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教学目标1 .准确认读“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畔”。2 .能正确有感情地地诵读长相思,感受词的抒情韵律,并会背诵。3 .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修辞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4 .了解诗人借助物象表情达情意的方法(借景抒情),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了解诗
2、人借助物象表情达意的方法,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诗词引入,触发情感同学们,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王安石产生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念家之情;当“举头望明月”的时候,李白的内心涌动着“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那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长相思这首词。(板书课题与作者)(二)认识词牌,了解词人1 .教师引导:孩子们,请大家对比观察一下,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2 .介绍: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词分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板书:词)3 .提问:你还知
3、道哪些词牌名呢?(清平乐、卜算子、天净沙、沁园春、江城子)4 .指导朗读题目:古诗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J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个词牌名,把“长”的音拖的长一些。5 .了解作者: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你们对他了解多少呢?资料拓展: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一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初)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自幼在北京长大,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
4、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次随驾出巡。康熙二十四年五月,纳兰性德溢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尤好填词,被誉为“清初第一大词人: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等。后人将侧帽集、饮水词这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共349首。6 .创作背景介绍:这就是纳兰性德,我们今天所学的长相思作于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在他自己长期患病不见好转、老母亲又十分思念儿子,希望儿子陪在身边的情况下,仍然决绝的再次离开家乡、离开亲人,随
5、着刚平定云南的康熙皇帝一起去塞北出巡,祭告奉天祖陵,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他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仔细读上2遍,第一遍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第二遍要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请几位学生展示朗读,生点评。(2)随文指导,学习认字,纠正读音。在这里老师要向大家强调几个字,请同学们认真听:榆:偏旁是木字旁,说明“榆”字的意思与树木有关。课文中的“榆关”指的是山海关。畔:可以组词“河畔、湖畔、
6、根据词语我们知道,“畔”的意思是“旁边”。更(g。ng):“更”是多音字,此处读一声。“更”是夜里的计时单位,整夜分为五更,每两小时为一更,如“三更半夜:更读“g占ng”时,可组词”更加,聒(gu6):同学们可以先观察字形,“聒”由耳”与舌”组成,可以想象成有一根舌头在耳边不停地说话,耳边感觉嘈杂。“聒”就是“声音嘈杂”的意思,在文中指风雪声。2.读通句子,读出节奏。(1)下面让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这首词的视频朗读,请同学们拿起笔,边听边划分节奏。(2)出示节奏,与生对照整,提问:有没有同学发现我们这首词的韵脚是什么呢?(eng韵)点拨:刚刚在听得时候,我们还发现,视频中的朗读在每一句的结尾将声
7、音进行了适当的延长,这样读起来会更有低沉回旋之味。(3)学生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根据节奏来读一读,读出这首词的韵味。(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四)借助注释,读懂词意1.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请小组代表交流。(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经深了,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里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我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多么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2 .请带着你的理解和节奏,读一
8、读这首词。读完后思考:这首词提到了两处地方你们找到了是哪两处?在书上圈出来。(板书:榆关、故园)3 .提问:你知道榆关是哪里吗?从注释中我们得知,榆关指的是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起名“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通道。清朝成为皇帝到沈阳祭祖的必经之路。4 .提问:结合诗意,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联系吗(榆关是词人现在所在的地方,故园是作者的家乡,也是作者内心正在思念的地方。)(五)边读边想,感悟诗情一、学习上阙,体会身在征途之苦,引出思乡之情。1.体会“山一程,水一程的遥远艰辛。(1)齐读上阙内容。(2)提问:有没有同学发现“山一程,
9、水一程”一句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说呢?(反复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也说明离家越来越远。)(3)路途漫漫,词人此时身在何处走过了哪些地方呢补充地图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地图,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这段文字。词人随康熙从北京出发东巡至沈阳,长达七百里地,来回需要100多天,目前他们已经行至山海关,从北京到山海关,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需要三个多小时,更何况那时候交通不便,只能靠双腿或马车。而且我们看地图也不难发现,这一路他们走过了很多险峻的山脉,行过了很多湍急的河流,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4)那行军在这样的山水间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跋山涉水
10、、翻山越岭)师点拨:从这里,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东巡之路的遥远与艰辛。(5)那现在请同学们在告诉老师,他仅仅只是身在榆关吗?点拨:他经过了崇山峻岭、小河大川、山海关外、军营帐篷,这一路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一个一个经过的地方,连接起来,就是作者此次的征途,所以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二词中的这个身字,也点明了行进的方向。(板书:身)2.体会“夜深千帐灯”的思乡之情。(1)想象:“千帐灯”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将士们夜间在荒山野岭中安营扎寨的场面,灯火万千,非常壮观。)(2)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此刻的他们饱受行军之苦,不觉得累吗,他们想休息、想入睡吗?可为什么该入睡
11、的深夜时分却是千帐灯呢?(思乡)二、学习下阙、体会身心分离之苦,感悟思乡之情。这是灯火万千之夜,思念亲人之夜,思念故乡之夜,那这还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呢?我们来看词的下阙。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阙内容。1.体会风雪交加之夜的“碎(1)发挥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呢?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样的场景?(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风雪交加)(2)这一句与上阙第一句有何相同之处?表达了什么?(点拨:同时这一句也同样运用反复的手法,紧承上片,交代夜不能寐的原因,与上阙第一句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3)这风雪交加的夜晚,让作者“聒碎乡心梦不成;这一句当中有个“碎
12、”字,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碎”字的?(点拨:我们通过平时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我们知道“碎”意为零星,不完整。“聒碎乡心梦不成”这个“碎”便指将士们的思乡梦碎,思乡心碎。)(4)心碎心碎,那么作者的心在哪里呢?(故园)总结:身在征途,心在故园(板书:心)2.体会刻骨思乡之情。(1)于是在这风雪交加的梦碎之夜,作者发出了“故园无此声”之语,可我们都知道,作者生活在北京,北方的冬天经常是寒风溯雪,下雪之时也是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可为何故园的风雪声作者不觉得嘈杂,甚至觉得“无此声”,这里的却让他觉得聒噪难以人睡呢(回想每年冬天下雪之时你是如何度过的)总结:是因为故园是温暖舒适、宁静祥和的。家乡有亲人、朋
13、友相伴,冬日里可以围坐在火炉前喝酒聊天,热热闹闹的,充满欢声笑语,不会觉得孤单、冷清。但是在这塞外,冷冷清清,什么都没有,听到的只有嘈杂的风雪声,这声音在作者头脑之中被无限放大,让作者“聒碎乡心梦不成”。(2)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格外思念家乡,虽然身在征途,但却心系故园)。(3)明确写法:那么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他的思乡之情呢同学们结合我们的单元主题我和我们学过的前两首诗,便能知道是什么,小提示,找景物。总结:是的,是这山,是这水,是这风,是这雪,是这千帐灯,是这一个一个似曾相识的景,勾起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愈是苍凉,愈是想家。3.体会身心分离之苦。(1)同学们,如果你
14、是纳兰,你想回家吗,你明明那么想家,为什么不回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资料。纳兰性德二十二岁时受封一等侍卫,在长达九年的光阴里,随康熙皇帝出巡大江南北及东北、山西等地:康熙十五年,随皇帝出使昌平;康熙十七年,随皇帝到巩华城、南苑、汤泉等地;康熙十八年,到保定;康熙十九年,出巡南苑、巩华等地;康熙二十年,到汤泉;康熙二十一年随皇帝东出山海关巡视,并祭祀长白山;同年八月,又奉命远赴梭龙,至十二月方返京;康熙二十二年,随帝至五台山巡视;同年七月,再至古北口;康熙二十三年,再次前往古北口;同年九月,随帝南巡: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去世。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原因了吗?总结:自他入宫以后,就很少有时间回
15、家和家人团圆,很少与妻儿相聚,而是常年伴随在皇帝身边。他知道他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重任在肩、责任如山,他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所以哪怕思念的泉水将自己淹没,他也不能感情用事,唯有将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寄托在这首长相思之中。(2)让我们一起来再读读这首饱含着思念之情的长相思吧。(3)总结: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六)发散思维,升华主题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还有和他一样,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总结升华:同学们,从古至今,有多少将士为了保卫祖国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安定生活。所以吾辈当自强呀!下面,让我们再来朗读一下这首词。(七)回顾感悟,经典咏流传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在这里,只有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一一长相思。(生接)只有风一更,雪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