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7799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口疮的诊疗.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西医:口疮的诊疗口疮亦称口疳、口破、口疡等,多因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灼伤口腔肌膜所致,是以口腔唇内、颊、舌、龈等处肌膜见豆大之小溃疡,周围红晕、表面凹陷,灼热疼痛,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复发性口疮。历史沿革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素问五常政大论亦说:“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鼻窒口疡。”指出口疮发病与气候炎热变化的关系。晋王叔和在脉诀诊法中提到:“右关沉实,脾热口甘,洪数则口疮。”认为口疮与脾热有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口疮的病因病理:“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阳,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

2、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明确了口疮与热乘心脾的关系。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载治口疮方10余首,多是清热泻火之剂,用于治疗实火口疮。宋赵佶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七中除了对实火口疮有所论述外,对虚火口疮也作了探索。指出;“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所受之本也。”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口齿说:“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提出了虚火口疮的病机,并指出这种口疮不能用凉药治疗。明薛己口齿类要口疮对口疮病机有进一步的论述,其谓:“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

3、变所致。”这种分上中下焦和寒热虚实辨证的方法,对口疮的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指出:“总之,人之口破,皆由于火,而火必有虚实之分。”对口疮病因病理作了总的概括。综上所述,口疮的发生,主要因心、脾二经病变。由于病情变化,或患者体质的差异,也可出现肝、肾等经病证。因此,在辨治时要抓住心脾肾三经为主。【病因病理】口疮内因多为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外因多为风、火、燥邪之侵袭。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主要在心、脾、肾三脏。1 .心脾积热蒸口: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操心劳神过度,情志之火内发,心火妄动,或过食辛辣厚味,脾胃积热;复感风、火、燥邪,引动心脾蕴热,循经上炎于口,灼

4、腐黏膜,遂成口疮。也有因口腔不洁,风、火、燥邪侵袭,引动心脾经热,上攻于口而生疮者。2 .虚火灼口:素体阴虚,加以病后或劳伤过度;或思虑太过,真阴亏耗,伤及心肾。真阴不足,心肾不交,火失其制,虚火上炎,熏灼口舌肌膜而生疮。寿世保元卷六说:“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3 .阳虚口腔失养:素体阳虚,加以病后体虚,或劳倦内伤,或贪凉饮冷,或过食寒凉,损及脾肾之阳。阳气虚衰,虚阳上越,可使口舌生疮。总之,口疮病位在口舌,其病机变化离不开“火”。或为实火,或为虚火。虚火之中可以是阴虚火旺,也可以是虚阳上越。【临床表现】症状口疮的主要症状是局部溃疡、灼热疼痛。然实证、虚证之不同,症状亦有差异。一般实证

5、者起病急,病程短,局部疼痛较剧;虚证者发病缓,病程长,局部疼痛轻微,常有反复发作史。检查实证者溃点大且数目多,溃疡面周围红肿突起,甚至融合成片。虚证者溃点小且数目少而分散,溃疡面周围微红微肿。【辨证施治】一、心脾积热蒸口证主证口腔黏膜有如黄豆大小的溃烂点,表面色黄白,数目较多,甚者融合成片;周围黏膜红肿突起,中央凹陷,灼热疼痛,妨碍饮食。全身可有发热,口干而渴,口臭,心中烦热,大便干或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等。证候分析心脾热盛,火热之邪循经上攻口舌,灼腐黏膜,故令口舌生疮;热盛则溃烂点大如黄豆而数目多,甚则融合成片;热毒瘀积,故见疮周红肿突起;中央凹陷,灼热疼痛;由外感邪热入里引动

6、心脾经热而表证未除,则发热;脾胃壅热,则见口干而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心经热盛,故觉心中烦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是心脾积热之象。治法清心泻脾。方药凉膈散。方中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连翘、黄芬、桅子清膈热而解毒;甘草缓和上炎之火,薄荷载药上行,兼疏表邪。若以心经热盛为主,可选用导赤散,以清心泄热,导热下行;脾胃热盛者、用清胃汤,以清脾泻热,凉血解毒;心脾经热并重时,拟导赤散和清胃汤合用,两清心脾。二、虚火灼口证主证口疮多生于舌根或舌下,溃烂面呈灰白,周围黏膜微红微肿,溃点小且数目较少。饮食刺激时痛,溃点此起彼伏,复发较快,兼有舌燥咽干而痛,头晕耳鸣,失眠,盗汗,腰膝疫软,舌质嫩红少津,脉细数。

7、证候分析舌根及舌下属肾。肾阴不足,相火无制,上炎口舌,故见舌根或舌下生疮;证属虚火,故溃点小而数目较少且呈灰白,周围黏膜微红微肿;肾经从肺上咽喉夹舌根两侧,虚火上炎,咽喉受灼,故见舌燥咽于而痛;头晕耳鸣、失眠、盗汗,腰膝痰软,为肾阴虚之征,舌质嫩红少津,脉细数等是虚火之象。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汤。方中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知母、黄柏清降虚火。若虚火较盛者,可于上方反佐(少加)肉桂为引,导相火下行;或以肉桂含漱。若见舌尖溃烂,心烦不得卧,舌光现龟裂等真阴亏耗,心肾不交者,宜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枸杞子以滋阴养血,清降虚火,交通心肾。如证见怔仲失眠,体倦食少等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以补益心脾。

8、若病变反复,日久不愈,疮色淡白者,乃气血两虚之证,可用八珍汤治疗。三、阳虚口腔失养证主证口腔溃烂,溃点紫暗色,四周苍白,不红肿,无疼痛或仅饮食时痛。面色白,形寒肢冷,下利清谷,少腹冷痛,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沉弱或虚数。证候分析)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虚阳上越,灼伤口舌,故见口舌溃烂,且色紫暗,四周苍白不红肿,或仅饮食时痛;阳气虚衰,不能温养形体,故面色白,形寒肢冷;阳虚内寒,故少腹冷痛;水谷不得腐熟运化,故下利清谷。舌淡,苔白滑或腻,脉沉弱或虚数,均为脾肾阳虚之象。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附桂理中汤。方中党参补中益气;白术燥湿健脾;干姜温中扶阳;炙甘草调和诸药;附子、肉桂温壮脾肾之阳。若见疮面白腐者

9、,可加苍术、五倍子健脾燥湿收敛。大便澹泻者,加炒扁豆、炒山药以健脾和中,化湿止泻。临床以脾阳虚为主者,可用理中汤温中健脾;若证见泄泻口渴,呕吐酸水,可用连理汤以健脾益气燥湿;若证见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脉沉弱等肾阳虚为主,则宜温肾壮阳,用附桂八味丸。【其他治疗】一、外治宜选用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之药物。1 .锡类散、珠黄散、柳花散等搽患处,每日56次,以解毒消肿,辟秽除腐。2 .冰糖、孩儿茶、柿霜、烟龙骨、五倍子等味研细末,吹患处,每日34次,以收敛止痛生肌。3 .吴茱萸粉加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每两天换药1次,以引火归原。二、针刺疗法L体针法:主要选用手足阳明经穴位,亦有选手足太阳经、督脉

10、、任脉及经外奇穴者。每次选主穴及配穴各12穴,每日针刺1次,710天为1疗程。实证者用泻法,虚证用平补乎泻法。常用主穴:地仓、颊车、承浆、迎香等;配穴:合谷、列缺、少商、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2 .水针法:取牵正、曲池、颊车、手三里等穴。每次取两穴,各穴交替使用。针入有酸麻感后,于每穴注射维生素BO5mL,每3天注射1次。【预防调理】L怡养心神,避免劳倦情志内伤;节制房事,顾护人体精气;少食辛辣厚味,避免过于寒凉。3 .清洁口腔,减少邪毒滞留机会。4 .去除不良刺激,调改不良修复体,防止口舌创伤。5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本病的发生。【自学指导】1. 口疮在历代文献中有着不同的定义,

11、有些医著把口腔内一切溃烂统称为口疮。从临床辨证需要出发,本节所论口疮是指口腔内侧黏膜发生单个或多个黄白色如豆大溃烂点,局部灼热疼痛或刺激时痛,常反复发作等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复发性口疮。2. 口疮的病因病理主要是火。然火有虚、实之不同。其病有标本之分,标在口腔,本在脏腑,与心、脾、肾三脏关系密切。3. 口疮的辨证,应重视局部辨证。一般来说口疮生于唇、颊部黏膜者,多属脾胃经病变;生于舌部者,多属心经病变;生于舌根或舌下者,多属肾经病变。口疮疼剧难忍者,多属热毒炽盛;疼痛轻微者,多为阴虚有火;疼痛较轻或无疼者,则可能为阳气虚弱。口疮黄浊而四周鲜红者,多为热实证;口疮灰白而四周淡红者,多为虚火;

12、四周苍白者,多属阳虚之证。口疮细小浅表;数量不多者,病情多轻;疮大而深者,病情多重。病发急骤而速愈者多实;渐起而缠绵不愈,愈后又发,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多虚。这是一般辨证方法,但临床往往有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情况,所以,还要根据全身情况进行辨证。4. 疮的辨证论治,常见证型有三类,即心脾积热蒸口证,治宜清心泻脾,用凉膈散加减;虚火灼口证,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阳虚口腔失养证,治宜温补脾肾,用附桂理中汤加减。【参考资料】1 .复发性口疮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病因素可能包括几个方面:免疫学异常、心理因素变化、遗传、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因素等。局部治疗可选择消炎防腐药、物理疗法及局部封

13、闭等;全身治疗包括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摘自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P54)2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二十六:“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或以理中汤,或以蜜附子之类,反而治之,方可全愈。此寒热之当辨也。”清陈士铎石室秘录口疮:“口舌生疮,又不可如是治之,乃心火郁热;而舌乃心苗,故先见症,法用黄连二钱,菖蒲一钱,水煎服。往往一剂而愈,妙方也。此方不奇在黄连,而奇在菖蒲,菖蒲引心经之药,黄连虽亦入心经,然未免肝脾亦入,未若菖蒲之单入心也。”【复习思考题】1 .历代对口疮病因病理有何不同认识?2 .口疮的主要症状及其特征有哪些?3 .实证口疮、虚证口疮各主要包括哪些证型?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何?4 .疮各证型的辨证要点、治法及主方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