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61580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使用手册通用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 .刮疼技术P2-92 .拔罐技术P10-153 .麦粒灸技术P16-184 .隔物灸技术P19-225 .悬灸技术P23-276 .蜡疗技术P28-317 .穴位敷贴技术P32-358 .中药泡洗技术P36-389 .中药冷敷技术P39-4110 .中药湿热敷技术P42-4511 .中药涂药技术P46-5012 .中药熏蒸技术P51-5413 .中药热熨敷技术P55-5814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P59-6115 .穴位注射技术P62-6416 .耳穴贴压技术P65-6917 .经穴推拿技术P70-7618 .中药灌肠技术P77-80刮痰技术刮疼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腌

2、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硬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疼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媵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2 .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3 .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 .刮疼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1.刮疼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2 .刮疹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疼过程中如有不适

3、及时告知护士。3 .刮疼部位出现红紫色疼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4 .刮疼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疹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5 .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疹部位。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疼板(牛角类、硬石类等刮疼类板或匙),介质(刮疼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疼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6 .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备齐用物,携至床旁。7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痣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8 .用刮疼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疼部位。5,单手握板,将刮胸板

4、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瘀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疹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疼板。刮疼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疼板角度,使刮疼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45。,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6 .刮疼顺序一般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先内侧后外侧逐步按顺序刮疼。7 .刮疹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对一些不易出疹或出痣较小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疹。8 .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调节手法力度。9 .每个部位一般刮20-3

5、0次,局部刮疼一般510分钟。10 .刮疹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六、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了解病情,特别注意下列疾病者不宜进行刮疼,如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疾病、感染性疾病、极度虚弱、皮肤疗肿包块、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刮疼术。2 .空腹及饱食后不宜进行刮疼术。3 .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不宜进行刮疼术。4 .刮疼不配合者,如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者不宜进行刮疼术。5 .孕妇的腹部、腰能部不宜进行刮疼术。6,刮疼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扑倒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刮胸,取平卧位,立刻通知医生,配合处

6、理。附1:常用刮疼手法2:刮宓技术操作流程图3:刮疼法操作评分标准附L常用刮瘀手法1 .轻刮法刮胸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小,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轻刮后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本法宜用于老年体弱者、疼痛敏感部位及虚证的患者。2 .重刮法刮疼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本法宜用于腰背部脊柱两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及实证、热证、痛症患者。3 .快刮法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此法宜用于体质强壮者,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以及辨证属于急性、外感病证的患者。4 .慢刮法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本法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及辨证属于

7、内科、体虚的慢性的患者。5 .直线刮法又称直板刮法。用刮疼板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本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6 .弧线刮法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疤痕,操作时刮疼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根据骨骼结构特点而定。本法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7 .摩擦法将刮疼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此法适宜用于麻木、发亮或绵绵隐痛的部位,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用于刮疹前,使患者放松。8 .梳刮法使用刮疹板或刮胸梳从前额发际处,即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向刮拭,如梳头状

8、。此法适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病证。9 .点压法(点穴法)用刮痣板的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快速抬起,重复操作510次。此法适宜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疼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骨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10 .按揉法刮疹板在穴位处做点压按揉,点压后做往返或顺逆旋转。操作时刮瘀板应紧贴皮肤不滑动,每分钟按揉50-100次。此法适宜用于太阳、曲池、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三阴交等穴位。11 .角刮法使用角形刮疼板或让刮疼板的棱角接触皮肤,与体表成45角,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此法适宜用于四肢关节

9、、脊柱两侧、骨骼之间和肩关节周围,如风池、内关、合谷、中府等穴位。12 .边刮法用刮疼板的长条棱边进行刮拭。此法适宜用于面积较大部位,如腹部、背部和下肢等。刮瘀技术操作流程图刮痴法操作评分标准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510服装、鞋帽整洁。5操作前准备护士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525洗手,戴口罩。2物品治疗盘,刮具(如牛角刮板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6患者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6体位舒适合理,暴露刮痣部位;保暖。6操作流程定位再次核对;明确刮治部位。535手法刮治手法,运用正确。10刮治方向符合要求。5刮至局部皮肤出现

10、发红或红紫色撷点,刮治时间合理。5观察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5刮毕清洁局部皮肤,保暖。5操作后整理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31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5评价刮法部位准确、操作熟练、刮出掇点、皮肤情况、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5记录按要求记录及签名。2技能熟练操作正确、熟练,运用刮法正确,用力均匀。515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10合计100注:刮破皮肤,扣20分。拔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腌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

11、法及走罐法。一、适应范围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2 .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3 .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 .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5 .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三、告知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6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7 .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8 .

12、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排空二便,做好解释。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 .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4 .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5 .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6 .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7 .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

13、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8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9 .常用拔罐手法:(1)闪罐: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拔起,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适用于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2)走罐: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前后推拉,或做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疼点为止。适用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

14、、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3)留罐:又称坐罐,即火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1015分钟。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其他拔罐方法(1)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镶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2)抽气罐法: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六、注意事项1.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孕妇的腹部、腰撕部及严重水肿等不宜拔罐。2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3 .面部、儿童、年老体弱者拔罐的吸附力不宜过大。4,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5 .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起罐;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还可揉内关、合谷、太阳、足三里等穴。6 .起罐后,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7 .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操作中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点燃乙醇棉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