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9013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地质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也IL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原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磁异常: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地温梯度:在恒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地温级度

2、:是温度每升高,地层所需要增加的深度,单位为mloCo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百分含量。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粗细及均匀程度等。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

3、貌特征。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层理构造:是由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的不同而在垂向上显示的成层性质。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

4、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相对地质年代:用来反映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相对新老关系的时间单位称为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主要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地层层序律:是指在岩层形成后,如未受到强烈地壳运动影响而颠倒,那么先沂积的在下,后沂积的在上,并保持近于水平状态的现象。简单地讲:未经构造变动而倒转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古生物化石或其组合形态结构越简单,地层时代就越老,反之越新。地层切割律:指岩层、侵入体、断层之间的穿插和切割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确定相互切割地质

5、体的相对时代,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组: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组的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岩石为主,夹又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河流:沿地表狭长谷地经常或周期性流动的天然水流称河流。河谷:河谷是由流水切割形成的谷地,它包括谷坡和谷底两部分。横向环流:水质点常在垂直

6、其流动方向上呈螺旋状有规则地变化,这种螺旋状水流称为环流,当环流轴线与水流方向一致时,称为横向环流。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进行破坏,使河床底部降低,加深河谷的作用称为下蚀作用。侧蚀作用: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两侧和河谷谷坡的破坏作用,称侧蚀作用。向源侵蚀作用: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有向源头方向发展的趋势,河流这种向源头延伸的侵蚀作用,称向源侵蚀作用。侵蚀基准面:指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一般代表下蚀作用的极限。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为海平面;支流注入主流时,主流河面是支流的侵蚀基准面。深切河谷:已经形成的曲流河或者是蛇曲河,在地壳抬升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增强,河谷加

7、深;河谷在横剖面上呈“V形谷,而在平面是仍保留极度弯曲的形态,这类河谷称为深切河谷。河流阶地:地壳抬升后,原有的河漫滩被抬升,形成了分布在谷坡上,洪水不能淹没、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牛胡湖:极度弯曲的河流截弯取直形成牛姬湖。蛇曲状河流中,由于洪水期水量突然增加,侵蚀能力突然增强,水流会冲溃曲颈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叫河流的截弯取值,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钝湖。夷平面:当地表演化到达准平原阶段之后,如果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那么,下蚀作用重新加强,使原来的准平原抬升,再经流水侵蚀改造,又形成广大地区内有许多海拔高度大体相同的平顶山,称之为夷平面。三角洲:河流流人海(湖)盆地的河口

8、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将携带的泥砂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三角洲。岩溶作用:指地下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进行冲击和摩擦,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作用。按作用方式分为吹蚀(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冰川:指大陆上由早年积雪形成的能运动的冰体。挖掘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时将冰床基岩碎块拔起并带走的过程。又称拔蚀作用。构造湖:构造湖是由地壳构造变动形成的湖盆贮水而成的湖泊。沼泽:指地面异常潮湿、植物大量生长,并有大量泥炭堆积的地方。沼泽地区的潜水面位于地面附近,土层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如果地表土层中的水分只是季节性处

9、于过饱和状态,则称为沼泽化阶段。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滨海:是海陆交互地带,其范围是低潮线与最大浪潮所能冲击到的上界之间的地带,它属于海岸带的一部分,可分为前滨和后滨两个亚环境。后滨又称为潮上带:它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特大高潮和遇风暴时可以被水淹没。前滨又称为潮间带:是平均高、低潮之间的地带。它随着潮汐的涨落时而被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浪基面:波浪作用影响最深的面,称浪基面。潮下带:指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浪基面以上的浅水区域。亦即潮间浅滩外面的水下岸坡。泻湖:因沙嘴、沙坝扩大相连,而形成的与大海隔离的海湾。泻湖中的水可通过潮道与大海半疏通,即在高潮时疏

10、通,低潮时隔离。风暴沉积:泛指台风、飓风、海啸等引起沉积。浊流: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生物礁:生物原地生长堆积形成的抗浪块体。抗浪块体中的大部分生物保持生长生态特征(35%),地貌上呈明显的凸起。沿岸堤:是在高潮线附近,由波浪引起的泥砂横向移动形成的大致平行海岸的堤状地形,通常是由粗大的碎屑物、海生贝壳碎片和重矿物等碎屑组成,常发育着双倾向、缓倾斜的交错层理。沙坝:是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砂质沂积物组成的堤岗地形。其顶部可露出海面或被淹没。被淹没的称水下沙坝。沙嘴:在海湾外地区,由砂粒组成的、其一端与陆地相连,尾部伸入海中的珑岗地形。沙咀是当沿岸流由海岸岬角部分进入海湾,因

11、水域变宽,流速下降,使所挟带的砂粒堆积下来而形成的。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岩石的原始层位发生变位和变形。地质构造: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岩石发生构造变动形成的各种形态的几何形体称地质构造。岩相:指特定沉积环境中的岩石特征及生物特征的组合。换句话说,通常把能够反映沉积岩形成环境的岩石及其所含生物化石等特征的组合称为岩相。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位置(或产出状态)。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产状平行、岩层地质年代连续的接触关系。它反映了一个地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下,沉积盆地缓慢下降,沉积物连续堆

12、积而形成的接触关系,无明显的地壳运动和剥蚀作用。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间产状一致,但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时代不连续。上下两套地层间有一沉积间断或剥蚀面。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接触,地层产状不一致,地层时代和古生物化石不连续。上下两套地层间有一剥蚀面。褶皱:指岩石因受力作用发生连续弯曲而显示的变形。褶皱要素:是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即褶皱面在空间中某些特定位置的几何要素,并给予特定的描述术语。如褶皱的核、翼、顶、槽、脊、枢纽、轴面、轴、转折端等.复背斜:总体为一大背斜,大背斜又由一系列次级小背斜和小向斜组成,每个小背斜和小向斜的轴面向核部汇聚。复向斜:总体为一大向斜,大向斜又由一系列

13、次级小背斜和小向斜组成,每个小向斜和小背斜的轴面向核部汇聚。隔挡式褶皱:背斜形态完整、窄而紧闭,而其间隔的向斜比较平缓开阔的褶皱,称为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而其间隔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或呈箱状的褶皱,称隔槽式褶皱。断裂构造:当受到的作用力超过岩石的极限强度时,岩石就要破裂,形成的构造称之为断裂构造。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运动的断层,即走向滑动断层。阶梯状断层: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倾向相同而又相互平行的一组断层组成,其下盘依次下降。地堑: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且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而成,其中间断块相对下降、两边断块相对上升。地垒: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且性质

14、相同的断层组合而成,其中间断块相对上升、两边断块相对下降。叠瓦状构造:由一系列产状大致平行的逆断层所组成,其老地层依次叠覆于新地层之上,形如叠瓦,故称为叠瓦状构造。构造应力场:通常指导致构造运动的地应力场,或者由于构造运动而产生的地应力。滚动背斜(逆牵引背斜):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逆牵引构造:是岩层因受摩擦力拖曳而产生的反向弧形弯曲现象,一般发育于水平岩层或者缓倾斜岩层中的正断层的下降盘,多以背斜形式出现,煤盆地和油气盆地中常见,弧形弯曲突出方向指示本盘的动向。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却,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

15、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中但未喷出地表,并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并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杏仁构造:熔岩冷却时形成的空洞,被后期物质充填后形成形似杏仁的构造称之为杏仁构造。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碎裂变形作用:结构完整的原岩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从而产生具碎裂结构的变质岩。或者原来岩石中的矿物、砾石的形状以及层理构造等发生变形,诸如压扁、拉长或扭曲现象等。重结晶作用:是变质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16、。它是指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重组合作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作用。重组合作用的主要特点是除水和二氧化碳参与外,一般无物质的带入带出,有新矿物的形成和原矿物的消失。交代作用:变质过程中,化学活动性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的物质置换或交换作用,结果是形成新矿物,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混合岩化作用: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主要特点是原岩局部或部分重熔的物质与尚未重熔的固态物质发生互相交插与混合,通常是区域变质作用在地热流作用下进一步发展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