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7758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耳鼻咽喉科外治法一.耳科外治法1 .清洁法:耳道有脓。用卷棉子或专用细棉签蘸3%双氧水或淡白醋(白醋与凉开水各半)、75%酒精,反复擦拭外耳道,以清除分泌物;耳部皮肤糜烂、溢脂水、结脓痂,用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的药物煎水清洗患处,并使药液直接作用于患部。常用药物如龙胆草、苦参、黄柏、五倍子等,亦可用内服药再煎取液清洗。2 .滴耳法:先用卷棉子或专用细棉签蘸3%双氧水或75%酒精拭净外耳道分泌物,擦干后侧卧,患耳向上.顺外耳道后壁缓缓滴入药液35滴(药液温度不可太低,以免引起眩晕),然后轻轻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进入耳内或中耳腔.保持侧卧数min,使药液充分保留并与粘膜接触.外耳道口塞一消毒棉球

2、即可.对盯聆栓塞,可直接滴入药液,每次药量可稍多,每日56次,3天后另行取出盯聆.对外耳道昆虫类异物,可滴入乙酸、酒精或氯仿(有鼓膜穿孔者不用)使其麻醉,或滴入植物油类,使其窒息,然后冲出或取出.3 .吹药法:主要用于耳疮、旋耳疮、脓耳等病,常用药物如耳散、耳灵散、烂耳散、青黛散、冰硼散等,自制药物宜过80目筛。每天次用喷粉器吹入耳内或患处,使药粉均匀地撒布在患处表面,每天13次。吹药前先清洁局部,若吹入鼓室,应先清除上次所吹药物及中耳腔分泌物与膜状物,否则效果差;耳膜穿孔小于绿豆大者勿用,因药粉难以进入鼓室。4 .涂敷法:用于耳部疮拜肿痛,糜烂流水等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湿祛腐的散剂或

3、涂敷剂涂敷于患部。常用药如青黛散、黄连膏、金黄膏、紫金锭等。也可用内服煎剂的药渣,趁热敷于红肿处。5 .外耳道冲洗法:冲洗出外耳道已软化的盯聆栓塞或不易取出的碎软盯聆、微小异物等.但已知有鼓膜穿孔或有中耳流脓史者不用;鼓膜及外耳道炎症期间慎用.方法:取坐位,头略偏向对侧,患耳稍向上,同侧颈部及肩部围以治疗巾,患者手托弯盘紧贴耳垂下方颈部皮肤.左手将耳廓向后上牵拉(如系婴幼儿则向后下牵拉),使外耳道成一直线.右手持耳注洗器(或50ml空针),将温生理盐水(过冷、过热均可引起眩晕)朝外耳道后上壁方向注水.用力不可过猛,亦不可将注洗器头紧塞外耳道内,以致水不能流此更不可正对鼓膜冲击,以免引起鼓膜损伤

4、.冲洗后用干棉签拭净,并用75%酒精棉签消毒外耳道,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有无损伤.6 .咽鼓管导管吹张:适应用于轻度咽鼓管卡他、咽鼓管狭窄、分泌性中耳炎,轻度中耳粘连及鼓膜内陷治疗.若呼吸道急性感染、鼻出血、鼻腔或鼻咽腔内大量分泌物、溃疡及鼻腔、鼻咽部肿物等病禁用。方法:操作前先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并以1%麻黄素和2%地卡因棉片收缩、麻醉鼻粘膜.选用适当大小的导管,前端弯曲部指向下方,插入前鼻孔,然后从总鼻道沿鼻腔底部缓缓送入鼻咽部.当导管前端抵达鼻咽后壁时,将导管轻轻向受检查侧旋转90。,再向外缓缓退出少许,导管前端即越过咽鼓管圆枕,落入咽鼓管咽口入.此时再将导管向受检查侧外上方轻转约45。,然

5、后固定之.将橡皮球开口端对准导管末端开口,向内吹气,同时经听诊管听诊,判断咽鼓管是否通畅.咽鼓管通畅者,可听到轻柔的吹风样“嘘嘘”声及鼓膜振动声,咽鼓管狭窄时,可出现断缝的“吱吱”声或尖锐的吹风声,无鼓膜振动声,或虽有振动声也甚轻微.咽鼓管完全阻塞或闭锁,则无声间可闻.鼓室积液时,可听见水泡声.鼓膜有穿孔者,检查者有空气吹入自己耳内感.吹张完毕,将导管前端朝下方旋转,顺势缓缓退出.亦可于导管前端抵达鼻咽后壁后,将导管向内侧旋转90,再缓缓向外退出,至感到有阻力时,即出至鼻中隔后缘处,再后上旋转45。,同时使前端尽量伸抵受检查侧,亦可进入咽鼓管咽口.注意事项:鼻腔或鼻咽部有分泌物时,吹张前应清除

6、之.导管插入咽鼓咽口后,必须将导管固定不移.导管插入和退出时,动作要轻柔,顺势送进或退出切忌粗鲁,以免损伤鼻腔或咽鼓管咽口的粘膜.吹气用力要适当;用力过猛,可致鼓膜穿孔,特别当鼓膜菲薄或有萎缩性瘢痕时,更应小心.吹气时先作轻轻吹气23次;以确定管头在咽鼓管咽口中,然后重吹56下.吹张后必须检查面部、颈部、口腔、腭部有无气肿,并检查鼓膜状态.7 .鼓膜穿刺术: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中耳渗出液不能自行排出者,鼓室腔需要注入药液者.方法:先用鼓膜表面麻醉剂行表面麻醉,以小块棉球蘸鼓膜麻醉剂贴于鼓膜上15min。在无菌操作下,以鼓膜穿刺针于鼓膜后下或前下象限刺入鼓室,以空针抽吸积液。必要时可定期

7、重复进行穿刺抽液,或于抽液后注入所需的药液.对分泌物粘稠,经上述处理无效;病情迁延,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咽鼓管功能不能于短期内恢复正常者,可经鼓膜穿刺留置硅胶通气管,改善中耳通气,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通气管留置时间久暂不一,待咽鼓管功能恢复,即可取管,必要时可重复置管.8 .鼓膜切开术: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脓,鼓膜应穿孔而未穿孔,或已经穿孔而溃口尚小,脓液引流不畅者;分泌性中耳炎,液体粘稠,穿刺抽吸无效者。方法:小儿可用全身麻醉,较大儿童及成人采用表面麻醉.消毒外耳道及鼓膜,左手持耳镜,右手持鼓膜切开刀,以刀尖刺破鼓膜紧张部之前下或后下方,切口与鼓膜边缘平行,呈弧形或直线,刀尖勿刺入

8、太深,避免损伤鼓室内壁.以吸引器吸净鼓室分泌物及脓液,隔日复诊.注意事项:切口必须够宽以利引流.刀尖勿刺入太深、损伤鼓室内壁,引起面神经瘫痪或内耳感染,故必须麻醉充分,操作在明视下进行.二、鼻科外治法1 .滴鼻(喷鼻)法:方法:患者平卧,头仰垂于床边,鼻孔朝上,先将头转向一侧,从下侧鼻孔滴入药液,然后头转向另一侧,同法滴入药液,滴药后轻捏鼻翼,使药液均布于鼻腔或达到上、中鼻道、鼻咽部等处。所用药液应根据病情择取,如鼻塞不已,鼻甲肿大者,宜辛散宣窍,可用设3%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灵、辛夷滴鼻液等;如鼻流浊涕者,宜解毒祛邪通窍,可用50%鱼腥草液、吠麻滴鼻液、辛夷滴鼻液等;如鼻窍肌膜干萎者,宜扶正

9、祛邪,滋润肌膜,可用灰蓉滴鼻液、麻油,或生蜂蜜加冰片等滴鼻。2 .吹药法:将药粉吹入鼻腔内,以达到治疗目的。应辨证选药,如为风热邪毒侵犯所致的鼻病,宜疏风清热通窍,可用冰连散;如属风寒侵袭所致的鼻病,宜祛风散寒通窍,可用碧云散;如为鼻蚓,宜清热收敛,涩血止血,可用百草霜、血余炭、大黄粉、马勃、云南白药之类。用时以喷粉器将药粉轻轻吹入鼻腔,每天34次。除止血时药粉可多用外,一般以薄薄的均匀一层为宜。吹药时,应嘱病人屏气,以免将药粉喷出或吸入咽喉,引起呛咳。亦可让患者自行吸入,称为吸鼻法或搐鼻法,将药粉置于指头上,塞住一个鼻孔,另一个鼻孔将药粉吸入,但吸时切勿用力过猛,两则鼻孔均须吸药时应交替进行

10、。3 .涂敷法:将药物涂敷患处,以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如对鼻疔、鼻疳、酒髓鼻等病,可用清热解毒消肿的药物涂敷。常用四黄散、黄连膏、紫金锭、硫磺散等,或用野菊花、木芙蓉叶、鱼腥草等鲜品捣烂外敷。如鼻息肉,可用明矶散、碉砂散等涂敷以敛湿、消肿散结。鼻腔干燥疼痛,可用金黄膏、玉露膏涂敷以润燥止痛。将内服中药药渣布裹趁热敷于鼻部,用治鼻伤瘀肿疼痛,有祛瘀活血,止痛消肿的作用。对于鼻Iffi患者,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前额或项部。4塞鼻法:即用纱布裹药末如枣核大,塞于鼻中,或以药棉或纱条蘸药末、药膏塞于鼻中,随所用药物不同,而达到各种治疗目的。如将血余炭、大黄粉、田七末、云南白药、百草霜等蘸于棉片上

11、,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止蚓。以95%的樟脑研末,纱布裹塞鼻中,以治鼻塞不闻香臭。5 .熏鼻法:将药物煎沸,乘热以鼻吸入蒸汽,或以药液作超声雾化吸入鼻窍,而达治疗目的。一般可用辨证施治的内服煎剂,待煎熬时以其蒸汽熏吸,可起到疏散风寒,行气活血通络,宣通鼻窍的作用。对于鼻槁、鼻燥等病鼻内干燥疼痛,蒸汽熏鼻可滋润肌膜,润燥止痛,尤为适宜。6 .鼻腔灌洗法:多用于冲洗鼻腔内脓痂以及鼻槁的治疗。将盛有温生理盐水300500ml的灌洗器挂于墙上高出头部30公分.灌洗器橡皮管一端接橄榄头,病人一手持橄榄头,一手端弯盘.头略前倾.嘱病人张口自然呼吸,将橄榄头置一侧鼻前庭,慢慢打开灌洗器橡皮管上的活塞,使水缓缓

12、冲入鼻腔而由对侧鼻孔及咽部吐出,同时配合轻轻摄鼻动作以助分泌物排出.两侧交替进行,先冲洗鼻腔堵塞较重的一侧,再冲洗对侧.洗毕,头向前倾,让鼻腔内残余盐水排出.撮鼻切忌过急过猛,或同时紧捏两侧鼻孔用力撮鼻.7 .鼻窦变压置换疗法:本法利用正负压交替原理可使药液导入各窦腔而达到治疗目的,适应于各鼻窦炎、尤其是多发性或全鼻窦炎患者,特别适宜于儿童患者.先用0.5%1%麻黄素喷鼻腔,收缩两侧鼻腔粘膜,使窦口开放,揭除鼻涕.病人仰卧,肩下垫枕,垂头使须部与外耳道口之连线与床面垂直.如此所有鼻窦的窦口均位于下方.自一侧前鼻孔滴入新麻生理盐水,即置换液,每侧约23ml,保持头位不变12min,再于鼻腔内注入

13、置换液23ml,淹没所有鼻窦开口,调整吸引器,使负压不超过24kPa(180mmHg).治疗者将吸引器相连的橄榄头塞入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用手指捏闭鼻翼,然后嘱病人连续发出“开、开、开”的声音,使软腭断续上提,间歇关闭鼻咽腔;同时开动吸引器,l2s后迅速移去,再塞入,如此反复68次,鼻腔与鼻窦发生正负压交替改变,使药液导入各鼻窦内.如为两则鼻窦炎,可用同法治疗对侧.术毕病人直立,因体位关系窦内的药液不致很快流出,可发挥治疗作用.注意事项:急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部手术伤口未愈、高血压等病人,不宜用本法治疗.吸引器的负压不宜太大,以防止粘膜损伤.一般不超过24KPa(180mmHg).8 .

14、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用于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治疗与诊断.方法:先在鼻腔内喷遥麻黄素生理盐水,使下鼻甲充分收缩,然后用1%2%的卡因棉片或棉拭子加少许肾上腺素溶液,置于下鼻道穿刺部位,约IonIin取出.医生右手持穿刺针,拇指和食指固定针管的后2/3处,无名指、小指立于病人上牙槽骨作支撑,掌心顶住针柄,以左手固定病人头部,穿刺针由前鼻孔伸入下鼻道,穿刺点距下鼻甲前端约L5厘米处,针尖穿刺处是下鼻甲骨质附着处为最薄,易于穿透.针尖斜面应朝向鼻中隔,针头紧靠下鼻甲根部,针尖指向同侧眼外眦角,然后稍用力钻动,使穿刺针穿过下鼻道外侧壁进入上颌窦.注意穿刺时用力不可过猛,并以其余手指抵住病人唇部,有落空感时

15、,立即停止前进,以防刺入过深.如骨壁较厚,不能刺入时,可使病人头稍后仰,术者站立,用臂力将针缓慢钻入.如位置确实无误,只因骨壁过厚,亦可用小锤敲针柄.若穿刺针已刺入窦内,骨壁薄者,则可轻摇针柄,可觉针尖在窦腔内自由活动.穿刺成功,拔出针蕊,抽吸无回血,即可以温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此时病人低头,张口呼吸,回水流入弯盘.注意事项:儿童7岁前上颌发育未完全不宜行上颌窦穿刺.穿刺部位及穿刺方向要正确,防止刺入眶内及面颊部软组织,形成眼眶或面颊部肿胀诱发炎症.在未能肯定确己刺入上颌窦前,不要进行冲洗.如注入生理盐水时遇到阻力,可能是穿刺针头不在窦内或刺入窦内的软组织中,也可能是窦口阻塞.此时应改换针的位置

16、,并再以1%麻黄素液收缩中鼻道以开放窦口,如仍有阻力,则不应勉强冲洗.拔出穿刺针后如遇出血,应用浸1%3%麻黄素液或LlOoo肾上腺素棉片填下鼻道妥善止血.在未确知针尖全部在窦腔中时,切忌注入空气,以免发生气栓.在穿刺过程中,若病人发生昏厥等意外情况,必须停止穿刺,拔出穿刺针,平卧休息,密切观察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病情需要,可每周穿刺12次,亦可通过针管置入冲洗管进行连续治疗.9 .鼻堤封闭: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在窥鼻镜下以5号长粘膜针或22号腰穿针抽取0.25%或0.5%普鲁卡因,看清鼻堤(位于鼻骨内侧、中鼻甲前端外上方的鼻腔外侧壁上,为一丘状突起,粘膜下富含神经末梢.否贝(),应以麻黄素棉片收缩下鼻甲前端后再检查),刺入粘膜下,回抽无血后,注入药液0.51.Oml.拔针后迅即塞入消毒棉片(或棉球)压迫针孔止血.每23天注射1次,3次为一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