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813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为培育壮大我区特色产业,推动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按照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完善现代特色农业“5+3”产业体系为重点,梯次建设现代农业(林业)园区为载体,建立联农带农长效机制为关键

2、,坚持共同富裕方向,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强化创新驱动,加大政策扶持,健全产业链条,补齐要素短板,长期培育和支持壮大特色产业,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联农带农。坚持脱贫村和非贫困村、脱贫户和非贫困户一体规划、协同推进。开发乡村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本地、留给农民。坚持政策稳定。保持产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由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向支持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农户普遍受益转变,由主要支持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拓展转变。坚持市场导向。增强供给适

3、应性,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推行农业标准化,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坚持久久为功。注重产业后续科学规划、长期培育,持续用力、稳扎稳打,推动全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销衔接更加顺畅,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建成成渝地区绿色食品供给地。全区特色农业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二

4、、发挥特色优势,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完善产业布局。立足区情实际,围绕现代特色农业“5+3”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在稳定粮食、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做优绿色果蔬基地,推动肉牛羊、剑门关土鸡等生态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稻鱼共生等水产健康养殖,促进木本油料提质增效,发展道地中药材和四季花卉产业。进一步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支柱产业,以全产业链融合为主线,以推进“三园联动”和建设产业强镇、特色村落、特色街区等为载体,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区一特”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发展纳入产业发展布局,有序规模流转开发搬迁户的山林田地,推广“共享养殖”产业发

5、展模式,拓展就业空间。到2025年,全区创建农业产业强镇3个、新建特色村落12个、特色街区1个。(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区商务局、区乡村振兴局;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做优产业基地。突出“三园联动”,拓展基地规模。坚持以现代农业(林业)园区、村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户办家庭产业园“三园联动”为抓手,围绕全区特色产业总体布局,每年高标准高质量改造升级拓展一批产业基地,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到2025年,新建市级现代农业(林业)园区5个以上,绿色果蔬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0.4

6、万亩、笋用竹基地3万亩,年出栏剑门关土鸡560万只以上和生态肉牛羊2万头、8.4万只。突出建管并重,抓好巩固提升。深入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功能配套,推广使用现代农机、节水灌溉、物联网等先进设施,建成一批能排能灌、宜机作业、旱涝保收的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2.3万亩,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4.77万亩。持续提升现有产业管护水平,强化精耕细作、精细管理,滚动式推动老旧园区改造升级,巩固拓展一批标准化产业基地。严格落实扶贫资产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清理清退产业经营失败业主,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种养大户、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等适度规模合作经营,

7、确保产业园建成一个、存活一个、见效一个。着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大力培育农资供应、农机服务、植保作业、产品营销、土地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生产经营组织化、社会化水平。突出示范创建,引领产业发展。抢抓国家农业(林业)现代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省星级园区等培育创建机遇,加强政策协调和业务指导,加大示范创建支持力度,到2025年,全区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区乡村振兴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健康局;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

8、)(三)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5+3”产业体系,包装储备落地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支持经营主体就地就近建设一批与产业基地规模相适应的筛选分级、清洗烘干、储藏保鲜、包装贴牌等初加工设施,让农户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到2025年,全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70%。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农产品加工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等研发推广,推进农产品及副产物的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循环利用,集中推进“五大”全产业链农产品加工。积极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加工园区,推动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乡镇“第一车间”。继续落实就业帮扶载体建设相关

9、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乡入村设立生产点、建立吸纳就业帮扶载体,吸纳搬迁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乡村振兴局;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四)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流通体系,优化区域批发市场、商品集散中心、物流基地布局。加快建设田头市场,完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优先布局一批区域性冷链物流骨干节点,争创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建设试点区,建设和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加快发展乡村现代物流业,整合农村客运、邮政资源推进乡镇运输综合服务站、村级物流

10、节点建设,完善区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开展“快递进村”行动,积极打造一地一品的寄递品牌项目。深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通过电商技能、创业孵化、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培训,加快培养电商实操人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市级部门加快推进“1+7+N”电商营销体系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供销联社、区乡村振兴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邮政分公司;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五)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以现代农(林)业园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载体,建设一批设施完

11、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建成一批省级农业主题公园、美丽休闲乡村,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花乡、果乡等美丽田园。坚持农旅融合,拓展农业+旅游功能。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旅游产业升级。培育以月坝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康养度假、以天爨山为代表的森林观光、以芳香龙潭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以紫兰湖为代表的滨水运动等旅游产品,提质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到2025年,新建农业主题公园5个、美丽休闲乡村20个,打造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和景观道路4条。(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区林业局、区乡村振兴局;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六)推进“有机”建设。加强产地环境

12、保护,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废弃农膜收集处理、秸秆综合利用、饲料清洁化、农业投入品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六大行动”,优化净化农业生态环境。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率提高到50%,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5%、9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建设一批优质粮油、核桃、油橄榄等品种选育培育试验示范园、种子保护资源库和资源圃、畜禽水产遗传资源保种场、良种繁育基地,推动产业良种化和良种产业化发展,从种养源头提升产品品质。到2025年,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种质资源圃1个,良种推广面达到97%。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巩固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大力

13、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七进园区”,加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追溯管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常年保持98%以上,80%以上规模生产经营主体产品可追溯。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完善标准体系,引导经营主体、小农户全程按标生产。到2025年,全区认证有机基地面积1.2万亩,“两品一标”累计数量达到66个。(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区乡村振兴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区供销联社;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七)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构建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让各类经营主体发挥

14、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培育壮大各类主体,大力招引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每年至少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家。“十四五”时期每个产业集群至少培育2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开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双提升”行动,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到2025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达到42个。推动各类主体分工合作,坚持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小农户)为基础,明确各类主体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搞精深加工、物流、产品营销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农民合作社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家庭农场、

15、种养大户、小农户提升生产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组织各类主体围绕主导产业,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或产业化经营联盟。到2025年,全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2个。(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商务局;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三、保持政策稳定,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财政支持。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积极争取上级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从2021年起,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占比不得低于50%,并逐年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占比,

16、重点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乡村产业发展。继续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整合资金优先用于产业项目。(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林业局、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区商务局;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二)创新金融服务。加大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发放工作推进力度,做好“政担银企户”试点工作过渡衔接,充分发挥政府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职能,落实财政贴息、担保费补助等政策,撬动金融资本加大特色产业发展投入。接续推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调整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发展特色产业。完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分险政策,在过渡期内,原则上继续按不超过5%的年利率给予财政贴息,继续对符合规定的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损失予以分险。2020年及以前发放的扶贫再贷款可按照现行规定进行展期。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脱贫人口和带动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结合全区现代特色农业“5+3”产业体系,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咨询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