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背诵助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背诵助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书愤背诵助读一、了解作者陆游(11251210),生代爱国诗人、词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二、了解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此时已经六十一岁,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三、诗句理解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2、中原北望气如山”: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楼船夜雪瓜洲渡”:指作者40岁时在镇江府任通判的事。当时,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过镇江,颇为赏识陆游。不久兵败,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有楼的高大战船。瓜洲渡:在今江苏扬州,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48岁时的经历。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他被捕前怒叱道:”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J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
3、中夹杂了白发。名世:名传后世。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四、诗意理解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五、结构梳理第一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第二部分(后四句):抒发壮心未
4、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六、诗意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展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愤”: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2.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两次都未能成功报效国家的遗恨。3.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4.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五、全诗总结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