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目标定位,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二)基本原则目标引领、系统谋划。
2、以碳达峰目标为引领,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辩证把握能源资源禀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坚持一盘棋,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明确既符合自身实际又满足总体要求的目标任务,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解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碳达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两手发力、多维驱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有利于碳达峰目标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和增长点,以最小的碳排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妥有序、安全降碳。以保障经济发展为底线,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
3、患,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确保安全降碳,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以上,完成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任务目标,为碳达峰奠定良好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
4、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源头低碳、过程减碳、末端固碳的碳减排体系全面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二、实施碳达峰工程(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制定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安全平稳降碳。1 .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全面推动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
5、发试点建设,盘活低效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集中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高质量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稳步推进存量风电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开发建设基本条件和环保、林业、土地利用等相关要求,做好余量风力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做好生物质资源利用潜力调查,合理规划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推进生物天然气等非电利用。依法依规稳妥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氢能开发利用示范。2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非电行业煤炭消费增长,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推动煤电灵活性和节能增效改造。以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煤行业为重点,稳妥实施以电代煤以
6、气代煤等能源替代工程。控制石油消费增速在合理区间,逐步降低成品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推进天然气管网和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实现县县通管道天然气,加强储气设施建设,提升民生用气保障能力。在气源落实的前提下,有序发展工业用气,引导天然气消费持续稳步增长。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8.5亿立方米。3有序引导油气消费。持续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发挥通道优势,建设区域性储气调峰中心,推动天然气供储销一体化。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加强城中村、棚户区等燃气设施改造,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在具有冷热电需求的工业厂区建设分布式天然气综合利用示范,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
7、到2030年,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到25亿立方米。4.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强化电网骨干网架,优化现有电网结构,形成500千伏多路通道、220千伏双向电源、110千伏双向链式、重要地区10千伏双环网配置的网架结构。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加强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开展城区老旧电网改造,全面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提高民生用电质量。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鼓励发展电力各环节和场景中的储能应用,着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互补、源网荷储集成优化,推进电网智慧化改造。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达到有关要求。到2030年,抽水蓄
8、能电站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万千瓦,电网具备30%左右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立足先进制造业强市,精准布局关键产业链,推动主要行业碳排放有序达峰,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重大项目节能改造升级,实现工业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1 .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有序实施产能转移整合,推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培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工业体系。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用能电气化水平,鼓励企业及园区开展可再生能源自
9、发自用和清洁能源替代。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以节能环保成套装备制造为核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全流程二氧化碳减排示范。2 .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从全产业链角度,系统性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强化产业链协同构建全过程碳管控体系。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加大余热回收力度,持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从能源利用、原料使用、工艺优化、装备更新、运输方式等全流程推动碳减排。促进工艺流程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废钢回收配送体系建设,推进全废钢电炉工艺。推动钢铁产品结构转型,大
10、力发展高性能钢材、优质板材、特种钢材等高端精深加工产品。鼓励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综合智慧能源园区,进一步挖掘节能降碳潜力。3 .推动化工行业碳达峰。优化行业产能规模和布局,重点推动煤化工企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构建以针状焦为起点的碳材料产业链。适度增加富氢原料比重,推动原料结构轻质化、优质化。开展化工园区达标认定和规范建设,优化化工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深入推进化工产业园循环化改造,坚持高科技、精细化、生态型、循环式的发展方向,推动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4 .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加强产能置换监管,严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平板玻璃
11、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依托数字化技术等,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引导建材企业和水泥生产企业协同处置建筑垃圾。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料。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新型墙体材料、低碳混凝土等绿色建材产业,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5 .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抓住双碳目标下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打造引领绿色低碳转型的产业集群。引导各县(市、区)依托特色资源,找准适合本地的优势产业,形成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局面。以农副产品深加
12、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园区化发展。(三)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加强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与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有效衔接,推动能源要素向能效水平高的行业、企业、项目流动和集聚,落实能耗双控工作要求,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增效。1 .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项目审批上实行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充分发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强化节能目标考核,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综合评价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严格高耗能项目的节能审查。建立用能
13、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为依托,建设平台和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平台。2 .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深挖能源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等各环节节能潜力,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城镇、园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方案。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推动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开展园区节能降碳工程,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聚集度高的园区为重点,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加大节能环保改造力度,推广先进技术应用。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创新货物运输服务模式,加强供暖供热管网改造和
14、中远距离热网互联互通建设,开发利用多热源共网运行技术,提高热网自动化控制水平,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3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税收、价格、补贴等多种手段,推动企业加大对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技改投入力度,建立以能效水平为目标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力隹广先进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品和设备,推广先进高效用能设备,全面提升能效水平。重点发展高效节能保温管道、高效储能节能照明产品,积极推动高效节能工业炉窑使用与现有炉窑技术改造,推进现有燃煤锅炉进行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检测,强化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格执行能效
15、限额标准,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高水平统筹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加快高效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算力能效,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推进算力网络绿色高质量发展。(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建设管理机制,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城乡建设样板。1 .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倡导绿色低碳城乡建设发展理念,优化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无废城市、美丽乡村,推动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推动城市更新,杜绝大拆大建,建设绿色城镇、绿色社区。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16、,打造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城市。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 .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将主城区打造成为绿色建筑发展核心区。推广超低能耗、低碳建筑。稳步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加强适用不同类型建筑的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供热管网保温及智能调控改造。鼓励在公共建筑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到2025年,新增绿色建筑2000万平方米。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75%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75%的节能设计标准。3 .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推广分布式光伏、光热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探索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