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广义的职业教育,按学制划分,包括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两个部分;按教育层次分,有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按教育的实施主体分,有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高中、中专、高职高专,有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院校、就业训练中心及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等。职业教育实行毕(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根据毕(结)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共五级职业资格。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稳岗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转变经济发
2、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在中职示范校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认真分析职业教育构成、管理职能划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衔接等制度设计及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应与时俱进,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市场功能,推动学历教育、终身教育和职业资格制度衔接,才能迎来职业教育的新跨越。内外挑战并存 发展亟待瓶颈突破是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职业院校招生无序,竞争激烈。新增人口下降,使“招生难”成为职业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根据职业教育法,教育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
3、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然而实际情况是,教育部门管理的职高、中专、高职属国民教育序列,招生工作由教育部门统一协调和管理;而同属职业教育范畴的技工教育,则大多被基层教育部门排斥在外,技工院校招生只能走村串巷,挨家挨户开展宣传和招生。有的地方职业院校相互争生源、抢生源,“招生费”逐年看涨;有的地方职业院校之间关系紧张,形同水火,让教师斯文扫地。而民办职业教育在二者之间的夹缝中生存,更是举步维艰,学校和培训机构数量逐年下降。二是市场意识不强,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滞后.职业院校“招生难”、呈现无序竞争局面,只是问题的表象,核心是职能部门与职业院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定位不准.职能部门希望通过行政的“
4、手”解决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没有从更高的层面、运用市场的手段构建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教育部门把握学制教育生源流向,对职高、中专、高职给予倾斜;人社部门运用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政策,对技工院校、就业训练中心给予倾斜。久而久之,这些职业院校也乐见这只行政的“手”,都寄希望于各自的“婆婆”,没有发挥院校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职业教育整体活力不足。三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认可度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普通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天荒饿不死手艺人”的层面,对促进就业创业,实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的认识不足.加之当前生产服务
5、一线员工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等现实问题,客观上也限制和束缚了职业教育发展。四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跛脚”现象。首先,在硬件投入上不平衡,教育部门的公办学校通过城市教育费附加、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等投入,办学条件普遍较好;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院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则受限于财力,投入较小,办学条件相对差些。其次,从职业教育模式来看,教育部门立足国民教育,重文化基础,轻专业技能;人社部门立足就业需要,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二者各有利弊,重文化基础教育的,学生不能迅速胜任就业岗位;重专业技能的,学生缺乏成长后劲,继续教育乏力。五是校企合作层次不高,产教融合发展不够。由于没有相应的支持政策,企业
6、普遍对接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培训学员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生产任务紧的时候要忙于生产,生产任务少的时候又不愿意开动机器进行生产实习训练。当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开展的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教育,实际上大多停留在用工合作层面;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层次相对高一些,但是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仍然要对招聘的学生学员进行13个月的跟岗实习训练,否则难以胜任工作。六是师资、设备、技术综合利用和整合不够。“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很大,公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同时出现的问题是,一方面重复建设、重复购置设施设备,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另
7、一方面是招用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难,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乏力,市场需求旺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制造业、服务业、数控、网络、模具、家政等专业师资力量十分薄弱,难以满足职业教育需求。多方发力 ;加速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针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在统筹规划、市场培育、体系建设、资源整合、技术支持、考核监管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规范有序、高质高效地发展。首先,加强领导,在统筹协调上提高实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政府主导建立“大职教”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学制教育生源和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生源,统一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将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
8、同检查、同考评、同落实,形成大职教工作格局。加强职业教育的分类指导、日常管理和效能考核,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其次,完善机制,在市场运行上提高实效。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会公示”的原则,完善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成果机制。一是建立职业教育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坚持依法办学,突出职业教育机构的主体作用,对承担政府普惠性职业教育任务的机构进行资质认定,实行职业教育招标定点。开展机构年检评估和品牌职业教育机构评选活动,奖优汰劣,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二是建立职业教育项目信息发布制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公开发布职业教育项目简介、教育要求、教育期限、教育目标、职业
9、教育机构资质条件等信息,吸引机构和社会大众踊跃参与。三是建立自主择校机制。凡是有职业教育意愿的城乡劳动者和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定点职业教育机构,开展相应项目、职业(工种)的职业教育。第三,形成体系,在分类指导上提高实效。一是以职业(技工)院校为基础,建设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服务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二是发挥就业训练中心在职业培训中的骨干作用,大力开展城镇待业青年、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三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指导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和就业前培训,适应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四是坚持“积极鼓励、大
10、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形成投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第四,畅通渠道,在优化素质上提高实效。一是落实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推动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二是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三是适应城乡全体劳动者就业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将社会学员和企业职工培训纳入终身教育范畴,试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完善招生条件、学费标准、学制、学业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学制教育、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相衔接的贯通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第五,加强监管,在资金使用上提高实效。按照分级管
11、理、分类指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对承担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职业院校实行动态监控,对学生学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实现职业教育流程化、规范化、透明化运作,不断提高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信息共享程度,避免重复教育培训,提高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资金和各类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第六,创新方式,在校企合作上提高实效。一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接收职业(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培训学员实习,畅通校企合作渠道。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课程开设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对接。三是实行企业技术专家任教制度,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七,推进整合,在资源利用上提高实效。一是整合基地建设。以职业(技工)院校为主阵地,建设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共享实训基地资源。二是整合师资力量.建立职业(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任职教师、外聘企业专家师资人才库,形成师资共享机制,促进优秀师资合理流动.三是整合后续服务。培训结束后,统一组织学生学员参加职业能力资格考试考核,通过推荐用工、扶持创业等办法,帮助学生学员实现就业、成功创业,做好学生学员就业跟踪服务。(作者为荆门技师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