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建筑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目录一、引言二、城市建设及规划1、中国的古代方正城市规划2、西方开发的城市3、中西方城市的差异三、理想主义的宗教建筑1、中国宗教建筑2、西方宗教建筑3、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差异四、中西宫殿建筑1、外国宫殿少等级观念,而中国重理论至尊2、外国宫殿重单体,而中国宫殿重群体五、陵墓建筑不同的形和意六、民居建筑1、中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居2、西方民居3、中西民居建筑的同异七、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和交流1、二者的差异2、二者的交流和融合八、总结参考文献一、引言有人之处就有建筑,建筑伴随着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由于物产、气候、交通等的差异,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宗教、经济、社会等的差异,每个时代的建筑
2、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各地的文化有交流,各代的文化有传承,更何况人们的创造力是无穷尽,世界的建筑因此千变万化。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这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而我们是否又是真正的了解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建造的不同建筑呢?是否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是否能发现不同地区建筑物的各种的美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考虑的。二、城市规划及建设1、中国的古代方正城市规划在古代,城市是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劳动人民进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据点,也是统治集团奢靡消费的安乐窝,城市建设是为这些目标服务的。同时,城市
3、又集中表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历史上著名的长安城就是一个典型的方正有序的城市。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经过系统规划,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市约略成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周围36公里,城内面积约84平方公里。和明清北京一样,隋唐长安也有一条南北中轴线,两边建筑、街道均对称布置。宫城和皇城组成了一个方形的城中之城,紧靠着城市的北城墙。皇城外,整座城市被方正垂直的街道划分成一百多个街坊。长安城中集中设有进行商业贸易,城内也为皇家设有专用通道。从其城市的规划中,很明确地体现了统治集团对劳动人民的统治。2、西方开发的城市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罗马城,焕发了青春的光彩,许多著
4、名的意大利艺术家对养育他们的大地之母,倾注了满腔的热情,用各种手段来装扮这座古典名城,其中对城市景观影响最大的是兴建了许多供市民活动和游憩的广场。这是的广场设计很有成就,它一般由建筑合围,空间较为封闭,其平面形式多为几何形,如矩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等,有时则用若干几何形组合而成。广场内几乎都布置了雕像、喷水池等艺术小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它对于加强建筑物的表现力、丰富城市街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旅行家常将罗马景致概况为四多-广场、雕塑、喷泉和教堂众多,而前三者又每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教堂前也常建广场以勾勒出建筑之雄姿。这开放的城市规划,充分显示了西方城市的热情奔放的青春,激情四
5、射的活力。其不同的规划理念和中国的规划显而易见,这些城市结构方式对后来的欧洲城市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3、中西方城市的差异不同的规划思想会形成不同的城市面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城市首先是一种防卫手段,是由墙围起来供人类聚居的地方。而西方国家的城市则是文化较高的、能享受公民权利的地方。从而,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城市观念比较重视安全、地域和行政上的意义,而西方则侧重于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恰恰是一观念的差异,西方城市和中国古代城市也往往有着不同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式。三、理想主义的宗教建筑西方人崇拜上帝,中国人崇拜祖先”,不少文化学者如此来评教中西传统文化信仰上的差异。这一差别直接影响中西宗教建筑文
6、化的文化性格。1、中国宗教建筑中国的宗教建筑,主要是指佛教建筑和道教建筑。而佛教的寺院和道教的宫观,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佛祖释迦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如著名的洛阳白马寺,五台山佛光寺等。而道观建筑的平面布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建筑手法,以道教正一派祖庭上清宫和全真派祖庭
7、白云观为代表;另一种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就爱你在位置,然后再围绕八卦方位放射展开的极具神秘色彩的建筑手法,其中尤以江西三清山丹鼎派建筑为代表。还有一种介于宗教建筑和非宗教建筑之间的是坛庙建筑,它具有一定宣传教职能的礼制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西方宗教建筑西方宗教建筑主要包括神庙建筑和教堂建筑。说到神庙建筑就不得不提埃及神庙。埃及神庙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建筑之一,通常建有高大、对称的牌楼门,门内有大殿和长廊。高柱林立的柱厅是埃及神庙的最大特色,比如卡纳克神庙和卢克萨斯神庙。古希腊神庙是欧洲宗教建筑的起源,最初神庙的形制一般是以内部的正殿为主体,殿内立有驻扎在该神庙内
8、神灵的雕像。古希腊的神庙一般规模不大,膜拜仪式在庙外举行,其遗址中最著名的要数卫城建筑群。其教堂建筑可分为两个时期:中世纪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中世纪教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高耸尖塔、尖形拱门、密布的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内部空间,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在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画的狭长的窗户,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运用了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包括力学、透视规律等,更有艺术个性。3、总西方宗教建筑的差异不同的崇拜对象,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佛寺群体布局脱
9、胎于中国民居院落,往往几重进深。西方则正如其宫殿一样,也突出建筑单体,不讲求群体布局。中国多采用平面纵横铺开的布置,匍匐于大地水平发展。西方则组成垂直向上的狂烈的线条,给人以竖向发展的强烈印象,表达了遥接天国,和神”交谈、神域的意蕴,以中世纪哥特式教堂为最典型。中国主要承重结构以木材制作,四周开设门窗,故殿内光线比较明亮,神秘感不强。西方则采用石结构、砖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建筑坚固耐久,相对封闭,内部即高且光线暗淡,具有浓重的威慑信徒心胸的神秘精神氛围。中国受宗法等级思想影响较大,布局等方面都有较严格的规定,比较理性。而西方则注意建筑体积和立面形象的数和比较,具有较丰富的雕塑等造型艺术之成分,其
10、装饰色彩光怪陆离,动感强烈,情绪偏于迷狂。四、中西宫殿建筑中西古代宫殿建筑艺术,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产物,它们在总体上都强调以建筑雄伟壮丽的气势来象征王权的至尊和永恒。但是,由于文化传统和建筑观念的差异,两者在布局上、外形上、装饰风格上都大不相同。1、外国宫殿重单体,而中国宫殿重群体从建筑布局上看,西方宫殿一般以某一主要的宫殿作为王室权力的象征,所有的办公、休息、娱乐空间都聚集于这一主体建筑之中。例如凡尔赛宫中的主宫殿建筑。对建筑单体的强调,又恰恰契合了西方人突出强调个体的文化传统,它始终是西方古代宫殿建筑舞台上的主旋律。在空间布局上,中国宫殿建筑实际上就是住宅庭院的放大。它以严谨的平面布置、庞
11、大的空间体量、完整的庭院空间和森严的等级规范,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典范。2、外国宫殿少等级观念,而中国重理论至尊建筑形式上,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有着极为严格的主次、内外等级。它严格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式布局。严明的等级性反映在故宫建筑群的每一个角落。西方宫殿建筑中上似乎没有如此鲜明的等级差别。建筑装饰上,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擅用精美的装饰构件,图案多是神话中的瑞兽,如龙凤等。而西方宫殿建筑中的装饰图案一般比较具象化,对视直接模仿自然界中的事物,如反复出现在柱头上的忍冬草图案装饰就是如此。二者的装饰色彩也不同,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彩饰的丰富多彩,其装饰色彩有着严格的等级象征,在宫殿建筑中
12、,以黄、红两色为多见。黄色是富贵和权力的象征,因而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彩。红色也是五色之一,古人将它作为美好的象征。西方建筑中,自古希腊神庙建筑后,几乎再无施彩者。五、陵墓建筑不同的形和意古代的西方世界和中国对于人死后的归宿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导致了中西陵墓建筑布置、造型风格、体量、结构方式、空间创造等的差异。一般而言,西方古代陵墓极为强调永恒的意味。因此,建筑师运用石头书写历史,陵墓采用可以永久保存的坚硬的石材建造,体积庞大,高高耸立在地面之上,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而中国两千多年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为造就古代陵墓产生了稳定的建筑形态,演变轴线明确。陵墓一般为有规模的建筑群体,分为两个部分:
13、地面上是采用木材建筑的用于纪念性的祠堂,地下建有结构牢固、布局复杂、层层相套的墓室。在不少典型的陵墓中,其地下部分的面积甚至要超过地上部分。经过千年的沧海变迁,地面上的建筑常常荡然无存,而底下的墓室却保存完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西方对陵墓建筑的不同理念。中西方皇家陵墓尽管都用庞大的规模、巍峨的气势象征帝王的威严,皇权永固,然而中国的帝陵和先贤明哲的坟墓还是天人同一的自然观念和“比德”的山水审美观念在建筑艺术上的协调和统O六、民居建筑住宅建造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们生活起居的需要,是家”之所在,同时也是城市、乡村的主要建筑类型。1、中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居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
14、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窟洞、安徽的古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蒙古的蒙古包。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其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四合院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大堂、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和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窟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林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窟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徽派民居的外部造型上,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内
15、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为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当然,还有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的居住建筑。2、西方民居西方最早的住宅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它们实际上是满足遮风避雨等基本安全需要的窝棚。古埃及是院落式住宅,基本上为两种形式,一种以木材为墙基,一种以卵石为墙基。其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院落式布局比较符合古人的心理和生活习惯,基本上成为住宅设计的一种通用形式。古希腊住宅大都采用了内向式院落布局,朝街的外墙上不开窗,也没有什么装饰,只有门口有几棵壁柱。后来渐渐发展成小型门廊。住宅内部的居住用房和辅助用房均围绕着一个院子
16、,四周是柱廊。西方居住建筑发展到古罗马时期,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城市中除了富裕阶层的院落式住宅外,还出现了满足一般平民生活需要的多层公寓式住宅。文艺复兴时期,除了一些表明城市力量的大教堂,人们将更多的兴趣更多地转向居民建筑。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住宅,显示古典复兴和巴洛克风格,其多样变化令人感叹,以后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传播,人们对中世纪的住宅式样又产生了兴趣。例如庄园寨堡式府邸和哥特教堂式府邸。3、中西民居建筑的同异由于中西血缘家庭文化及其生活观念的差异导致中西民居文化的不同特性。西方住宅的庭院主要为解决通风、采光等实际问题而设,因而院子周围密密匝匝排列着许多房间、餐厅、游戏室等,而中国住宅是依据门和堂的分立来构思的:堂是房屋的主体,门是一种标志,是轴线上建筑序列的起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