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职师生数字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中职师生数字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县域中职师生数字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一、中职师生数字素养“四不”现状认识教师数字化授课环境不优现阶段,中西部地区中职学校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差异极大。以目标研究县域为例,XX年全区现有3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442人,其中,公办学校2所,民办学校1所。相关数据表明,3所学校占地面积、办学层次、在校人数差异大,反映在数字素养能力维度上,主要是农村中职学校教师数字化授课环境不优质。一是硬件投入不足,部分偏远农村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仅停留在PPT.多媒体电视层面上,数字化教学投入不足;二是数字化授课评价机制不充分,现行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导向不强,农村中职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积极
2、性不高;三是教师数字化授课能力不均衡,年轻教师对数字化课堂掌控能力相对较强,中、老年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严重缺乏,学历层次较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相对偏强。学生数字化获取能力不够受地理限制、经济滞后和家庭管理缺失等因素影响,农村中职学生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一是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薄弱,“普职分流”以来,农村中职学校承担了大部分初中知识薄弱学生的分流任务,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二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设备滞后,一方面部分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对信息技术了解不足,且缺少对应学习设备;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单纯地把手机使用能力视为数字化、信息化能力的唯一体现,错误预估了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的真正内涵。
3、三是外部诱惑激增,随着社会信息技术日益繁华,农村中职学生心智还未成熟,对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短视频认知不够,很容易深陷其中。师生数字化教学互动不畅疫情以来,大中城市师生数字化、信息化网络教学互动增强,通过线上手段提升师生互动效果显著,但农村中职学校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农村中职学校所在地人口相对分散,除XX年5月前出现大范围停课停学外,大部分时间依旧进行线下教育,实行常规教学。二是在零星散发停课停学中,所实施的线上教学也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部分地区网络不稳定、学生数字化设备落后等因素,对师生数字化教学互动提升有限。师生数字化教学评价不详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农村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
4、评价并不详尽。一是“职教高考”前,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大部分停留在文化熏陶上,课程标准、授课要求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评价形式单调,主要以纸质试卷测评为主,教学质量数字化测评实施几乎处于空白。第二,近年来,部分学校所引进的电子阅卷系统,也因制卷、阅卷、操作程序繁琐等因素而实施有限。第三,中职技能课程学习与测评,受到实训设备、场地、耗材等影响,采取类似AI、3D交互等数字化教学学校寥寥无几,仅有部分排名发展较好的中职学校实现了模拟仿真练习与测评。二、中职师生数字素养“三影响”原因分析经济差、发展滞后,影响数字素养建设进度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部分经济发展滞后的县、区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着办学面积小、教
5、学环境差和生均建筑面积不足的问题。与亟待解决学校面积不足的问题相比,学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一般不受重视,制约数字素养环境的营造,桎梏数字化建设。由数据可得,三年来,该县域中职学校教学仪器增长速度缓慢,教学设备添置不足,生均设备值已经难以满足数字化、信息化发展需求。培训少、考核繁琐,影响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对教师数字化、信息化素养要求逐渐增强,缺乏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且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的中职专业课教师,主要表现在既有教师待提升,在疫情多点散发前提下,培训受阻,教师数字化、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受限。现目前,中职教师断层、断代现象已经相当明显。通过对研究县域中职学生进行调研,参与“
6、职教高考”已经成为职教学生选择的主渠道,近两年中职学生升学比例将攀升至60%以上。教师严重不足,且教学任务重,考核评价多,伴随着层层考核、层层评价,对教师数字化、信息化能力提升影响严重。短视频、游戏泛滥,影响学生数字素养提升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诱惑激增。农村中职学生受地域限制、生活环境等因素制约,对一些短视频、网络游戏认识不足。再加上自制力不够,容易受不良文化侵蚀,导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错误地认为拍摄出所谓的短视频就是数字素养,游戏过关升级了就是信息化能力提高了。三、中职师生数字素养“四结合”提升策略“升降”结合,对教师重构数字教学生态1 .加大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力度应当立足现阶段中职数字
7、化素养发展现状,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能力培训I。同时,省市出台相应政策,将数字化、信息化培养政策向农村中职学校倾斜,提升农村中职教师数字素养能力。构建校、区、市三级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制度,进行50%、30%、20%为比例划分,以50%比例培养校级信息化优秀教师、以30%比例夯实区级信息化骨干教师、以20%比例筑牢市级信息化领军教师,阶梯性、系统性实施。同时,加快政策制定,将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自选加分项,突出教师多样性发展,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能力。2 .降低教师日常考核评价权重应当从职业教育特殊性出发,立足职业教育“双核心”要求,从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技能
8、两个维度设立职业学校教师评价指标。特别是专业技能课程建设,应当适当调整对专业技能教师的日常过程性考核,加大对技术技能操作、专业创新、数字化、信息化能力提升的评价维度,以政策引导教师数字化提升。3 .扩大职业教师师资培育力度应当提升职业师范大学办学水平,强化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加大中等职业教师培养比重,培养多样型、技能型教师,提升教师数字化、信息化能力。同时,加快全国职业教育师范人才培养,以筹建职业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大学与师范大学联合培养、高职院校优质学科增设职业师范专业等模式,提高职业教师在校数字素养。通过师范院校的学习,培养数字化能力,丰富专业课教师教育知识,提升专业课教师技
9、能水平。4 .引育并举重构教师数据体系首先,应当重视人才引入,深入细化市外职教人才引入标准,切实推进“巴渝英才”等人才计划,创新市外职教人才引育机制,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用人观念,加大引进高素质信息化、数字化职教人才。其次,完善本地区职教师资内育制度,配齐配足教研人员,提升“市培国培”针对性,把推进教师信息化2.O培训落到实处。将学生相关信息技术自学考试成绩纳入教师成长、发展评价中去。“疏堵”结合,明确学生数字素养导向1 .疏通学生固有认知首先,要培育学生正确认知观念。针对数字化、信息化树立正确价值观,以拼音竞赛、汉字输入、OffiCe基础操作等系列赛事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素养。其次,要突
10、出数字化生活关键作用。对接部分专业,以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课程为抓手,开展海报制作、数据分析、图形图像设计等系列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生活常用数字化、信息化能力,增强学生数字素养。最后,要开展区域数字信息赛事。以赛促教,联系区人社、教委、交委、卫健委、团委等部委办局,承办信息化职业技能大赛,做好品牌赛事的宣传工作,把学生数字化赛事活动作为年度工作重点来抓,加强与企业行业同台竞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2 .堵住不良文化侵蚀第一,短视频、网络游戏吸引力巨大,要防止学生沦陷其中。第二,严防网络低俗文化侵蚀,通过保卫科、学生处、团委等多部门开展活动,积极引导。第三,严防网络诈骗,特别是“刷单”、中奖等新型网络
11、诈骗类型。3 .营造良好数字氛围第一,团队助推氛围营造。以农村中职学校发展为契机,深入推进地方信息化课程“三名”工作室建设,县域内,设立3到5个信息化名教师工作室,集中优势力量,营造优质氛围。同时,在打造优质中职学校,建立1到2个信息化职业教育师资团队,提振职教信心,展示职教形象。“虚实”结合,对教学沟通得当互动得法L重视课堂建设,抓好课堂适时沟通要继续深挖课堂教育,特别是针对“职教高考”学科,立足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2”要求,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考试考纲为依据,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适时沟通,确保教学基
12、础功能不降低。4 .强调网络建设,抓好课余线上互动要结合疫情发展形势,提前做好线上教学准备。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师生课余交流途径,采用“线上+线下”双结合模式,拓展师生互动形式,提升师生沟通效果。“正反”结合,评价分析可行,数据可依1 .坚持教师正向评价力度不降低做好教师对学生正向评价过程,要求突出信息技术的融入,体现适时性、数据性和准确性,尤其是课中评价,采用展台体现直观化,数据分析体现有效化。以此,让老师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2 .完善学生逆向评教作用不变质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多维度、全方位、多标准提升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逆向评教。科学设置评教维度,认真组织评教过程,确保评教数据真实、准确、可靠,统计并分析学生评教数据,为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3 .健全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建设力度首先,要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在部门县区实施中职学校迁扩建工程基础上,提前谋划,搭好数字化建设基础平台。其次,要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综合办学模式。支持地方职业教育与当地优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尝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推广“现代学徒制”,加强“订单”“定向”“定岗”及“企业冠名”班管理,以此吸引企业参与到学校办学管理中来,从而引导企业投入资金,改善学校办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