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都可信吗?》观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都可信吗?》观课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广告都可信吗?观课报告本课是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第三课。信息万花筒是信息技术主题,本单元涉及的电视、网络、广告都是四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正确认识广告重点是通过正确认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解广告并不都是可信的,学会识别广告,做聪明、理性的消费者。本课共三个话题:无处不在的广告了、广告都可信吗”和学会识别广告,本课探究话题二广告都可信吗,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的回顾,了解广告无处不在,但广告内容不一定都可信,存在虚假广告。以及虚高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一、教学设计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关注道德与法
2、治学科的生活性、明理、导行的特点,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性质。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解决指向明确,教学设计格式规范。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二、教学过程能够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三、教学效果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四、教师个人基本功教师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五、学生学习参与情
3、况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六、技术效果晒课界面组织合理、信息完整、语言规范;课件运行正常,链接准确;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声画同步。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广告在经济发展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交移动电视广告、楼宇电视广告、交通广播电台广告、路牌广告等充斥着人们的视听。无处不在的广告通过语言、画面、音乐、字幕等形式传播者商品信息,同时也在传播着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规范等。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生活经历不同,对相同广告的理解能力也会有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儿童、对不同广告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商业广告主要传播的是产品信息,但
4、是为了得到受众的认可,必须通过一些手段强化、吸引、暗示,这些影响着儿童的价值判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个体经验,让学生学会对广告信息进行判断。课堂的活动设计环节要引导学生表达、分享个体生活经验,进而促进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碰撞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学会理解性地看待广告。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不是割裂的,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是以其所蕴含的道德价值为基础,遵守法律也要以思想道德觉悟的提升为前提。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感念认识、个体内化到践行反思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遵循这一思路,每个话题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在教学时,没有简单地粘贴法律条文,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法律,并选取学生身边的鲜活广告案例创设情境一直面矛盾和困惑一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一相关行为及方法的指导一提升媒介素养成长。当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理解了这个问题,便能产生认同了。同时,正文作为教学的支架,体现了编写的立意,对正确认识广告这一主题不断深入,有其自身的批判性和思想张力,有鲜明的价值方向而不失公众,同时又有适当留白,给学生以学习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