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讲义及练习.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0829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讲义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讲义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讲义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讲义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讲义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讲义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讲义及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讲义及练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西医治疗原则及补铁方法中医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中医病因病机病因主要为喂养不当,偏食少食或未按时添加辅食,大病、久病,诸虫损伤等原因。病机血液的化生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密切相关,而小儿营养性贫血尤与脾胃的功能最为密切。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无论何种原因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精微无从运化,气血津液不能化生,即可导致气血虚弱而形成贫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口唇和甲床颜色浅淡,易疲乏,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自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

2、癖,或有呕吐、腹泻。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严重者智力低于同龄儿。明显贫血,心率增快,心脏扩大。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易发生感染。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和 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 低为主呈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放射免疫法: 10. 7umol /L16ugL最敏感总数增加幼红细胞增生活跃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病史有明确的缺铁病史:如喂养不当,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或异食癖。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肝脾肿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平均血

3、红蛋白浓度(MCHC)0.3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MCH)V26pg3月6岁血红蛋白Vllog/L,6岁以上血红蛋白V120g/Lo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口卜咻、血清铁蛋白等异常。西医治疗原则及补铁方法西医治疗原则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补铁方法口服铁剂常用制剂有2.5%硫酸亚铁合剂、富马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等。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及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铁剂治疗有效者于23天后网织红细胞即见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约2囿后,血红蛋白

4、相应增加,临床症状亦随之好转。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铁剂68周左右面亭药,以补足铁的贮存量。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应注意寻找原因。中医辨证论治脾胃虚弱证候:面色菱黄无华,唇淡不泽,指甲苍白,长期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治法:健运脾胃,益气养血。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异功散加味。心脾两虚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淡白,发黄枯燥,容易脱落,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夜寐欠安,语声低弱,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红。治法:补脾养心,益气生血。方药:归脾汤加减。肝肾阴虚证候:头晕目涩,面色苍白,肌肤不泽

5、,毛发枯黄,爪甲易脆,四肢震颤抽动,两颗潮红,潮热盗汗,发育迟缓,舌红,苔少或光剥,脉弦数或细数。治法:滋养肝肾,益精生血。方药:左归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候:面白虚浮,唇舌爪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发育迟缓,卤门迟闭,方颅,鸡胸,毛发稀疏,畏寒肢冷,纳谷不馨,或有大便涌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治法:温补脾肾,益精养血。方药:右归丸加减。预防与调护预防提倡母乳喂养。做好喂养指导,合理配置饮食结构,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物,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调护贫血患儿要预防感冒,注意寒暖调摄。重度贫血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宜摄入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含铁丰富且铁吸

6、收率富的食品,如肝、瘦肉鱼等。【Ai型题】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后停药指征为()A.网织红细胞升高后再用12个月B.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恢复正常C.面色转红,精神及食欲好转D.血清铁恢复正常E.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恢复正常后再用2个月左右【正确答案】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调护要点中医病因病机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外感风热时邪及其他异气是发病之外因。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其主要病机在于热、虚、瘀。西医发病机理急性ITP大多与前驱病毒感染有关。慢性ITP多数病例病因不明。近年发现,许

7、多病毒感染,如HIV、HCV等常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慢性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患者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血小板相关抗体(PATgG)且与血小板寿命缩短密切相关。临床表现急性型多见于16岁小儿,男女发病数无差异。病前13周或同时有急性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以自发性皮肤和/或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瘀点、瘀斑呈针尖至米粒大,遍布全身,而以四肢多见。常见鼻I、牙龈出血,呕血、便血少见,偶见肉眼血尿。慢性型病程超过6个月者为慢性型,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约10%的病人由急性型转化而来。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本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血小板计数V100X

8、I09/L,急性型大多V20X109/L。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增多或正常,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为多,幼稚型和/或成熟未释放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需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鉴别诊断过敏性紫瘢多见于下肢、臀部皮肤,为出血性斑丘疹,呈对称分布,伸侧面多于屈侧面,血小板不减少。常伴有尊麻疹及不同程度的关节痛和腹痛。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贫血为主要表现,除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呈全血细胞减低现象,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系统生血功能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中医辨证论治血热伤络证候:起病急骤,皮肤出现瘀斑瘀点,色红鲜明,伴有齿蜕鼻配

9、,偶有尿血,面红目赤,心烦口渴,便秘尿少,舌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气不摄血证候: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反复发作,色青紫而暗淡,伴鼻蜘齿蛇,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食欲不振,大便滤泄,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摄血养血。方药: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证候:皮肤黏膜散在瘀点瘀斑,下肢尤甚,时发时止,颜色鲜红,伴齿蛇、鼻蚓或尿血,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颔红,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凉血宁络。方药:大补阴丸合茜根散加减。气滞血瘀证候:病程缠绵,出血反复不止,皮肤紫瘢色暗,面色晦暗,舌暗红或紫或边有紫斑,苔薄白,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方药:桃仁汤加减。型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慢性型的病程是()A.病程1个月B.病程2个月C.病程3个月D.病程5个月E.病程6个月【正确答案】E【Ai型题】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气不摄血证的首选方剂是().归脾汤加减B.四物汤C.八珍汤D.桃仁汤E.生脉散【正确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儿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