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中的艺术“趣”谈——以统编六上《京剧趣谈》为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统整中的艺术“趣”谈——以统编六上《京剧趣谈》为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单元统整中的艺术“趣”谈以统编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为例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茹云霞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结合单元人文主题,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展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情境的铺设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收入囊中,奠定单元学习基调。融合单元内容主题与各篇课文要素,创设“音乐站”“书画站”“戏曲站”“才艺站”“终点站”五大学习驿站,分别来落实“读音乐故事”“聊书画学问”“探京剧趣秘”“秀拿手好戏”“赏艺术魅力”五大任务,五项任务承载单元学习内容。在单元统整的磁场下如何开展好“探京剧奥秘”这一任务,上好
2、京剧趣谈,使其成为艺术之旅中发现艺术奥秘的重要一环?一、定位:在多重视角中“解趣”本单元的文章是学生获得艺术审美体验的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指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如何发挥本课在单元中的作用,如何从“趣”入手,引导学生生趣、品趣、展趣,通过单元统整中一篇课文的学习,打通艺术的通道,让京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水花,也是本文在本单元课文中承载的使命。(一)基于身份视角的理趣有趣的事物容易让人靠近、了解、欣赏
3、,并有可能将其当作自己的兴趣、情趣。京剧趣谈中的“趣”字,可从多个层面出发展开定位解读。多重身份视角下的“趣”字解读从古汉语视角看“趣”是趋,意向,旨趣从文本标题视角看“趣”是有趣的从作者视角看“趣”是趣谈从读者视角看“趣”是趣闻从语文要素视角看“趣”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有趣,体会艺术之美。本文由“马鞭”和“亮相”两部分组成,主要介绍了“虚实相生的马鞭”和“动静态亮相”。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对京剧这一艺术大多也是望而却步,从学生学情的角度考虑,学生能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兴趣吗?学生能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感受京剧这门艺术背后蕴含的美感吗?综合理趣,解读多重身份下的“趣”
4、,能为学生的艺术之旅缕出一条小径。(二)基于语言视角的探趣从本文的语言磁场来看,不同于前两篇课文,本文语言幽默、俏皮,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作者笑吟吟地在与读者闲谈的画面。从本文的呈现形式来看,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两篇文章,选择了能激发读者兴趣的京剧道具、京剧动作两种京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这样的编排能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也为本篇略读课文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供了学习策略的指导。不管是从语言角度上看,还是从文本的呈现角度上看,教材充分基于学情,为突破学生体验京剧艺术“趣味”的难点铺设了台阶。二、品味:在层级想象中“融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写自己的
5、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围绕要素,各篇课文都承载着以“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为重要学习任务的艺术审美任务,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特点和文化魅力。纵观本单元的课文,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学生的生活中相对接触较多,但是对于“京剧”而言,学生在日常接触、了解甚少,这也给如何带领学生“品趣”带来了挑战。课文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伯牙鼓黎书戴离画牛链接资料袋,品读语言、借助注释、图画等展开丰富想象,体会音乐传递的画面美和情感美。品读关键语句,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其中的道理。月光曲补充资料,品读语言、借助注释、图画等展开丰富想象,体会音乐传递的画
6、面美和情感美。京剧趣谈品读关键词句、欣赏视频、图片,在想象中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特点和文化魅力。口语交际聊聊艺术之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语文园地积累跟艺术有关的词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增加想象的宽度品“道具”之趣课文第一部分描绘了“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批注的方式在认为有趣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马鞭”这一道具引发的“趣”,如抓住关键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等展开想象,并补充拓展资料,体会马鞭中所蕴含的京剧
7、奥秘以及马鞭这一道具的有趣之处,如下表所述:“马鞭”道具引发的“趣”多元叠“趣”“趣”之载体想象品“趣”“以虚代实”之趣一根小小的马鞭代替真马出现在舞台上;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想象、资料补充、拓展场景运用句式展开想象“以简驭繁”之趣巨大的马匹被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鲜明地显现出来。图片补充、想象“以饰代人”之趣如黄色象征尊贵,古时皇帝用的器物都是黄色的;西楚霸王骑的是乌骅马,用黑色马鞭;吕布骑赤兔马,用红色马鞭;穆桂英是女子,骑桃花马,用粉色或红色马鞭。拓展、联系已有认知猜一猜“以物代事”之趣“以鞭代马”“以鞋底代纳鞋底”“以酒壶酒杯代
8、酒宴”“以桨代舟”视频补充、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由此发现,作者为读者呈现了很多关于京剧的有趣内容,或直接或留白,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将以“马鞭”为载体的不同角度的“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梳理,并辅以资料、视频等,体会想象马鞭带来的表演自由,体会马鞭的色彩与人物服饰的搭配之美,感受京剧艺术中整体色调的一致以及韵味,体会“无”胜过“有”的意境等等,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国粹,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了解、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乐于传承。(二)拓展想象的厚度,品“表演”之趣如果只是把文章中关于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或者京剧符合中国美学的特点如同概念一样背诵下来,那么学生是不能感受到京剧之“趣”的。亮相
9、中,呈现了“动静相宜”“虚实相生”两种亮相方式,教师在此可引导学生对艺术形式进行统观。静态艺术中的书画,更注重“静中有动”,而动态艺术中的京剧,则更注重于“动中有静”,亮相便属于这样的艺术表演手段,通过动中求静来强化角色的形象,产生了一动不如一静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抓住关键词“戛然而止”“定身术”等展开想象,想象双方对打的心理活动,或交流,或表演,或辅以视频,进一步感受京剧这种艺术的有趣。三、探为:在比对统整中“延趣”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如若能再往前走一步,既能化解难点,又能延伸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体会京剧艺术蕴含的趣味。文中说:“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京剧为
10、何会有这样“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呢,以此问题的探究来回应文中的“这种表演形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看似很难的问题,但如果能将问题变成主动学习的载体,调动学生联系其余艺术形式、联系生活实际等加以思考,以此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便可产生一举多得的作用。在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反馈,如链接学习过的古诗词,将京剧的艺术表演形式与古诗词进行对比,以杜牧的江南春为例:原诗删减比对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去掉“千里”“南朝”删去后为实景。加上“千里”“南朝”后,前两句为“空间中的江南”,实中有虚;后
11、两句为“时间上的江南“,虚中有实。在虚实交错中,明媚、深邃的江南跃然纸上。本单元的主题为艺术之旅,教师在联系古诗词的基础上也可以拓展中国传统山水画这一艺术,感受寥寥几笔,大量留白的意境,体会意境之下催生了观赏者更多联想空间的优势,体会“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表达效果。回到文中,京剧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并不局限于课文,聚焦表演的情节、演员的神情等展开想象,如演一演以酒壶酒杯代酒宴的画面,请其余学生评一评是否能看到宴席上的画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并不是很难,联结经验,补充人物形象等,均能在认知与评价的基础上达成目标。但从本单元内容看,这是第三篇略读课文,更侧重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已知,唤醒新认知,填补艺术空白,也更为发现艺术背后的妙趣。定位品味探为,这是体会艺术之美的三阶路径,也能为后续学生学习藏戏等同类题材文章奠定基础。感受艺术之美,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审美意识,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我们且思且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