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该书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启迪之书。将人们的目光从关注他人引向关注自己,从关注过去和未来引向关注当下,提醒人们:“活在当下”是给予自己正能量的最好方式。一、ABC理论改变内心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一件事情搞得不开心或者不自在,为此心里会难过、焦虑、激愤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地平息下来。这期间,整个人生的世界仿佛都跌入到了谷底,身边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不顺眼,事事都可能成为一个引爆点。心理学上有个很著名的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负面情绪(C)的产生,都认为不开心不高兴都认为是
2、某件事(八)引起的,所以常常会把很多精力放在去解决A上,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并对引起A的人心生不满和怨恨,其实这是人们认知上的误解。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人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有的人则产生消极情绪呢?就是因为B在发挥作用。事情的肇事者常常成为自己心中泄愤的焦点,并由此触发过去积累的各种与此相关的负面信息,让自己的情绪不断恶化。但却从来没有想到,肇事者其实并不是导致你情绪波动的“罪魁祸首”,真正的主谋恰恰是你自己!二、“思想”的牢笼一一从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笛卡尔有一句名言大家耳熟能详:“我思故我在!”想想看确实如此,
3、人正是通过思考,并在思考的内容和思考的活动之中来获得自我的存在感的。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能量,我们的感情,一切的一切,都被自己的“思想”牢牢地把控着。人最不愿意放弃的,就是自己大脑的思考,好像放弃了思想,就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了。一个人,和这个人的大脑是否是一回事?我相信大家都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大脑负责思维,而大脑中的思维现象却是转瞬即逝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并不是真实的(因为真实的东西是不灭的),因此大脑中的思维现象就是不真实的。我们应该跳脱出对转瞬即逝这种虚无的追求,而去追求永生不灭的宁静平和。从另一个角度看,大脑中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大脑只是你的一个工具,是用来处
4、理特殊任务的,应该让其在有任务的时候努力工作,没有任务的时候处于休眠状态。如果长期做很多无用的事情,会导致生命能量的严重损耗。许多人在大脑的折磨下度过一生,任由它攻击、惩罚,这就是数不清的灾难、痛苦以及疾病产生的原因。许多人都被这“思想”的牢笼所困,对自己的思维上瘾,而很少对大脑、对思考本身进行反思。卢梭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人的思考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能思考的动物是一种堕落的动物。”想想看,你是否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思考?有时你想让自己放松一下,借用瑜伽等练习方式来让自己的大脑停止思维,放空脑袋,但过不了几秒钟,就有一个个的念头在脑海里环绕。其实这是“思维”控制着你,你只是身不由己地跟
5、着它而已。思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思维和时间是密不可分的,过去发生的事情,经常会在人的头脑中重现;未来可能的事情,常常会在人的头脑里盘算。唯独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思维却很少关注。这就是我们经常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的原因。窗外温暖的阳光、飘落的梧桐叶、在树上鸣叫的小鸟;房间内书籍的墨香、亲情的温馨、和谐的空间环境你不用思考,就这样观察它、接纳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三、“创造”的源泉一一直觉、内在的宁静人活在世上,有三个最原始的志趣,分别是维生、互动和创造。维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行为,互动是社会化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则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所在。人正在通过不断创造出
6、与自然世界迥然不同的新文化,来推动自身以及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创造和思维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认为,思维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等等,都是思维所擅长,但思维不具备创造性。所有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在无思维的、内在宁静地状态下进行创作的。既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突破源自无思维的状态。爱因斯坦就讲过这样的话语:“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绝大多数人不具备创造性的简单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思维,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在这种无思维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的这种创造,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培
7、根曾评价说:“人类主要是凭借给予或直觉,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和科学。”爱因斯坦也由自己的体验总结指出:“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在物理学发展中,正因为直觉的巨大作用才使得许多重大突破成为可能。所以爱因斯坦、波尔等许多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都对直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其作为理论发展和推进科学概念创新的重要工具。举个事例来说吧。苯环结构的发现,是教师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凯库勒在研究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如何结合成为苯分子的过程中,百思不得其解。一天晚上,他在梦中看到一群原子旋转起来。碳原子形成的长列像一群蛇一样,互相缠绕,边旋转边运动。突然间,一条“蛇”像被什么东西激怒似的,狠狠咬住自己的尾巴,后来便衔住
8、尾巴不动了。这幅图像在凯库勒的眼前嘲弄般地旋转不停。他哆嗦了一下,苏醒过来。梦中的发现使他在科学界一举成名。这就是直觉的特点,是在无思维的、内在宁静状态下的创造,是突发的,是顿悟。四、“觉察”的培养一一倾听、不做评判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经常左右自己,使得自己疲于应付。如果能够意识到思维对身体的控制,而多给自己创造一些无思维的“空灵”时光,就能有丰富的创造,就会有无限的想象力迸发。诗人之所以能够写出传世的佳作,就是因为他能察觉到这一点。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人应该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临在。临在是什么?就是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当中,就是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
9、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自己绵延不绝的意识之流的观察者。用佛教用语说,这就叫内观。人生在世,总是不断地在进行着探索。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执着于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从基本粒子的结构到浩瀚的星系,并为每一次突破性的发现而欣喜。但人最应该探索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在世界,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苏格拉底曾对这样的忽视而感到担忧,他说“害怕如果我用眼睛观察事物或借助于其它感官来把握事物,我的灵魂之眼会致瞎”,德谟克利特更甚,为了不让视觉蒙蔽自己的理性,他闭上眼睛犹恐不及,竟自动把双眼弄瞎。当然,我们无须如此偏激,但应该注重自身觉察力的培养,不要让自己被大脑的思维所捆住,让自己真正的自由且自主。培
10、养自己的觉察力,需要充分地运用你的感知。活在当下,环顾四周,只看,不要诠释。看见光、看见造型、颜色和纹理。觉察一事一物那一份宁静的临在。觉察那容许万有皆是的空间。倾听四周的声音,不作批判。聆听声音之下的宁静。找个东西触摸一一任何东西一一去感觉和认知它的本体。观测你呼吸的韵律;感觉空气的进出、感觉你身体里面的生命能。容许一切存在,或内或外。容许万物的“如是。在生活的过程中,处处都可以培养自己的觉察力。比如当你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密切注意你的每一个步伐和动作,甚至于你的呼吸,全然地临在;当你洗手的时候注意每一个相关联的感官知觉:水的声音和感觉,你手部的动作,肥皂的气味诸如此类的;当你上车的时候,关好车门之后暂停一会,观察你呼吸的进出。觉知到那个宁静却威力十足的临在感。这种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平和与宁静,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