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探索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探索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教育论文:探索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摘要:针对当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教师需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入研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做好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延伸三个方面的工作。关键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为了选派教师参加2020年江西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例比赛,贵溪市先行组织了一次选拔赛,课题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一年级的内容。在赛后分享、讨论时,教师集中反映教学这门课程比较吃力,网上可借鉴、参考的课程资源非常少。笔者关注到该现象,并尝试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教学探究。一、课
2、前,调查学生学情,准确把握教材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L认真研读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阅读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笔者了解到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教育主题是“我的好习惯”。为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笔者在开学初期对一年级42位学生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该份问卷共15道题,涉及学生在家学习状态、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独立上学、按时起床、讲究卫生等方面存在问题,反映出一年级学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尚不成熟,亟需教师纠正、引导。根据上述调查结果,笔者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
3、”这节课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健康、安全地生活。笔者围绕课时目标设计了4个关键问题:这样的他(她)你喜欢吗?这样做好不好?怎样保持整洁?这样是爱整洁吗?4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整洁、保持整洁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检查自身,充分表达观点,对照同伴,相互评价,真正理解、领悟课程教学的意图一一讲卫生、保持仪容。整洁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让自己获得自尊、自信,实现积极的自我认同。2.准确把握教材,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计划笔者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社区的实际情况,课前做好学情分析,并将课题与课题、课题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甚至与不同年级之间的教学内容进行
4、联系,设计了课程实施环节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设计课程实施环节示意图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形式、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计划。教师规划课程实施环节,并结合教材中的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帮助学生身心发展的栏目,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有节奏、有条理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二、课中,活用教学资源,实施有效教学1 .利用学生校园生活材料开展教与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倡导寓教育于观察、调查、讨论、参观、制作等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活动,实现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的教育目标。笔者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校园里的号令”时设计了如下两个活动。活动1:课间操集合模拟。课开始,笔
5、者播放集合曲。师:同学们,这段音乐一般在什么时候播放?它要求我们做什么?生1:这是上午做完眼保健操后播放的,告诉我们要到教室外排队,准备到操场做课间操。师:听到这段乐曲,我们应该怎么做?生2:要赶紧去操场集合。生3:没有特殊情况,都不能待在教室里。师: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来看看吧。笔者播放一段本班集合整队的常态录像,其中有的学生行动较慢,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生4:有的学生动作比较慢,听到铃声还坐在位置上不动。生5:有两名学生你推我,我推你,还碰到了旁边的同学。师:是啊,那应该怎样做呢?我们现在试一试。笔者播放音乐,让学生现场模拟。活动2:铃声就是号令。笔者播放上课预备铃响了之后几名学生的活动视
6、频。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6:上课预备铃响了,几名学生还在操场上打球,不进教室。生7:上课铃响了,才匆匆忙忙地往教室跑,一名学生在走廊里撞到老师,使老师手里的书本撒了一地。生8:老师不得不先捡起书本再开始上课,上课时间被延误。师: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生9:听到上课的预备铃,就要赶快进入教室准备上课。生10:按照铃声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慌慌张张。师:是呀,校园里的铃声是学校生活的号令,我们都要按照铃声的要求做,如此校园生活才会有规律、有顺序,我们也会安全、快乐。教学时,笔者除了巧妙地把学生的校园日常的录像当作教学资源外,还组织开展了表演、游戏等活动,使教学真实、富有趣味,通过辨析与分享,使学
7、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2.寓德育于学生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其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例如,为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您”这节课,笔者选择在“世界地球日”组织学生开展“爱护地球母亲”的绘画比赛活动。又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新年的礼物”这节课后,笔者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照片,使学生认识到其在生活、学习、成长方面的进步,增强学生自信,并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三、课后,保障学生体验,促进长远发展L多方合作,保障课后教学效果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涉及学生的吃、穿、玩、学等多方面的习惯,教师发现学生刚学时表现不错,但是课后无法做到自律。在校表现
8、好,但校外表现远不如学校,怎样关注、监督、评价学生的后续行为?笔者在开学初量身设计了一份“学生日常行为表”,依据日常行为进行“每月一星”评比,家长参与管理,并与社区等校外资源合作。通过学校生活带动家庭及社会生活的文明,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还融合了历史、地理、心理、法律等多个领域,将本课程活动内容与不同学科融合,能够有效促进跨学科的联合学习。例如,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基础的自护、自救知识和防范意外伤害基本方法的小视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一些常用的医药知识,学习处理小伤口的办法等,帮助学生掌握应对一些基本伤害的自救方法,终身受用。2.引导学生总结经验,保
9、障可持续教与学回顾生活体验,是道德与法治课上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道德与法治课教会学生通过“回望”寻找意义,是比单纯引导学生理解某种意义和价值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回望”中经历、感悟、适应,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小学生容易粗心大意,是个“小马虎”,如看错题目、计算出错、忘了带学习用品、找不到自己放的东西等,丢三落四。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这节课时,笔者提醒学生反思: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你的同伴是怎样做到的?在这方面有没有好的经验?让学生讲述、整理自己已有的生活,着力于学生知、情、行的发展,当日后遇到问题不知道对错、不知道如何处理时,能联想到自己或者同学的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
10、的内容,既解决当下困惑,还促进长远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依托学生生活,淡化教育痕迹,其核心是“做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的研究“不是为了了解德性,而是为了使自己有德性:因此,教师要围绕“做人”这一核心目标,与教材平等对话,领悟教材编写意图,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着眼未来,引导学生整合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参考文献:LH孙彩平.品德课教学改革深化的方向:超越学科化思维J.人民教育,2015(17).2胡俊忠.谈新课改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探索J中华少年,2018(14).3郑雪艳.论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J.科幻画报,2019(5).4邹德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浅谈J.才智(上旬刊),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