适应胰岛素使用适应证(证(1 1)1 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口服药口服药无效者无效者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应激情况应激情况(感染感染,外伤外伤,手术等手术等)严重疾病严重疾病(如结核病如结核病)肝肾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 妊娠妊娠糖尿病糖尿病 各种继发性糖尿病各种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胰
7、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增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多症症,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等等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等等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2 2)对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对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未达标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未达标的患者的患者 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失效,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失效,可予胰岛素联合治疗可予胰岛素联合治疗 对难以分型的消瘦患对难以分型的消瘦患(BMI18.5kg/m2)BMI16.7mmol/L(300mg/dl)时)时,应应测定血、尿酮体测定血、尿酮体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时间血糖监测时间 每餐前每餐前 餐后餐后2 2小时小时 睡前睡
8、前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如有空腹高血糖,应检测夜间的血糖如有空腹高血糖,应检测夜间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者监测的或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次数可更少 血糖控制差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病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病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A1c(HbA1c)是评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金标准 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血糖控制未达到
9、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糖尿病患者应每案调整后,糖尿病患者应每3 3个月检查一次个月检查一次HbA1c HbA1c 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检查者应每年至少检查2 2次次HbA1cHbA1c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腹部腹部短效胰岛素首选腹部注射短效胰岛素首选腹部注射身体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是腹部身体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是腹部腹部的皮下组织较肥厚可减少注射腹部的皮下组织较肥厚可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至肌肉层的风险捏起腹部皮肤最容易捏起腹部皮肤最容易大腿大腿只能在大腿的前外侧进行注只能在大腿的前外侧进行注射射,避开大腿内侧(大腿内侧避开大腿内侧
10、(大腿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注射大腿时一定要捏起皮肤注射大腿时一定要捏起皮肤或使用超细超短型注射笔针或使用超细超短型注射笔针头头手臂手臂皮下组织较薄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易注射至肌肉层至肌肉层自我注射时无法自己自我注射时无法自己捏起皮肤捏起皮肤建议使用超细超短型建议使用超细超短型注射笔针头注射笔针头(5mm)或或由医护人员及家人协由医护人员及家人协助注射助注射臀部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臀部的皮下层较厚臀部的皮下层较厚无须捏起皮肤也无注射无须捏起皮肤也无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至肌肉层的风险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1、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
11、、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 左边一周,右边一周,部位对称左边一周,右边一周,部位对称轮换轮换 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轮换2、同一注射部位区域内的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区域内的轮换 应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至少应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至少2-3cm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尽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点个注射点注射点与注射点之间,距离至少注射点与注射点之间,距离至少2-3cm2-3cm 注射前清洁双手注射前清洁双手 仔细核对胰岛素注射剂量仔细核对胰岛素注射剂量 注射前需排净药液和针头中的气体注射前需排净药液和针头中的
12、气体 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后,待皮肤上的酒精完全挥发后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后,待皮肤上的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再进行注射 捏起皮肤,使针头与皮肤呈捏起皮肤,使针头与皮肤呈9090度或度或4545度角快速进针度角快速进针 完全成注射时,应等待至少完全成注射时,应等待至少6 6秒秒后再将针头拔出,以后再将针头拔出,以避免漏液现象的发生。避免漏液现象的发生。注射完成后应立即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以免空注射完成后应立即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以免空气进入药液,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气进入药液,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胰岛素注射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注意:注意:注射注射时时应避开出现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应避开出
13、现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出血、瘀斑、感染的部位,避开硬结。出血、瘀斑、感染的部位,避开硬结。如注射混悬型胰岛素时,需充分混合如注射混悬型胰岛素时,需充分混合至至转变成均转变成均匀一致的云雾状白色液体匀一致的云雾状白色液体 注射时胰岛素的温度应接近室温,以避免过低的注射时胰岛素的温度应接近室温,以避免过低的温度造成注射时的不适感温度造成注射时的不适感 杜绝针头的重复使用(注射部位流血、擦伤,杜绝针头的重复使用(注射部位流血、擦伤,使使用过的针管内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阻塞针管,用过的针管内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阻塞针管,阻碍下一次注射)阻碍下一次注射)胰岛素的储存胰岛素的储存未开封的胰岛素或已启用的胰岛素,应尽可能未开封的胰岛素或已启用的胰岛素,应尽可能放在温放在温度度28的冷藏室储存的冷藏室储存。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马学毅主编现代糖尿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诊断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谢谢!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