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耕地保护“临沂经验·莒南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耕地保护“临沂经验·莒南模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度续整山治水莒南好例I打造耕地保护“临沂经验莒南模式”临沂自然资源规划2022-11-1610:55发表于山东莒南县康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个好例”的光辉批示精神,创新探索建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新机制,走出了一条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土地整治新路子,为有效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提供了“临沂经验”。目前,共引进社会资本5.6亿元,立项整治土地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水田900亩,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3300余万元/年,直接受益群众5万户15万余人,实现政府收益20余亿元。2022年2月,荣获全省2021年度耕地保护激励县第三
2、名,获500亩建设用地指标和1500万元资金奖励。7月9日,省自然资源厅联合齐鲁电视台精心打造的书记县长话耕保栏目走进莒南县,拍摄康续整山治水莒南好例创新引进社会资本打造耕地保护“临沂经验莒南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播放宣传,引起强烈反响。(一)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市场化土地整治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健全了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全县土地整治工作,成立县社会资本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土地整治项目的总体谋划、统筹实施、协调推进、督促落实。二是明确了责任主体。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政府代理方,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招引和运营管理;县自然资源部门负责项目总体规划、项目监管和质量验收。
3、三是明确土地整治形成的占补平衡指标,由县政府集中统筹处置。(-)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健全市场化土地整治运营监管机制。一是明确运营主体职责。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运营管理单位,负责根据全县土地整治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确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等,组织公开招投标。二是规范运作程序。充分发挥企业项目管理专业优势,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社会资本投资方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件,平等参加公开招标,政府主管部门不干预项目组织实施。三是实施项目法人制。中标方建立独立项目法人,对项目全过程负责,自主选定施工作业单位,实施中的全部费用由投资方承担。四是完善监理审计机制。工程监理、跟踪审计和工程复核,由县国有资产
4、运营公司与投资方共同协商确定,监理、审计、复核单位对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负责。政府从过去对人、财、事全面管理,转变为政府管事、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管资金、投资方管人,实现管办分离,大大提高了项目实施和监管效率。(H)以效益为主旨,建立健全市场化土地整治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投资收益激励机制。鼓励投资方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建立以耕地开垦费和项目新增耕地数量计算总价,按一定比例作为投资回报的收益保障机制,投资强度越大、新增耕地越多,投资主体回报收益就越多。二是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投资方对项目实施质量全面负责,项目未达标造成不能验收入库的,由投资方承担相应后果;同时,为防止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牟取暴利,规定
5、投资方最高收益率不超过20%。三是费用定额管理机制。项目费用原则上按省定额执行,对确因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定额中无相关规定等情况增加的费用,由县协调领导小组和监管部门评议认定后,可以计入项目投资。同时,投资方可根据实际或农民群众合理要求建议,对相关工程细节设计作相应调整,根据增加的费用相应增加项目投资额。(四)以质量为主线,打造市场化土地整治样板带动机制。一是整山治水。将整治范围内凹凸不平的山地丘陵削高填低,富余的石材作为砌筑田坎、水利设施的石料来源,既平整了山地,整出了良田,又解决了原料供应的问题。二是平地修路。将原先零星地块统一整治、深翻平整,将丘陵田间斜坡整成田坎,将田间小路拓宽,可
6、容大型农业机械出入。整治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61个等级,连片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亩均产出率提高20%以上,修筑农村道路25万平方米,农业生产效率提高70%以上。三是扶贫济困。主动向贫困村、薄弱村倾斜,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受益。期间,为当地农民提供3万多个临时就业岗位,直接增加农民收入9000余万元。整治后的土地流转费用平均提高200300元/亩,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3300余万元/年,直接受益群众5万余户15万多人,带动省级贫困村文瞳镇北店村脱贫,将薄弱村筵宾镇大文山后村打造成富民强村,帮助坊前镇刘家岳河等5个库区移民村搬迁,建设安置楼43幢986户,极大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
7、莒南县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生态良好的多方共赢局面。(一)“借鸡生蛋”,发挥资本运营效益。通过政府与资本的合作,放大了各自优势,推动了优势互补,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推进土地整治的新路子。通过项目绩效核算,市场化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是传统政府投资预算的3倍,但前期招标仅用30天,项目开工后不足半年基本完成施工并初步通过了县级初验,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占补平衡指标入库,获得了政府得空间、企业得利润、农民得实惠的“三方共赢”硕果。(二)“腾笼换鸟”,发挥资源配置效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能,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市场化土地整治项目,将整治范围内的山头、荒地等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整治成为耕地,极大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同时满足了重大项目落地的耕地占补平衡需求,破解了发展瓶颈。(三)“筑巢引凤”,发挥资产叠加效益。“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整治后的土地集中成片、交通便利,增强了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宜机化”。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根治“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解决农村耕地招荒、植树等问题,筑牢“农地姓农”根基。目前,莒南县扶持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326家,注册资本3.9亿元,实现经济收入IOlC)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