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党建红色引擎 引领绿色低碳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驱动党建红色引擎 引领绿色低碳转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驱动党建红色引擎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市发改委大善市委、市政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抓住碳达峰窗口期、攻坚期、机遇期,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市发改委紧紧围绕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党建为引领,树牢绿色低碳理念、坚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深入分析推进“双碳”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扎扎实实把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争做绿色低碳转型的践行者、引领者、排头兵。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
2、策,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大土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总体部署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作为全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和具体举措。楼阳生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重点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
3、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全面提升能源安全绿色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一一瞄准四项指标抓统筹,统筹好经济增长用能和能源低碳安全转型,坚持目标导向,重点降低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确保与全国一道实现碳达峰。一一盯住七大领域抓攻坚,围绕发展绿色能源、壮大绿色产业、做强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创新绿色技术、构建绿色屏障和倡导绿色生活等7个重点领域,坚持节约优先,做优增量、改造存量,深挖潜力、拓展空间,明确绿色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一一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抓创新,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参与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决定
4、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三、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探寻绿色转型路径(一)我市碳排放现状近年来,大善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呈逐年下降态势。“十三五”期间,大善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8.39%,能源消费总量较2015年下降4.67%,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下降12.3%,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二)我市制定出台的政策文件近年来,我市在绿色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出台了一系列强力、有效的政策性文件。其中,中共大善市委大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发展的意见是我市在全省率先
5、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概念,首家制定了纲领性文件,为五我市在节能低碳工作连续全省优秀奠定了基础。2022年4月25日,我市在全省第一个成立由书记、市长共同任组长的大善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例会、专项工作协调推进、台账管理等机制。同年月二日,召开大善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全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2月27日,我市出台了大善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坚持全市一盘棋,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大善市2030年前碳达峰实施方案,市直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编制重点领域专项行动方案、保障方案,构建碳达峰“1+10+7”政策体系。(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6、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以上,全社会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2%以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四)路径措施L发展绿色能源。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领域。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强力推进风能、光伏、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大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氢制备、储运和加注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具有全球范围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二是提升油气保障能力。提升燃油油品利用效率,探索生物柴油等代替传统燃油
7、。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优先保证民生用气。持续推进县域间管道和县域支线网络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燃气管网设施向乡村延伸。三是推进煤炭消费减量。科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引导用煤企业加快节能减煤、电代煤”“气代煤”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将煤炭消费量向高质量项目集中。大力推进工业余热余压、电厂热力、清洁能源等替代煤炭消费。2 .壮大绿色产业。一是严控“两高一危”项目。对两高”项目坚决实施产能、煤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深挖存量“两高”项目节能潜力,实施节能改造升级。依法开展涉危险物品项目环境准入管理,加强生产、运输、使用全过程环境风险防控。二是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增效。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
8、,强化节能监察。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动化工、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三是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加强低碳工艺革新,推进工业节能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动重点行业有序达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组建能源管控中心,构建能源管理体系。四是大力发展低碳高效产业。培育壮大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储能、氢能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未来产业。3 .做强绿色交通。一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动道路货运转型升级。深入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完善铁路专用线集疏运
9、体系。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工程建设、跨企业信息系统协同、装备技术发展,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二是推广新能源交通设备。推广绿色低碳交通工具,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货运车辆电气化清洁化改造。推进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化,稳步有序推进电力、氢燃料车辆对燃油车辆的替代。三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将绿色公路建设新理念贯穿到公路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推进油、电、气、氢综合加能站规划建设及既有加油站升级改造。4 .推广绿色建筑。一是提高绿色建筑品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达到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
10、到2025年,全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二是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系统推进建筑能效提升。持续开展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建设,鼓励探索实践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程。三是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融合发展,鼓励建设高星级装配式绿色建筑和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综合示范工程。四是促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推进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拆除垃圾、工程垃圾、装修垃圾等资源化利用。5 .创新绿色技术。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研发电能替代、氢基工业、生物燃料等工艺革新技术,研
11、发新能源耦合利用、绿氢、能源回收与再利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高效高质化利用等技术。二是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载体。建设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高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在清洁能源、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氢能技术发展。优先将先进绿色环保产品列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范围。6 .构建绿色屏障。一是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谋划推进沿黄生态保护“样板区L着力实施生态廊道提质工程,推进大运河文化生态带建
12、设。推进农业综合整治和土壤修复,加强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做强做实南太行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强化南太行生态屏障。二是全方位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加强黄河滩湿地保护与恢复,完善湿地保护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三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用水管理,持续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实施“四水同治L四是谋划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配合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大善段)干线防洪影响(应急)处理工程建设,建立沿线水库防洪险情实时预警机制。7 .倡导绿色生活。一是创建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开展绿色低
13、碳行动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建设,深化无废城市建设。二是加快推进绿色社区创建。突出抓好绿色社区设计、建设、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因地制宜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三是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农作物秸秆、大宗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废纸、废钢、再生有色金属利用量,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推进城市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四是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推进“光盘行动L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过度包装治理,加
14、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积极引导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序发展共享交通。四、聚焦战略目标突出党建引领市发改委作为我市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牵头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双碳”有关理念为指导,以党建“第一责任”为引领,以助力“双碳”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能,积极统筹协调全市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助力“双碳”目标的示范带头作用。(一)聚焦学习研讨,增强政治引领。一是坚持不懈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教育,通过“第一议题”制度、理论中心组学习及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巩固工作成效。二是组建大善市碳达峰碳中
15、和专家库。召开大善市碳达峰碳中和专家组第一次会议,聘请10位“碳达峰碳中和”各领域专家组建专家库,并颁发聘任证书。各位专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为大善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言献策,分别进行了国家和大土省“双碳”工作进展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分析数字技术驱动大善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善学院碳达峰碳中和开展的工作等主题分享。三是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培训。配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开展“双碳”暨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教育培训工作,录制“十大战略在大善”视频培训课程,支持各地各部门开展“双碳”工作培训工作,邀请专家开展5次专题辅导。在红旗区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市发改委党员干部就“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全面实施
16、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为题进行授课,强化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政策的培训。四是组织交流座谈。市发改委、大善学院和大士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召开产学研座谈会,讨论大善市化工产业在“双碳”背景下的发展之路,共同谋划打造创新产业生态平台。(二)聚焦营造氛围,增强宣传引领。一是在2022年度全市节能宣传月活动中,制作大善市节能宣传视频全力推进节能降碳高效促进绿色发展,作为全省先进典型案例在大河网进行推广,同步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二是在大善电视台行风热线进行“碳达峰、碳中和“知识科普,向广大市民宣传“碳达峰、碳中和”具体概念、实施意义及我市开展工作,营造良好节能降碳氛围。三是通过文明发改讲堂,向单位内部的党员干部宣传“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知识、政策规定及我市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目标任务及进展情况。四是结合文明创建,通过志愿者服务,发改委党员义工组织开展绿色骑行和健步走活动、义务植树活动、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活动、发放绿色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