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72945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监督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于8月至10月,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XX省湿地保护条例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王蛟虎副主任率队赴龙湾、洞头、乐清、平阳、XX生态园等地开展执法检查,实地走访调研,并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座谈会,专题听取相关情况汇报。9月,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陈浩带队来温开展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做法与成效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加大力

2、度,推动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在我市有效贯彻实施O(一)湿地管护体系逐步形成。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湿地保护的决策部署,专门成立绿化与湿地保护委员会,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编制出台XX市湿地保护和利用规划(2021-2030),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目标评价考核。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先后出台XX省南鹿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XX生态园保护管理条例温瑞塘河保护条例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和XX市湿地保护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为湿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成立“XX大学三埒湿地生态环境研究院”,开展湿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每年定期开

3、展“国际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有效推进了湿地保护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宣教。(二)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得到加强。出台XX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2022-2025年),强化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宣传等工作。在三洋湿地、温瑞塘河等重点地域开展湿地生态功能系统修复治理,其中建成三垛湿地“水下森林”修复试点工程。编制实施XX市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2020-2025年),划定红树林生态保护红线49.7平方公里;在苍南实施沿浦湾海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成我国北缘连片规模最大的海湾红树林生态湿地。依托“五水共治”、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蓝色海湾”工程等多个项目载体,在洞头、乐清

4、等地推进红树林保护和滨海湿地修复。(三)湿地生态效益日益显现。据不完全统计,与2003年调查数据相比,三洋湿地鸟类增加20多种,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步上升。依托丰富的海洋、沙滩等特色资源发展生态养殖、海捕体验、海上游乐、海滨旅游等海洋经济项目,着力培育新的生态经济增长点。以三洋湿地、南鹿列岛、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等为主线的湿地文化旅游宣传网络体系逐渐形成;平阳南鹿列岛、洞头、瑞安北虎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初步形成洞头-瑞安-平阳海洋牧场示范区连片发展格局;建成国内首个大黄鱼智能无网声波海洋牧场,“XX大黄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全市大黄鱼产量、产值居全省前列。(四)湿地城市创建稳步推

5、进。在全省率先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制定出台XX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实施方案,对标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五大标准,以五大体系建设为主抓手,专班化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现已向国家林草局报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相关材料。全市已创成南鹿列岛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9处,认定一般湿地75处。截至2022年底,全市湿地面积达22.33万公顷,湿地率16.76%,湿地保护率61.09%,湿地面积位居全省第一。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在贯彻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法律规定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湿地保护是一项全新事业。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一法一条例”

6、学习不深、研究不够,生态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还不够强,没有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监管,落实“一法一条例”自觉性、积极性仍不够高。“一法一条例”的宣传教育覆盖人群不够广泛,社会知晓度不够高Q(二)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有待优化。重开发轻保护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个别涉海项目改变海岸线、占用滩涂等资源,个别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占用湿地进行堆放,XX生态园等地对瓯柑等湿地原生态物种的保护重视不够,存量明显减少,改变了湿地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征占用湿地的监管、审批职责分工不清,权责不一致,影响了湿地保护的有效落实。同时,保护方式不够科学,个别地方在江河内种植红树林,可能导致行洪不畅,

7、影响两岸防洪安全Q(三)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形势严峻。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生物物种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破坏了沿海湿地环境Q根据2023年湿地调查和遥感解译发现,全市大陆潮间带范围内有互花米草面积4.5万亩,其中乐清湾目前共有互花米草图斑439个,面积29370亩,涉及北白象镇、雁荡镇等15个乡镇(街道),分布较为分散、治理难度较大。此外,由于放生物种管理不严,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放生事件时有发生。(四)资金和人才保障不够到位。在经费保障方面,目前,市、县尚未设立湿地保护建设专项资金,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三垛湿地还有1000多亩土地尚未征用到位,影响了一体化管理和保

8、护。在科技与人才保障方面,湿地专业队伍建设薄弱,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效益评价、保护利用等方面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技术支撑。(五)部门协作配合有待加强。湿地保护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职责存在交叉和重叠,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仍不够顺畅,执法联动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部门联动机制不畅,对湿地等保护地违法图斑查处整改工作带来困难。同时,湿地保护管理多以部门条线为主,基层执法力量不足,乡镇(街道)、村委会在湿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有待提升。三、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强调“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为湿地保护

9、事业指明了方向。推进湿地保护是我市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深入贯彻实施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充分利用“国际湿地日”“爱鸟周”“世界地球日”“野生动物保护月”等载体,在三堞湿地等重要湿地举办湿地保护主题展、组织湿地考察、制作湿地科普视频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提升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的社会知晓度和公众参与率。(二)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强化湿地生态功能。湿地贵在原生态,要坚持保护优先原则。

10、加强重要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健全湿地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防止湿地面积减少和水体污染,全面提升城乡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湿地原生态生物的保护,启动瓯柑保护立法,维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强化拟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拟建项目进行前期论证与审批,做好湿地生态影响评价,并通过专家论证,有效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加强红树林种植科学规划,确保两岸防洪安全Q进一步明确三洋湿地的功能和定位,科学推进三堤湿地的保护与发展。(三)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管控,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强化部门协作和跨区域协作,加大执法力度,明确管控责任,持续除治互花米草等入侵生物。加强校地合作,充分

11、发挥XX市红树林研究中心、“XX大学三样湿地生态环境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作用,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研究,持续加强对互花米草等入侵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入侵生物信息共享机制,科学制定和落实入侵生物的管控计划。加强鸟岛、蛇岛等特色岛的保护,提升湿地生态环境,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入侵生物的认识,规范民间放生行为。(四)强化要素保障,提高湿地保护工作水平。加大投入,构建多元化、多渠道湿地保护投入机制;建立湿地保护补偿专项资金,明确湿地日常管护经费标准;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湿地保护专项投入,兑现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加快推进三堤湿地未征用土地的政策处理工作,早日实现一体化管护

12、Q加强湿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湿地保护工作的专业性Q加大对湿地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湿地研究技术的持续发展。(五)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湿地管护体系。发挥好绿化和湿地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明晰和落实各级政府各部门管理职责,提升湿地保护合力。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体系,督促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完善湿地保护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探索与湿地周边社区、村镇、企事业单位共建共管模式,实现共建共管。以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摸清家底,打造湿地保护、管理、生态检测、鸟类智慧监测、科普宣教等实用管用的数字化场景,数字赋能湿地保护。以上汇报,供审议时参考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